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撒過謊嗎?如果你說:「我沒有。」那麼,你這句話本身就是謊言。這個世上只有一種人不會撒謊,那就是傻瓜。有的人可能會不以為然,甚至會「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沒撒過謊。」我覺得,你說此話時還是把你的這句話除外吧!
對於謊言的「審判」,我認為有兩種結果:一是「有罪」;二是「無罪」。「有罪」的謊言是指具有明顯的主觀故意,其真實目的是為了隱藏撒謊者內心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一種自私、欺騙行為。另一種「無罪」的謊言,往往撒謊者不是站在個人的角度去編造謊言,儘管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求,但是卻是為對方著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樣的謊言反倒體現的是一種愛,她是美麗的,我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善意的隱瞞」。
對於「有罪」的謊言,我不想去談論,因為它最終會水落石出,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罰。我今天只想談談「善意的隱瞞」:美麗的謊言。這種謊言可以說在我的朋友中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當然也包括我自己。我平時喜歡打打小麻將,我和我的朋友,在這裡應該稱作麻友,為了不忍媳婦生氣或是嘟囔,便經常會為打麻將而向媳婦撒謊。有的謊稱有飯局,有的謊稱要加班,有的謊稱在公出,有的謊稱有來往……儘管謊言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但因為使用的次數多了,有時便不靈了。碰到不靈時怎麼辦呢?於是又出新招,你幫我助,彼此打掩護。這一招其實我不應該在這裡說,說過之後便又不靈了,還得想新招。
生活中這種「善意的隱瞞」還有很多,比如,你隻身在外打拼,本來處境艱難,但是在與父母通話時,為了不讓父母牽掛,往往會含著淚,笑著說自己很好;還比如你孤身躺在病床上,為了不讓兒女擔心,依然會說自己身體好著呢,不用惦記;再比如,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上個世紀一架美國的運輸機在沙漠裡遇到沙塵暴襲擊迫降,但飛機已經嚴重損毀,無法恢復起飛。通訊設備也損壞,與外界通訊聯絡中斷。九名乘客和一名駕駛員陷於絕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們為爭奪有限的乾糧和水而動起幹戈。
緊急關頭,一個乘客站了出來說:「大家不要驚慌,我是飛機設計師,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聽我指揮,就可以修好飛機。」這好比一針強心劑,穩定了大家的情緒,他們自覺節省水和乾糧,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團結起來和風沙困難作鬥爭。十幾天過去了,飛機並沒有修好,但有一支往返沙漠裡的商人駝隊經過這裡時搭救了他們。幾天後,人們才發現,那個乘客根本就不是什麼飛機設計師,他是一個對飛機一無所知的小學教師。有人知道真相後就罵他是個騙子,憤怒的責問他:大家命都快保不住了,你居然還忍心欺騙我們?老師說:假如我當時不撒謊,大家還能活到現在麼?
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說:「為自身利益撒謊,那是欺騙;為他人利益撒謊,那是詐騙;為了陷害而撒謊,那是造謠中傷;諸如此類都是最壞的撒謊。而對自身和他人都無害亦無利的撒謊,那不算撒謊,那只是虛構。」我之所以說這些,不是鼓勵大家要撒謊,只是我覺得既然謊言難以杜絕,如果她是善意的,我們不仿也善意地去對待她。這樣做,不僅會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爭吵,而且會使我們的生活如莎士比亞所說的那樣:善意的謊言可以讓生活增添色彩。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