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一則小女孩在家中被打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45秒的視頻中,小女孩被大人9次掌摑面部、手部和背部,小女孩甚至被擊倒。視頻中能夠清晰聽到掌擊的聲音。拍攝者比較氣憤,在畫外音中認為,女孩太小不懂事,這樣打不能起到教育作用。
記者從眉山市民政局獲悉,事件發生地在四川眉山市東坡區。發現網上信息後,6月26日晚8點,該市民政、婦聯按照《眉山市困境兒童安全保護工作規程》《眉山市反家庭暴力多部門聯動合作機制工作規程》,組織市未保中心、區婦聯和社區進行尋找,並於當晚10點找到了當事人。
經調查,視頻中兩人系母女關係,女兒3歲。事件發生在當天下午6點。據母親介紹,打女兒是因其不好好吃飯。
經檢查,小女孩並無大礙,精神正常,背部有輕微皮外傷。當地已聯繫女孩在外打工的父親回家,並對女孩進行臨時救護。
6月27日,當地民政、婦聯、公安等部門,對當事母親,進行了教育訓誡。
延伸閱讀:
孩子犯錯 家長該教育而不該家暴
近日,一個中年女子用自行車撞擊小女孩並毆打的視頻在網上曝光後,網友都炸了。6月8日,「西安網警巡查執法」官微發布通報稱,視頻中成年女子與小女孩系母女關係。之所以對女兒進行打罵體罰,是因為女兒當天擾亂課堂紀律並與其他學生發生糾紛,其被兩次約談而氣憤所致。目前,警方已對該女子進行了批評教育。
在中國傳統家庭的發展中,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觀念被奉為無上家規。然而,這些老朽的育兒觀念,折射出了我國家庭及教育之殤。在中國很多家庭中,那些自稱為孩子著想的虎媽狼爸們,為自己的暴力行為找到了合理的藉口。
事實上,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應該是相互關心、平等對待、互相尊重的關係。一旦語言暴力或身體暴力成為父母與孩子的交流方式或工具,這不僅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公信力與權威性逐漸喪失,更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心,促使親子矛盾激化,加深親子間的隔閡。兒童在長期接觸暴力環境的作用下,使兒童的安全感下降,進而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不安全的。而且兒童的焦慮抑鬱心理在暴力環境的作用下,被逐步放大加深,近幾年患有兒童抑鬱症的群體不斷增加。相關研究表明,身體遭虐待的兒童比沒有遭虐待的兒童患抑鬱症和躁鬱症的可能更大。
孩子犯錯,家長可以教育,但不要家暴。我們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要對孩子施以暴力行為, 無論是行為上的暴力,還是冷暴力行為。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封面新聞 川北在線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