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期待效應

2020-12-13 硯無聲書屋

作者:硯無聲

心態像錢幣一樣,它有兩個面,一面是積極的,一面是消極的,選擇哪一個面,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一直以消極的心態做事,將會事事不順,最後落得個失敗的下場;如果保持積極的心態,成功終會降臨在你身上。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越是認為自己行,你就會變得越高明,積極的心態會創造成功。

積極的3大心理暗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巴納姆效應、霍桑效應、

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為你帶來積極的人生。

01:巴納姆效應

關於星座,你可能聽到過這樣一些言論:

處女座愛乾淨,做事認真;天蠍座倔強而深沉,深情且多情;獅子座熱情自信、大方陽光;

每一種星座,都有和它相對應的性格分析。

可星座真的有那麼準嗎?

法國的研究人員曾做過一個測試,他們先後將臭名昭著的殺人狂魔馬塞爾.貝迪德,以及二戰的發起者希特勒的出生日期(星座測試公司並不知道)等資料,寄給了一家自稱能藉助高科技軟體得出精準星座報告的公司,並支付了一筆測試費用。

結果,星座公司對兩個人的性格測試一點不準。

比如,他們測試希特勒得出的結論是:「非常喜歡動物,富有愛心,熱愛和平」。

是不是很搞笑?

星座並不能準確預測人的性格,可是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相信星座理論呢?

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實驗解答了這個問題。

他給一群人做完人格檢查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

事實上,一份是參與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賽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它證明了:每個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這便是巴納姆效應。

實際上,這些用來判斷自己性格行為及命運的星座學說,或者是血型性格分析理論都屬於偽科學範疇,被說中純屬巧合而已,沒有什麼可信度。

這種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在情緒低落,或者缺乏安全感時,心理的依賴性也就大大增強,受暗示性比平時更強,因此會對一些籠統的、一般性的描述產生信任感。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人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

合理地利用巴納姆效應,可以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

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

某位秀才進京趕考,夢到白菜種在牆上,被算命的說成是「白費勁兒」,於是他收拾行李準備返鄉。

結果又聽寄宿的房東說了句「這不是「高中」的意思嗎?」

於是,秀才下定決心走進考場,果然考取了功名。

《阿甘正傳》裡,主人公阿甘之所以取得那些成就,跟他母親的正面評價密不可分。

你不要讓他說他比你強」

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命運」。

要想避免受到巴納姆效應的誤導,首先要從自己下手,要學會面對自己,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要有敏銳的判斷力。

相信一些積極的預測,其實是給了我們極大信心,如果人們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做某件事,效果會變得十分顯著。

巴納姆效應的積極作用是:說你優秀,你就會越來越優秀。

02:霍桑效應

什麼是霍桑效應呢?

霍桑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間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

1924年11月,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組織研究人員進駐霍桑工廠,選對了6名女工作為研究對象,試圖通過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等外在因素,來找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

但是令研究人員奇怪的是,無論怎樣改變外在因素,六名女工的生產效率一直保持上升趨勢。

後來研究人員便發現,問題的根源在被研究的這6名女工身上。

於是試驗中的這6名女工被單獨抽出作為實驗對象,她們自身意識到自己是被關注的群體,是這些專家一直關心的試驗對象。

這種被關注的感覺使得她們加倍努力地工作,以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是值得關注的。

霍桑效應由此而出,它指的是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時,而改變自己行為傾向的效應。

人在受到關注和重視的情況下,會不自覺地努力奮進,從而不斷地進步。

客觀來講,善意的謊言和誇獎可以造就一個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樂於誇讚別人。

曾有篇關於小偷的報導,他手法高超,作案多起,屢次得手,最後栽在一個反扒高手上。

文章感嘆道:「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都會取得一定成就吧!」

寫這篇報導的是林清玄,當年的小偷,如今是一家羊肉館的老闆。

一句話的力量,大到你無法想像,它能讓小偷成老闆,也能讓最淘氣的壞孩子,成為大作家,它能讓你的人生從山重水盡,到柳暗花明。

從自我的角度來講,當你具有足夠的自信心,不妄自菲薄,自己對自己有足夠的重視度,暗示自己不懈努力就能夠獲得成功。

那麼,你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合理利用霍桑效應,適當地自我暗示,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為,以便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暗示加重視,從而逆襲自己的人生。

03:期待效應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希臘神話故事。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賽普勒斯國王,他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獨居,沒有妻室。

他有一手非凡的雕刻技藝。

有一天,他在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能完美表現他理想中的伴侶的女性大理石石像。

久而久之,皮格馬利翁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他向愛神阿佛羅狄忒乞求賦予雕像以生命。

阿佛羅狄忒為他的真誠所感動,就施法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

皮格馬利翁遂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兩人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後來,人們就把由期望而產生的實際效果的現象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之為期待效應。

自我期待效應可以用來自我鼓勵。

《霍亂時期的愛情》裡,阿里薩堅信烏爾比諾醫生比他先死,他就可以和費爾明娜共度一生。

果不其然,烏爾比諾醫生抓鸚鵡時,從樹上摔下來,去世了。

阿里薩如願以償,和晚年的費爾明娜生活在一起。

頑童當州長的故事,就是自我期待效應的典型案例。

羅爾斯出生在紐約一個貧民窟,小時候的他頑皮、逃課、打架鬥毆,無所事事,令人頭疼。

幸運的是,羅爾斯讀小學時遇到一位叫保羅的校長。

有一次,保羅校長對調皮的羅爾斯說:「我一看就知道,你將來是紐約州的州長。」

校長的話對羅爾斯的震動很大,「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面旗幟,帶給他信念,指引他成長。」

他衣服上不再沾滿泥土,說話不再夾雜汙言穢語,開始挺直了腰杆走路,很快成了班裡的主席。

四十多年間,羅爾斯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終於在51歲那年,他當選紐約州州長,而且是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

在已經結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寧靜經常說自己的目標是「超第一」。

野心是有的,作為一個藝人,如果沒有超第一的態度也是說不過去的。」

結果,在成團之夜,她果然獲得第一名。

這就是自我期待效應。

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你說自己能行,你就行。

所以,只要充滿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一定會順利進行。

相反,如果你相信你在某件事上會不斷地受到挫折,那麼這些挫折就會產生。

成功的人都會培養出充滿自信的態度,相信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這就是積極的3大心理暗示效應。

相關焦點

  •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
    霍桑效應或稱霍索恩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基本原理:所謂的「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在被別人觀察的個人具有改變自己行為的傾向。心理學上的一種要求特徵。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中效應,稱霍桑效應。
  • 天天心理|星座算命怎麼那麼準——巴納姆效應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1948年,美國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對39名學生進行了心理測試,學生們被告知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測試結果收到一份性格測評報告。一周之後,福勒給每個學生反饋了報告,並要求他們對其準確程度進行評分。
  • 合理利用「巴納姆效應」,遠離心理暗示,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因此,家長的正確引導極為重要,應合理利用"巴納姆效應",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巴納姆效應"由知名魔術師肖曼·巴納姆提出,他認為自己魔術受歡迎的原因,正是無時無刻"矇騙"了人們。而根據心理學家伯特倫弗的實驗,這一心理現象得以驗證,即倘若以含糊不清又普遍籠統的言語來描述一個人,人們往往會認為這些言語正是在描述自己,甚至在心裡不斷地找各種所謂依據做支撐。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正確運用這種"巴納姆效應"來形成正確自我認知,但不能盲目使用,因為此種效應有其局限性。
  • 職場人士必須了解的36個心理學效應——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就是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或稱霍索恩效應,起源於1924年至1933年間的一系列實驗研究,由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George Elton Mayo)教授為首的研究小組提出此概念。霍桑一詞是美國西部電氣公司座落在芝加哥的一間工廠的名稱,是一座進行實驗研究的工廠。
  • 十大心理學效應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或稱霍索恩效應,是指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會改變行為的傾向。
  • 有趣的十個心理效應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認為,由他們提供的「假信息」最後出了「真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權威性的預測」引發了教師對這些學生的較高期望,就是這些教師的較高期望在8個月中發揮了神奇的暗示作用。這些學生在接受了教師滲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信息之後,會按照教師所刻劃的方向和水平來重新塑造自我形象,調整自己的角色意識與角色行為,從而產生了神奇的「期望效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人們都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信息的暗示,從而導致自我知覺出現偏差,總是認為一種十分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就十分準確地揭示並概括了自己的真實特點。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 心理:懂得運用好「霍桑效應」,能夠讓你的別一半深深地愛上你
    心理心理方面有很多種效應,今天我們要講的是「霍桑效應」,它與兩個人關係的親密度有很大的關聯。關於霍桑效應的定義"霍桑效應"是指那些意識到自己正被他人觀察,並且傾向於改變行為的人。哈佛大學心理專家喬治·埃爾頓·梅奧於1924~1933年間,採用了向工人進行心理暗示的方法。
  • 生活中你不得不知道的心理學定律和效應!
    阿倫森效應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表現為:人們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而不喜歡那些自己的喜歡、獎勵、讚揚不斷減少的人或物。來源於網絡暗示效應暗示效應是指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象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誘導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
  • 「省考行測」定義當中效應知多少,心理效應大總結
    屢戰屢敗vs屢敗屢戰3.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成見效應。霍桑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霍桑效應指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或者觀察的時候,會刻意去改變一些行為或者是言語表達的效應。13.
  • 愛情不該粘著星座不放——巴納姆效應
    星座與命運無直接關係不要被心理暗示牽著走戀人合不合與星座無關心理學原理——巴納姆效應在心理學上也被稱為星座效應,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暗示效應:人們將這種通過語言、行動、表情或某種特殊符號對他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觀點、意見或按暗示的方式活動的現象稱為「暗示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暗示效應應用非常普遍,每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暗示來影響著人們的思維。例如:一道新菜上來,你拿起筷子嘗了一嘗,發現沒有什麼特殊的滋味,但等主人詳細介紹之後,你再一次品嘗時卻漸漸體會到了菜的新奇和特殊。
  • 普勒公關解析網易雲音樂的「巴納姆效應」
    今天,普勒公關為大家舉例網易雲音樂運用心理學知識「巴納姆效應」的日常公關形象塑造和危機公關處理。在這裡提一下,「巴納姆效應」的「巴納姆」是現代公共關係理論和實踐影響最深刻的公關之父之一。一、公關形象塑造:運用「巴納姆效應」塑造網易雲的品牌形象網易雲音樂從2013年進入市場,短短幾年內異軍突起,在幾大音樂巨頭(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騰訊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百度旗下的百度音樂等)中脫穎而出,成功居於音樂播放器的第一陣營,這離不開網易雲音樂的公關形象塑造。
  • 心理學知識之心理效應篇(二)「暗示效應」
    一、語言暗示:「好的,你做的非常好,你的頸部現在已經非常放鬆了,呼吸非常平穩,好的,繼續放鬆,現在將你的雙臂放鬆,好的,非常好,你的雙臂已放鬆到非常柔軟,非常好,繼續放鬆,非常好……」。這段話是正在運用催眠進行心理治療的暗示語。語言暗示,不僅在治療心理疾病方面經常使用。
  • 星座學說背後的三大心理效應
    谷園2018.10.4星座背後的三大心理效應 有一個朋友,最初記下的生日是落在射手座上這是什麼心理呢?1.心理學中將關於星座等對號入座的心理稱為——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最早由心理學家伯特倫 · 福勒於 1948 年通過試驗證明的。他給一群人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後,拿出兩份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
  • 人際關係中,都有哪些心理學效應?
    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日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一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這就是「光環效應」的體現。
  • 巴納姆效應:星座、佔卜和算命為什麼感覺準?有可能是被騙了!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巴納姆效應。(文章最後有我個人對文章重點的總結,趕時間的話可以直接跳到最後面看總結。)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於1948年通過試驗證明後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不過當時還不叫巴納姆效應。這個名字是1956年,心理學家保羅·梅爾在他的論文《通緝—好的食譜》中所提出的。為什麼會以這個名字來命名呢?
  • 有趣的21個心理學定律之——巴納姆效應
    其實,這些只是套路,當你知道什麼是「巴納姆效應」後,你或許會改變你原來的想法。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閱讀下面一段話:你有時候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候則很內向、謹慎、沉默。你很需要別人喜歡並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時候懷疑自己所作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
  • 這八大心理效應,康師傅、星巴克、泡泡瑪特都在用!
    營銷時代在變,人性心理不變。特別是看了成智大兵老師《營銷心理戰》之後,我發現營銷是「98%的人性心理洞察+2%的營銷知識」。在我們身邊,利用心理效應做營銷的例子,可以說比比皆是。結合《營銷心理戰》提到的幾種常見心理效應,我們不妨來看品牌如何將心理效應為自己所用。
  • 37個教綜常考「效應」
    醞釀效應 當一個人長期致力於某一問題解決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如果他暫時停下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去做別的事情,幾小時、幾天或幾周之後,他可能會忽然想到解決的辦法,這就是醞釀效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