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2020-12-23 騰訊網

他是晚清兩大名臣之一,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為師為將為相,他的一生戰功彪炳赫赫;立功立德立言,他從天下第一笨人逆襲成為千古完人。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權位顯赫、作用極大、很有影響的人物,又是一個複雜的人物,近代中國人尤其湖南人,從權貴政要、志士仁人到青年學子,大多佩服他,佩服其治學為人和帶兵做事。

從李鴻章、張之洞到袁世凱、蔣介石,無不對他頂禮膜拜,尊為「聖哲」;從梁啓超到楊昌濟,從陳獨秀到毛澤東,也無不表示過推崇其師法,受過其人的種種影響。

曾國藩,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於理學、心學皆有吸收、遴選和發展、應用,並且真正實踐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內聖外王」之路,修己達人,經世致用,武能治軍,文能安國,被評為是清代「中興第一名臣」,更被譽為「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

而毛澤東也曾高度評價曾國藩:「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諡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之父,清朝戰略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 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道光十八年(1838)中進士,入翰林院,為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累遷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經過多年攻滅太平天國。

其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國藩丨巨大成就

我國自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

立功,指完成大事業;立德,是指成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是能留下益世學說。而真正能夠實現這三者的卻寥若晨星,曾國藩算是其中一個。

他一生取得巨大成就,官至兩江總督、武英殿大學士,組建湘軍對抗太平天國運動,主辦洋務運動。

可以說,曾國藩的崛起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而曾國藩之於後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親身實踐證明:一個普通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完人」。

曾國藩丨修身成聖賢之路

自古聖賢可佩但不可學,唯有曾國藩可佩亦可學。殊不知,這樣一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卻是一個天資愚鈍,極為笨拙的人。

他的平庸不僅體現在智商上:反覆考了7次,在23歲的時候才以倒數第二名的成績勉強中了秀才。

還有身體素質這方面,曾國藩的體質很差,稍一用腦,頭昏疲勞。後來經常嘆息自己「志欲強而氣血不能副」,就是他志向遠大卻沒有足夠的體力配合的意思。

在30歲之前, 他還是個懵懵懂懂的庸人,並且身上有三大致命缺點: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二是為人傲慢,修養不佳;三是言不由衷,言辭虛偽。

直到30歲,道光二十年,他離開從小生活的家鄉湖南,入京為官,才開始真正改變人生。這一年不僅是他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個重要起點。

立下成為聖賢之志,但先天資質平庸的他是怎麼樣改變自己,成就自己?

修身心法:日課十二條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二、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四、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頁為率。

五、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六、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七、養氣:氣藏丹田。養吾浩然之氣,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八、保身:節勞節慾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記查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十、月無亡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十一、作字:早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十二、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愚鈍之人,通過自我磨礪,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

曾國藩有個外號 ,叫做「曾三戒」。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源自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他28歲時候考中進士,並進了翰林院,成了轟動湘鄉全縣的名人。人逢喜事精神爽,得意忘形的曾國藩整天和好友及同窗們吃喝玩樂,並接父親曾麟書至京享受生活。

曾麟書在北京待了幾天,看到兒子如此放縱,很是生氣,便以不適應京城生活為由,僱車南下。

回到家後,曾麟書給曾國藩寫了一封長長的家書。在信中,曾麟書把曾國藩狠狠地罵了一頓,並且告誡他說,要「節慾、節勞、節飲食」。

曾國藩是個孝子,接到書信後羞愧難當,當即立下三戒,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從此,「曾三戒」的名號傳播開來。

隨後,曾國藩拜儒學大家唐鑑、倭仁為師。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曾國藩痛改往日惡習,每天堅持寫日記,反省當天得失,並養成「慎獨」、每日靜坐的習慣。

同時,曾國藩定下「日課十二條」,每天從早到晚必做的十二件事情。這些一天中的習慣功課,曾國藩堅持了一生。

為了克服自身的弱點,他堅持寫日記自省,並且十分重視這件「日常大事」。風雨無阻,即便帶軍打仗,也堅持寫日記,從不間斷,直到去世前一天還在寫。

堅持,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保證「堅持」不變,曾國藩在「自律」之外又加上了「他律」。

他特意將自己的日記分享給別人看,以此督促自己寫日記。出差打仗期間,他就把自己的日記寄回家給親友審看。

他的日記,也從不寫流水帳,而是注重細節,尤其注重自我反思,剖析自身弱點。他曾在日記中反省自己「言不由衷」、說話「浮誇」,說自己「此病甚深」,正是孔子、孟子所批評的,反問自己「君子乎?女子小人乎?

自律的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這種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功夫,成就了曾國藩,讓他不斷蛻變成為千古完人,也是他成功的重要關鍵。

曾國藩丨處世之道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曾國藩並沒有因為「笨」而止步不前,反而越「笨」越勤奮,堅持踐行「一勤天下無難事」。

而他的「五勤」之道雖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身勤

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

言傳不如身教,曾國藩就是這樣影響手下的幕僚、將領的。不管是個人修行還是管理團隊,這一點至關重要,要給周圍的人和下屬做一個好榜樣。

眼勤

曾國藩所說的「眼勤」是從細微之處識人。

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時,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分配職務給他們。不巧曾國藩剛好飯後出外散步,李鴻章命三人在室外等候,自己則進入室內。等到曾國藩散步回來,李鴻章請曾傳見三人。

曾國藩說不用再召見了,並對李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予重用。」

李鴻章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

曾國藩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後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

曾國藩從細微之處識人,練就了他的一雙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時,幕僚在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勳。

手勤

曾國藩所說的「手勤」其實就是要養成一個好習慣。

曾國藩一生養成了三個好習慣:

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至於功名富貴,悉由命走,絲毫不能自主。」曾國藩通過寫日記進行修身,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過這樣的反省,不斷修煉自己。

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讀書習慣,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通過堅持讀書,曾國藩不僅改變了氣質,更磨練了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同時也增長了他的才幹,懂得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也讓他成了一代大儒。

第三個好習慣就是寫家書,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後人人才輩出。

正所謂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曾國藩養成很好的習慣,不僅成就了曾國藩自己,也影響了曾家後人。

口勤

曾國藩的「口勤」就是他與人的相處之道。他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鬥,勝者也哀」。

據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係並不好,鹹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壓根兒就沒把曾國藩放在眼裡,對曾國藩的工作也不是十分支持。當綠營與團練鬧矛盾時,他總是把偏向著綠營。

讓曾國藩特別憤憤不平的是,在靖港兵敗,湘軍退駐長沙城郊的水陸洲時,駱秉章來到離曾國藩座船僅數十米之遙的碼頭送客,曾國藩以為他是特意來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內心正十分感激,誰知他送完客人之後竟然轉身便走,就當沒有看到曾國藩!並且還同長沙官員一起對曾國藩的兵敗百般譏諷。

儘管如此,曾國藩並沒有逞口舌之爭,而是採取曲意忍讓的態度,在他為父守孝後第二次出山之時,他特意拜訪了駱秉章,態度十分謙恭又十分熱情,之前的那點事就當沒發生一樣。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以後湘軍有什麼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導。

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了清末短暫的中興。

心勤

曾國藩所說的「心勤」其實就是堅定的意志品質。

曾國藩不管是從科考還是在平定太平軍時「屢敗屢戰」,都有一種精誠所至的信念在支撐他。從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

從古至今,天資聰慧者、才華過人者眾多,勤奮好學者、持之以恆者卻寥寥。曾國藩的勤,貫穿了他的一生,無論是他對早起的堅持,還是對做學的認真,還是他做事的躬親,無不閃耀著他的勤奮的光芒。

曾國藩丨教子之道

曾國藩說:「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性,四分由於家教。」

他認為,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雖然有遺傳的因素,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功勞,所以曾國藩本人十分重視家庭教育。

他的長子曾紀澤後來成為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紀鴻成為著名的數學家,都與曾國藩的因材施教息息相關。

俗話說「富貴不過三代」,但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歸納起來,曾國藩教子的內容主要有六項,即「勤、孝、儉、仁、恆、謙」六字。

曾國藩的家書丨名垂千古的「家」學問

在曾國藩開始在30多年繁忙的仕宦和戎馬旅程中,他不忘家人、敦睦親情,先後寫了近1500封家信,內容涉及修身、戒子、持家、交友、用人、處世、理財、為學、從政、治軍等諸多方面。

這些家書神閒氣定,行文從容,運筆自由,隨意所至,平實中蘊含著深刻哲理和豐富警句。它是曾國藩心靈世界的真實袒露,是曾國藩齊家、治學、從政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曾國藩激蕩人生和奮鬥經歷的忠實記錄,是曾國藩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的生動寫照。

雖然沒有大部頭著作傳世,但僅靠這部家書,曾國藩贏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使他名垂千古。

君子之大過人處——修身篇

1.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聖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7.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11.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19.成大事半是天緣半是遷就

20.莫怕寒村,莫怕慳吝,莫貪大方,莫貪豪爽

21.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22.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 盡其在我而已

23.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24.養生以少惱怒為本

25.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26.俯畏人言,仰畏天命,皆從磨鍊後得來

27.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28.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29.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30.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31.有德者畏疑謗之無因,而抑然自修,則謗亦日熄

學問之道無窮——勤學篇

32.求業之精,別無他法,日專而已矣

33.凡從師必久而後可以獲益

34.凡人必有師

35.人苟能自立志,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

36.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37.凡人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

38.凡人作一事,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39.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40.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41.爾作時文,宜先講詞藻

4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43.下筆造句、落筆結體,以珠圓玉潤四字為主

44.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45.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

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47.凡事皆有極困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48.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家道之所以可久——治家篇

49.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50.凡大員之家,無半宇涉公誕,乃為得體

51.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52.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53.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慎無存半點官氣

54.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55.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

56.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57.勤者生動之氣,儉者收斂之氣

58.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59.保養之法,在慎飲食節嗜欲,不在多服藥

60.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61.三致祥:孝、勤、恕

62.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63.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64.商人斷不肯甘言於前,刻薄於後

65.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

66.凡家道所以可久者,恃長遠之家規,恃大眾之維持

67.惟柔以制剛狠之氣,惟誠以化頑梗之民

68.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69.貧家兒女愈看得賤愈易長大,富戶兒女愈看得嬌愈難成器

處位則可高可卑——為政篇

70.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71.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理密微,缺一不可

72.根好株好而後枝葉有所託;柱好梁好而後椽瓦有所麗

73.治軍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74.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75.行事則不激不隨,處位則可高可卑

76.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77.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78.說話不中事理、不擔斤兩者,其下必不服

79.用兵之道,全軍為上,保城池次之

80.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

81.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

82.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83.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84.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85.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86.居官若名清而實不清,尤為造物所怒

87.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曾國藩的一生追求成為聖人,因此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例如他開拓的視野,興辦洋務;對西方世界的務實看法;他對子女、兄弟教育的重視等等,這些認識都是因為他不斷學習和思考,有開闊的心胸和眼界。

這樣一位接地氣的聖賢值得我們,尤其是力圖有所作為、不斷修行的有志者深入了解和探究學習,一定受益匪淺,讀懂了時代背景下的曾國藩,也就能讓我們活得更通透,走好人生路,成就自己與他人!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曾國藩被譽為「天下第一完人」、「半個聖人」。 後人之所以這麼評價他,不光是他在晚清政壇上有豐功偉績,還在於他本人有高尚的品格修養。 他通過記日記復盤自己的每一天,保持刻意進步。 曾國藩不是聖人,他本身和現代的年輕人一樣,也喜歡有空就和朋友聚一聚,聊聊天。 某天早上晨讀後,他就出門浪了。見完好友杜蘭溪,又要去找何子敬。
  • 「千古完人」曾國藩: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每個人在社會上混,都在尋求一種安全感,總想把自己的事情寄托在別人身上。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人可以給你依靠,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平庸,正所謂是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晚清重臣曾國藩曾在給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人生路漫漫,萬事需靠自己,錢權名利轉頭成空,唯有人品與努力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從長遠來看,人生路是靠人品是去打拼,我們常說「不忘初心」,初心就是人品。 想贏得人生,必須靠自己,生活要想美滿幸福,必須靠努力。
  • 曹德旺:曾國藩的12字遺言,在我辦公室掛了50年,成就了我的一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是有了夢想就會成功嗎?這倒不見得,很多人因為自己的不專心、不堅持,導致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屢屢失敗,於是他們開始抱怨、開始怨天尤人。為什麼別人能成功你不能呢?這是因為你付出的沒有別人多,你只是看到了別人身上的光環,卻沒有看到人家為了實現理想付出了多少努力。
  • 曾國藩座右銘:若是性格猶豫,做事糾結,這16字你定要讀懂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晚清名臣曾國藩,有「千古第一完人」的美譽!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
  • 曾國藩:男人慾成功,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曾國藩:欲成大器,憑藉不只是人脈金錢,或許還要通透人生六戒
    他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他因為在學問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備受後世推崇。讀懂曾國藩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當今絕大多數男人總是想著要成功,要飛黃騰達,卻沒有辦法,總是碌碌無為,不如多學學曾國藩,曾國藩有一個成功的秘訣:男人慾成大器,憑藉不是人脈金錢,務必要通透人生六戒!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相反那些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寬容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不踩一腳,已是別人的寬容。曾國藩不僅在小事情上不會多加計較,在大事上,更是不會參加個人感情。二.做人要有氣量做人不僅要寬容,還要有大氣量。然而,左宗棠的擔心完全多餘,曾國藩不但沒有計較個人恩怨,還盡心盡力地為左宗棠督辦糧草,還把自己身邊一員大將劉松山撥給了左宗棠。在這場收復新疆的戰役中,劉松山表現出色,成為了左宗棠最重要的助手,是這場戰役勝利的關鍵原因。對左宗棠的成功,曾國藩敬佩不已,稱他為「當今天下第一人。」
  •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
    曾國藩識人術:人生過40歲還沒起色,謹記3字真言,助你平步青雲每個人年少時,都會自命不凡,想著在以後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平庸,想要做的事很多,卻從來沒有實現過。不過,暫時的平庸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就此隨波逐流,才會導致一生碌碌無為。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開口閉口都這些話,人生下半場,牢記兩句話
    馬雲認為:讀懂了他,何愁不成功?這個人,他就是曾國藩。曾國藩在看書的時候,堅持每天早上起床閱讀二十頁,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太容易了,對自己的要求這麼低,但真正能把這件事堅持下來,並且幾十年如一次,是很不容易的,沒有超強的恆心和意志力沒有幾個人能做到。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討人厭,希望你不是
    一個人品行的好壞,不會寫在他的臉上,同時有些人還會刻意地隱藏自己的壞品行,他會將自己偽裝成一個品行高尚的好人。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雙能夠看穿別人的眼睛,這樣的話,選對交往的人,我們的人生之路會走得更順利一些。
  • 想要成功,學習曾國藩的16字人生箴言,記住受用一生
    男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並不一定要天資聰慧才能取得成功,往往腳踏實地的人能夠先品嘗到成功的碩果。晚清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國藩,就是一個腳踏實地的成功者。曾國藩憑藉自己的努力從一介布衣成為「千古第一完人」,與張之洞、左宗棠、李鴻章、並稱 「四大名臣」,其中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去探究學習。曾國藩出身平庸,父母乃至祖上幾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他自己也並非天賦異稟的能人志士,甚至可以用「愚笨」一詞來概括他的智商。
  •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
    曾國藩人生智慧:人過30想要有成就,只有肚量大才能決定你的高度都說「為官必學曾國藩,千古智謀一奇人」。汲取官場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但你可知,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千古謀略第一書——《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便會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方才平步青雲,成就「千古一完人」的稱號。
  • 曹德旺3讀曾國藩,悟出成大事的秘密,網友:難怪人生如此成功!
    14歲的曹德旺輟學回家,開始幫著父親做生意,剛開始賺錢的曹德旺就把自己一部分的錢捐給了自己的母校。1983年,曹德旺開始了自己「玻璃大王」的人生,一邊做生意,一邊捐款,直到今天,曹德旺的累計捐款數額已經達到160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首善」。為什麼曹德旺能夠獲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 曾國藩的心理操縱術:想讓別人主動幫助你,自己要先主動做兩件事
    曾國藩總結道,一個人無論在任何層次,都離不開和人打交道。想要別人主動幫助你,自己就要先主動做好2件事,否則,自己落難時,不僅無人理會,甚至會被落井下石。為了將他的主張宣傳出去,曾國藩開始大肆招攬門徒和幕僚。曾國藩的門生遍布天下,比如李鴻章、郭嵩燾等人,後來都成為大清的中流砥柱。可以說,如果曾國藩沒有如此多的人才幫助,也就不能成就後來的「半個聖賢」。
  • 曾國藩智慧:「越是困境中,越是開悟時」,若能讀懂,足以改變一生
    古有"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今有"人生難免起起落落落落"。人活在世上,難免會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坎。困境之中,如何擺脫?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渡的心。生而為人,曾國藩也同樣如此,他的一生幾經波折,經歷數次大敗,甚至三次自殺未果。
  • 曾國藩:容易被自己情緒控制的人成不了大事,三句話教你內心平靜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更是被後人稱譽為"千古第一完人"。可是,早期的曾國藩並算不上是"完人"——他很愛生悶氣曾國藩本性爭強好勝,這要源於自己的母親江氏。江氏在娘家過得衣食無虞,嫁到曾家,在經濟上卻很不如意。這江太性格好強,因此喜歡自己給自己壯膽,"好為自強之語"。
  • 走過艱難人生路,成就了她強大的意志,成就了自己的傳奇
    其實並非如此誰人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而來的,她和平凡的你我一樣同樣走過艱難的人生之路。從1992年出道至1997年,短短5年時間她從一個新人到成為紅遍了整個亞洲地區,並掀起了一股「安室」浪潮,可謂是當紅流量小花。1997年作為小有成就的演藝圈人物,事業有成的她卻選擇了離開演藝圈選擇了婚姻選擇了生子。
  • 曾國藩識人智慧:有些人看似低調,實則是人中龍鳳,有這3個特徵
    關於曾國藩,有這麼一句俗語:曾國藩會識人,左宗棠會打仗。這話說得實在在理。曾國藩的一生就是典型的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多達40餘人,比如說李鴻章、彭玉麟、郭嵩燾、左宗棠、羅澤南、丁日昌、劉銘傳等等。
  • 胡雪巖的3句話:告訴你的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
    胡雪巖的3句話:告訴你的人性的弱點,讀懂了人生路會越走越寬廣說起「紅頂商人」,由於他的特殊性,可以一手官印,一手算盤,也就是可以同時擁有二個身份:官員與商人,一邊朝廷上做官,一邊市場上經商,二不誤。能獲得如此特殊待遇的之人,在歷史上是屈指可數的,畢竟對人被封之人來說,本事本領絕非一般之人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