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在家吃飯的日子多了,廚藝晉級。而往年吃得最多的盒飯,卻成了每個展覽人和外貿人內心的思念。
由於展覽會的特殊性,訂盒飯是每個展覽會上非常重要的服務項目。每個國家的盒飯因地接公司的不同而不同,縱觀全球,那些我們曾經吃過的盒飯,且聽我一一道來。
每年德國的展會是最多的,法蘭克福、科隆、漢諾瓦、杜塞道夫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展會城市。德國中餐館的盒飯一般都是這樣的:一盒米飯,一盒菜(菜的構成會是兩葷一素或者兩葷兩素),外加一個飲料(蘋果汁或者橙汁),一個水果(蘋果、橙子)。要說最適合做盒飯的菜,我還是覺得紅燒肉、西紅柿炒雞蛋、大白菜或者燉牛肉是很受歡迎的。我們通常把那些肉菜叫做硬菜,打開盒飯只要看到有肉就會覺得無比滿足。
法蘭克福的展館都是多層建築,送盒飯的車要走直梯才能上樓,通常需要兩個導遊配合,或者幾個團的導遊搭夥送飯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上千份的盒飯送到大家手裡。10號館的入口處通常是導遊和領隊們領取盒飯的地方,每個導遊都會在早晨提前統計好自己團員所需要的盒飯數量,這些數量每天都會有變化,是因為有參展商中午或有商務午宴或與客戶有約咖啡便餐。花園的送餐車一到,導遊們的小推車也就立刻就位,按照自己的盒飯數量開始裝車。這些盒飯通常會裝在一個大紙箱子裡,每箱多少份都有標記,有時候餐廳會提前在外箱上標註好這個箱子是哪個團的盒飯。導遊和領隊從十號館開始進行程序性工作,這項工作並不輕鬆,有時候為走捷徑不等電梯,則需要兩個人配合抬起那輛推車,重量幾十公斤是有的。由於展館太大,10號館1層的人吃完的時候,4層的人可能還沒拿到午餐,為了均衡大家的時間,導遊和領隊也會每天變化送餐的順序,以便讓大家整個展期拿到午餐的時間有早有晚。
每天送盒飯的時間往往也都是展商們最忙的時候,那些採購商通常都會在你打開盒飯吃第一口的時候站在你的展位外面,這時候,展商要做的就是迅速咽下口中的紅燒肉,喝一口水,關閉盒飯的蓋子,然後把餐盒放到一個角落,立刻起身迎接客戶。要知道,展會上每一個客戶的到訪都是極其珍貴的,寧可不吃飯也要接待他們。所以忙碌的時候,一些展商的午餐到了下午3點都還沒吃上,於是已經冰涼的盒飯就進了附近的垃圾桶,留著肚子晚上飽餐德國的豬肘子和鮮釀啤酒。
與德國的展覽會不同,去日本參展通常沒有送盒飯的任務。日本的展館裡到處都有便利店和餐廳,你只需要自己在勞森或者7/11排隊就可以買到美味的盒飯,這些盒飯有壽司,有飯糰,還有好吃的天婦羅等。日本的餐盒非常精緻,就像一件藝術品。每天根據心情選擇自己心儀的快餐盒是很期待的一件事情。在日本參展,我們通常不會在展位上吃東西,都是在便利店外面的就餐區吃完後再回去。日本人非常有禮貌,如果看到你正在吃東西,他絕不會在這個時候進入你的展位,寧可自己轉三圈以後再回到你的展位上。
從日本東京飛到美國拉斯維加斯還需要12個小時。拉斯維加斯是美國展覽會最多的城市,其獨特的新業態讓很多之前在美國其他城市舉辦的展覽會都搬到了這座賭城。拉斯維加斯的會展中心不允許展商在展位上吃東西,所以盒飯是送不進展館的。送餐的車只能停到展館的大停車場,然後領隊和導遊去領餐。此刻要吃盒飯的展商就要從冷颼颼的展館裡出來,然後進入炎熱的沙漠氣候裡,在展館外面找個陰涼的地方去享受午餐。我通常不建議在拉斯維加斯吃盒飯,因為這樣的吃飯方式有些不文雅。展館裡的美食快餐很多,不如花點時間去買一個漢堡和一杯可樂,入鄉隨俗像美國人一樣餐後再加一杯星巴克的咖啡。
芝加哥展館的送餐是最麻煩的,送餐車要停在地下入口處,從這裡走到展館的距離還很長。芝加哥的展館都是變態的深,從入口走到最後一排要將近一公裡的距離,而中國展商的展位總是在最後幾排,十幾個人的餐送完後等於跑了5公裡,你會氣喘籲籲,汗流浹背。芝加哥的中餐很不錯,我和趙老師通常都會幫大家列一個食譜,河北團的盒飯一定是與眾不同的,有時候是餃子,有時候是打滷面,還有的時候是炒麵。大家想吃披薩的時候,我們會買芝加哥有名的Uno與大家一起分享。
要說吃盒飯最熱鬧的,還得說是在巴西的聖保羅。鐵軍兄和MONA姐的接待能力有目共睹,中國展商會在大會指定的一個大會議室裡吃午餐,這裡熙熙攘攘,不同團的領隊各自照顧自己的參展商,不用推著小車去送貨。
印度人的盒飯與眾不同,他們標榜自己的盒飯是8菜一湯,的確是8菜沒錯的。他們的一個大飯盒裡有8個格子,可以分別放入2例餃子,兩口青菜,兩口炒麵,兩口咖喱雞肉,兩口咖喱菜花,兩口咖喱羊肉,兩口咖喱豆子,兩口醃辣椒,再配上一盒米飯,一個水果,一個飲料,那真正是豪華套餐。
一邊寫,一邊咽口水。
什麼時候能再吃上這些美味的盒飯,就是將來我們能開工工作的那一天,好期待。
文字:崔老師隨筆系列
圖片:來源網絡
排版:愛德會展 王舒穎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