「礦工」潘春林:村裡礦山關停,我開的農家樂越來越好
1989年,初中畢業無事可做的潘春林,跟人學開拖拉機幹個體戶。
當時,村裡有個水泥廠,拖拉機手把一車車石料拉去水泥廠。
山裡有三個礦山,三個石灰窯。每天幾十輛拖拉機排著隊,從凌晨3點到傍晚5-6點,不停來回運輸。山裡開礦、燒窯不斷,村裡的水泥廠,6個直徑2米的大煙囪終日冒著濃煙。
粉塵飛揚的村莊裡,衣服穿上不到2小時就變灰。早晨出門前,家裡擦得鋥亮的桌子,晚上回家又是厚厚一層灰。
環境惡劣,但水泥廠生意倒是很紅火,普通搬運工每月都有600多元薪水,貨車司機每月工資是900多元。開了三年拖拉機,潘春林去考了大車駕照,來水泥廠開車。憑著股拼勁,每年有八千元的收入。
2000年前後,他和老婆用手頭的積蓄,在附近天荒坪景區租了營業房開飯店。
當時,城裡人開始流行去鄉下旅遊。
水泥廠的發展模式,也漸漸走了下坡路,潘春林也主動從水泥廠辭職。
後來,家裡的飯店生意越來越好,但租金年年在漲,店裡裝修也到了需要資金投入的階段。
但一共3萬元的積蓄,到底用來做什麼?一個鋌而走險的念頭,從潘春林腦海中一閃而過:「租房子開飯店,還不如把家裡裝修一下,改造成農家樂。」
他一邊改造自家房屋,很多人也上門來勸阻: 「咱們村,什麼風景都沒有,山上還那麼多爛瘡疤,怎麼會有遊客來玩?」
還有的長輩找到潘春林父親說,「你兒子的錢怕是打水漂了,年輕人不懂事,你也不知道勸勸?」
在一片質疑聲中,2005年5月,「春林農家樂」開張了。
也是在這一年,村裡的經濟支柱礦山全部關停,集體經濟一落千丈。春林農家樂的生意,自然也不樂觀。
挨過了第一年的「寒冬」,第二年的春天,山上經過生態修復的廢棄礦山,長出了青翠的竹林。
只一年時間,礦山就化作森林,後來還被打造成礦山遺址公園,供遊人休閒。
除了飯店,春林家也收拾出經濟實惠的客房,來消費的主要是上海、江蘇的遊客。
農家樂在第三年便扭虧為盈。
頭腦靈活的潘春林,還集結了七八個夥伴,湊了100多萬元,購置4輛大巴,開通了上海、無錫直通村裡的旅遊專線。遊客住在村裡,可以在前臺定製價格優惠的旅遊線路,還會有大巴上門接客。
在「春林農家樂」的帶動下,村裡冒出了許多民宿和農家樂,現在已經發展到40多家。
曾經野蠻生長的汙染村,如今山青水綠,一派田園風光。比起水泥廠時代,村民們的人均收入也已經翻了10倍。
這個村莊的名字,就是安吉天荒坪鎮餘村。
編輯:戴益節 一審:劉志媛
二審:馬 江 三審:徐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