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好看的行書,將書法之美展現地淋漓盡致,後人很難再超越

2020-12-21 書法網

在書法界,一直流行著這樣一個說法——「先楷後行」,先練習楷書,而後再練習行書,楷書是基礎,打好基礎才能去練習行書。

其實對於「先楷後行」這一說法,應該將之理解成「先靜後動」。漢字的五種書體裡,篆、隸、楷屬於靜態書體,而行、草屬於動態書體。至少要有某一種靜態書體的底子,才能再去寫動態書體。

《梁詩正書法集》

而因篆、隸的實用性不強,所以楷書成為了首選。

但是我們要明白一個原則性問題,行書並非是楷書的連筆化,行書本身沒有固定的表現形式,不然也不會將偏草書的行書稱為「行草」,偏楷書的行書稱之為「行楷」。

《梁詩正書法集》

掌握好楷書後,打下了一個靜態的基礎,我們再去練習動態的行書,練習起來才會得心應手。但是在練習行書時,我們選擇哪種行書作品去練習是至關重要的,甚至是決定了我們之後的行書風格和方向。

說到這裡,很多人表示,當然要選擇最好的行書來練習了,比如說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韭花帖」等等,這都是天下數一數二的行書大作。

《梁詩正書法集》

的確,書法的學習要「取法其上」,但是這是對於有了一定的行書的基礎的學者來說的,作為行書初學者,還未能流暢地寫好行書之前,練習這些天下數一數二的行書作品,如同剛剛學習走路的幼童去學習賽跑、跨欄一樣,往往會越練越找不到北。

《梁詩正書法集》

行書的練習,講究的是厚積薄發、循序漸進,前期先練習一些簡單、易分辨的作品,慢慢地再向深處過度。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位行書作品——清朝時期的書法奇才梁詩正,此人是雍正年間的探花郎,乾隆皇帝的老師,著名的《三希堂法帖》正是由他編撰,其書法精妙絕倫,連後的啟功老師都向他學習。

《梁詩正書法集》

梁詩正書法初學柳公權,繼參趙孟、文徵明,晚師顏真卿、李邕。在王羲之《時雪快晴帖》後面有一幅跋作十分精彩,正是梁詩正行書跋作。

梁詩正的書法可以是清朝最好看的行書,將清朝書法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後人很難再超越。

《梁詩正書法集》

在所有的書體中,梁詩正最擅長的便是行書了,他筆下的行書骨骼秀郎、氣息連貫、清秀典雅,結構上錯落有致,疏密分明,在館閣體當道書法環境下,梁詩正能夠將行書寫出個人特色、筆意,屬於難得!

梁詩正的行書自然比不上王羲之,不過王羲之行書中的字,你未必能認全,但梁詩正的字,你必然能夠全部認清。

《梁詩正書法集》

梁詩正的行書字字清晰分明、筆畫嫻熟精到,卻是最適合行書初學者的作品。

今我方通過努力,將梁詩正所遺留下來的作品整理成冊,匯集成一本《梁詩正書法集》書法集,送給各位書法愛好者。

《梁詩正書法集》

——編輯 芊苑

相關焦點

  • 清朝書法天才梁詩正,寫出「清代最美行書」,書法門外漢也能欣賞
    而到了清朝時期,因為清朝「館閣體」盛行,導致了書法藝術性的嚴重缺失,一股「媚」風陡然而起,之所以說「館閣體」中媚態盡顯,主要是因為這是清朝科舉考試的官方書體,換句話說,你如果不用「館閣體」書寫考卷,你就無法在諸多學子中脫穎而出。
  • 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欣賞
    行書是介乎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不象草書那樣難寫難認,又不象楷書那樣嚴謹端莊。所以古人說它「非真非草」。它的特點是運用了一定草法,部分地簡化了楷書的筆畫,改變了楷書筆形,草化了楷書的結構。總之它比楷書流動、率意、瀟灑,又比草書易認好寫。那麼當代書法家誰的行書作品比較好呢,下面筆者向全國讀者推薦一名行書作品國禮書法家,張萬忠書法行書作品賞析。
  • 清朝最美行書,啟功正是學的他
    清雍正時期有個風流探花、書法奇才,因為後來官至戶部侍郎,又是乾隆的御用書法家,且很喜歡組織一些半官方性質的書法交流活動,所以被今人戲稱為清朝的「書協官員」。他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梁詩正。 梁詩正,字養仲,號薌林,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東閣大學士,卒諡文莊。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王羲之的書法是不是從魏晉時期便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其實不然,從魏晉時期到梁代,以王獻之為代表的「妍美」一路書風備受世人推崇,一直到了梁武帝時期,這種風氣才有所改變。這《千字文》乃是四字一句,對仗工整的文章,朗朗上口,一氣呵成,此篇文章對於書法的意義乃是1000個不同的常用漢字,有專家說:當你將這1000字學好之後,你就超越了9成的書法家。還有人說,學好的這1000個字,你的未來將前途無量!
  • 中華第一美帖,天下第八大行書,乃天工之作,無人能超越!
    天工之作,往往都是難以再複製的,尤其書法方面,更是罕見,哪怕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後人也能用雙溝法,進行複製。個人感覺能達到天工之作的,只有米芾的《蜀素帖》!《蜀素帖》是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被譽為「中華第一美帖「,」天下第八大行書」。為啥說《蜀素帖》是「天工之作」,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創作材質創作的材質不是宣紙,也不是普通的絹,而是蜀素,蜀素質地優良,但是晦澀難寫,難以入墨。
  • 馬蓉平日喜歡書法,行書字體讓人稱讚,一幅書法作品值1萬元!
    文 / 小七書法文化已經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看到一些書法愛好者在練習書法,有的書法愛好者在公園的廣場上寫書法,還有一些街頭乞丐通過寫書法掙錢,看到這些書法高手能把中國的漢字寫出藝術美大家是不是也非常的羨慕呢?
  • 適合客廳的字畫 行書書法裝裱出來 比效果圖還好看
    原標題:適合客廳的字畫行書書法裝裱出來比效果圖還好看比起家財萬貫,胸貯經史翰墨,並以文傳家,方為門第中最大之幸事。國賓禮書法家觀山新品書法《紫氣東來》作品來源:易從網內容吉祥的書法字,人皆愛之,客廳內有一幅紫氣東來書法,包含有弄弄的祝福之意,象徵著日子過的蒸蒸日上。
  • 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書法作品之一!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東晉,堪稱書法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這個時期有書聖王羲之,創作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子王獻之亦是青史留名、佳作不斷,單單是這父子二人,就足以撐起整個東晉書法史!那麼除了「二王」父子之外,王氏一族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有著媲美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奇才。
  • 書法史上最精湛的1000個字,練好這些字,書法水平將突飛猛進
    趙子昂《行書千字文》但是這1000個字雜亂無章,練起來枯燥乏味,於是梁武帝命周興嗣將之編纂成文,周興嗣當時犯了事,便戴罪立功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將這1000個字連成句,湊成文,合撤押韻除了智永之外,還有無數大家謄寫過《千字文》,比如說趙子昂、文徵明、褚遂良、歐陽詢、鮮于樞、祝枝山等人,其中趙子昂謄寫的《千字文》可以說是書法史上最精湛的1000個字。
  • 米芾的書法有多棒?光這一幅字,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其實想看懂書法並不難,也並不需要非得練上幾十年不可,你只需要花一點功夫,細細品味一下古代的經典法帖,就足以提高你的審美認知了,而書法中的審美認知,完全可以滲透到其他的藝術領域晉唐以後,能將古人的筆法完美的詮釋,且能寫出極具個人風格且深合古法的大家者,米芾是第一號人物!
  • 學習書法可以直接從行書開始嗎?
    古人對學習書法有這樣的看法:「楷如立,形如走,草如奔」。楷書像站立,行書像行走,草書像奔跑,從學站立到行走再到奔跑是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學習書法按照這種學習順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若直接從行書直接學習,如同高樓大廈沒有地基,由於基礎不穩,往往事倍功半!
  •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
    書法家趙孟頫行書《前赤壁賦》,結字秀麗妍美,極盡書法藝術之美。我比較喜歡趙孟頫和文徵明的行書《前赤壁賦》,也許非常適合我的風格,看了多遍愛不釋手,閒暇之時也會臨摹,確實是不錯的學習法帖。
  • 他是乾隆皇帝的老師,行書被譽「清朝最美」,啟功都受他影響
    啟功老先生的書法在上世紀是很少遭受議論的,當時人們都是畢恭畢敬地學習啟功的書法,但是到了今天,啟功老師的書法卻遭受到很多非議,專家們褒貶不一,現代書法界很多專家、學者都在質疑啟功老師的書法是不是館閣體。
  • 一位狂人寫的書法,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米芾《蜀素帖》行書長卷米芾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他是「宋四家」之一,但是論及筆法之豐富,對於晉人書法的繼承,以及其書法的影響力來講,其餘三位則望塵莫及!在北宋元祐三年,四川產了一種絲綢織物,這種東西經久不腐,質地極為優良,當代有一個著名的邵姓收藏家想請書法家在上面題字,以便於流傳後人,但是天下無人敢題。因此件絲織物,滯澀難寫,紋理粗糙,沒有極深的控筆能力很難寫就。米芾見到此物,揮筆寫下了八首自作詩,精彩絕倫,傳為一時的佳話!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行書的體勢伸縮性很大,偏重楷書的叫行楷,側重草書的叫行草,它是能表現書家性靈、感情的書體之一。自古至今湧現出無數傑出的、各具藝術特色的行書大家,如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顏真卿、虞世南、李北海,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元朝的趙孟頻、鮮于樞,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王鐸、何紹基、鄭板橋等,不勝枚舉。他們留下來的不朽之作是後世學習的範本,是書法入門的鑰匙,也是創新的基礎。
  • 曾國藩書法欣賞,一手「柳體」達到書法藝術美!網友:能當書法家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家?我想大家都會說是書聖王羲之吧,的確王羲之的大名在書法界是無人超越的,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王羲之的書法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而在我國的歷史上除了王羲之的書法外還有很多書法大家,他們的書法同樣讓人稱讚,今天小七就為大家分享清朝曾國藩的書法!
  • 元朝一位書法高手,寫出了精美無雙的《千字文》,讓後人望塵莫及
    趙子昂出身於趙宋皇室,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後人,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藝術家,被世人譽為「通才」,其書法、繪畫、音樂、鑑定古物樣樣精通。當然了,他最為擅長的還要屬書法和繪畫這兩方面,就拿書法來說,他是篆、隸、楷、行、草五種書體全部會寫,且是每一種都寫得十分精美。
  • 清代兩大書法鬼才!一位行書最美,一位小楷稱霸
    這就是為什麼在清朝會出現亭式建築。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被這種趨勢所束縛。有了這兩個人,清朝的書法就輝煌了。梁寫的是清代最漂亮的行書,林則徐寫的是清代第一個小楷。梁梁是雍正八年間的一位訪問學者。梁的書法始於劉公權,其次是和。晚年,他研究了顏真卿和李北海。可以說,他系統地學習了許多名人,然後把他們融合在一起。尤其是他的行書,字體工整,筆法犀利,被譽為「清代最美」。
  • 書法史上的一位「神仙」,他這一筆好字,令人如痴如醉!
    中國古代的大書法家無不是國學底蘊深厚之人,其書法的最高明之處就是能將性情與藝術融為一爐。這方面在單一作品上做得最好的,就像《喪亂帖》、《祭侄文稿》、《寒食帖》諸帖,若論個人的綜合成就,從這一點上來講,要屬元朝的楊維楨了。
  • 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好的內容方顯大氣磅礴之感
    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斷地去歷練和積累。靜氣是成就大事的根基。何為靜氣?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修得靜氣,方能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以無我超越自我。於國光新品隸書《傳家有道惟存厚 處世無奇但率真》作品來源:易從網"傳家有道唯存厚, 處事無奇但率真」是清朝曾國荃所寫的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