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5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茂名文化名片"20強巡禮】聽"高涼古郡""放雞島"講茂名故事》
茂小布說
我市首次舉行文化名片評選活動,以「挖掘文化精髓,發現茂名之美」為主題,旨在搜尋真正能夠體現茂名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品牌,讓其成為世界認識茂名、了解茂名的窗口,同時激發茂名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目前,「茂名文化名片」20強(排名不分先後)已出爐,分別為:潘茂名、大唐荔鄉、冼夫人、高州木偶戲、中國第一灘、茂名年例、高州緬茄雕刻、信宜玉雕、浪漫海岸、鎮隆飄色、丁穎、小東江觀景帶、好心湖、化橘紅、茂石化、電白沉香、放雞島、高州木刻畫、高涼古郡、化州南山寺。
8月6日,我市將舉行十大文化名片評選20強競演活動,對候選名片進行逐一介紹,敬請垂注。
高涼古郡
高涼古郡(高涼古城遺址)位於高州市長坡鎮舊城保山村,即電白郡、縣城舊址,又是冼夫人幕府遺址及歷史上的馮家村所在。城址最初為漢高涼郡土城,南朝梁大通中置電白郡(隋改為縣),設治於此。唐以後又為歷代州、郡、路、府治,直到明朝成化四年(1468),一千多年間,這裡一直高州地區的政治中心。特別是在南朝至隋唐間,百越民族女首領、巾幗英雄冼夫人及其丈夫高涼太守馮寶在此生活、辦公,馮冼家族以此為中心展開了長達一百五十年對嶺南地區的統領。
高涼古城遺址內現保留了完整的城池建築,總面積約20萬平方米,城牆、城門遺蹟清晰可見。城址內有始建於隋代的冼夫人廟,城址外有古窯址、古井等遺蹟,暴露出地表的遺物則有柱礎、瓦當、城磚以及陶瓷器物一大批。還出土有獨特的炭化稻米——陳倉米。據《高州府志》載:舊城"土人掘地,往往得窖,窖中有米,堅如石,煎湯服之,可治瘟疫。傳為冼太陳倉米。"
高涼古城風貌尚存,為研究我國南方古代城池建築提供可靠的實物資料。城牆、城壕、城門、城內街道、古井等遺蹟清晰可辨,而且暴露出大批柱礎、瓦當、青磚、陶瓷等文物,從這些遺蹟和文物,可以反映出古代城池傳統的布局原則,建築材料和形制特點,生活、防禦設施等。城址一度是冼夫人的生活處所和政治軍事活動基地,為冼夫人文化提供了歷史的依據和實物的依據。
高涼古城遺址歷史久遠,充分反映了古高州地區的建置沿革和歷史變遷。由漢高涼郡、南朝電白郡、隋電白縣到唐宋時期的高州、元明高州路(府),城址存續時間長達千年,從城址的變遷可以清晰看到古高州地區的建置沿革和歷史變遷,是一部高州地區的活史書。
放雞島
放雞島海洋度假公園位於電白縣博賀港的東南方南海洋中放雞島內,距博賀上島碼頭7.5海裡。放雞島呈橄欖形,故就其形又名灣舟島,面積約1.9平方公裡。該島由浩瀚南海環抱,四周海域遼闊,水質清澈,風平浪靜,自古以來就是優質漁場。放雞島雖然面積不大,卻流傳著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故事,以及島上、周邊海域優美動人的自然生態環境,天賦地造地成為南中國海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相傳1300多年前,放雞島曾被水怪佔據。時常興風作浪,掀翻船隻,漁民不敢出海,生活陷入困境。一天,有位道士來到島上,聽漁民訴說後,深入察看,發現波光粼粼處,時有惡浪翻騰,道士即教漁民在島上設立媽祖牌位請教媽祖。結果媽祖顯靈,教漁民往島上放出雄雞,以雞克殺蜈蚣。恰巧當年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貶,流放瓊州(今海南),曾在島上停留,得悉情況後,也教漁民遵照媽祖教誨,凡過往放雞島船隻均要往島上放生雞群,使雞群不斷發展,使雞群消滅蜈蚣活動持續久遠。自此,蜈蚣水怪銷聲匿跡,漁場風平浪靜,漁民得以出海打魚,為幸福生活奔忙。為昭彰媽祖和李德裕功績,感謝其恩典,漁民在島上建造了「媽祖廟」(天后宮),「德裕廟」,以香火供奉,並將該島命名為放雞島,千秋萬代以作紀念。
放雞島自然風光秀麗,天然景物奇異多姿,山清水秀,林密石奇,有山的雄偉,又有海的壯觀,它是集:奇、壯、古、秀、闊、幽、樂為一體的旅遊景區,是全省首批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有「東方夏威夷」之稱。放雞島海洋度假公園擁有廣東省特天獨厚的海島資源,為唯一一個開發的無人海島。海島資源豐富,島上植被為廣東省海島之冠,草木茂盛,覆蓋率達80%,堪稱海洋中的「世外桃源」,又是「天然氧吧」;島的四周海水極為清澈,水深6-12米,能見度可達8米,已經發展成廣東省著名的海島觀光休閒度假勝地、中國最大的海釣、潛水和最富動感的海上遊樂運動基地之一。
茂小布推薦
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柯雨函
茂名發布編輯部
編輯:詹翔閔
值班總監:黃策
來源:茂名日報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