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美學這個字眼開始慢慢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形的生活方式和品質被慢慢的具象化。從日常飲食起居到家居生活品質的追求中提煉出藝術與美的價值。五味雜陳,食字當先,當今的美食越來越精緻,將食物最美的瞬間定格,有一支可靠的鏡頭是非常重要的。今天 DarrenCho 美食攝影就教你如何用適馬這枚 Art 級 70mm F2.8 DG MACRO 鏡頭拍出一組美食大片。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5 1/200s ISO 2000
趙政雄
商業攝影師
DarrenCho Studio 美食美學創始人
原鳳凰網攝影師
LOFTER認證資深美食攝影師
東方IC籤約攝影師
新浪鮮城生活家
拍攝服務上百家家居美食客戶
首先,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布光的方法直接決定了拍攝的整體感覺。通常美食攝影,我會選用窗口的自然光,這樣的光感是最接近人類肉眼對食物的視覺感官的。光源的方向為側逆光,光源的對向用白色反光板進行補光。
其次,搭建一組具有氛圍的場景。在拍攝主體和餐具搭配上,我通常會選取同色系場景和不同色系的餐具,這樣的好處在於可以通過餐具的視覺反差將背景和食物巧妙的分離開來,同時更加突出食物本身的特質。
最後,想拍出具有食慾和氛圍感的美食照片,最重要的是選對適合的鏡頭。這枚適馬 Art 級 70mm F2.8 DG MACRO 鏡頭,完美的勝任了這次中景和特寫的拍攝需要。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5 1/200s ISO 2000
在用自然光拍攝暗調氛圍美食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高感光度來提升圖片整體光感氛圍,所以,我毫不吝嗇的將感光度提高到2000,適度的噪點顆粒也是提高照片整體質感和復古氣質的好方法。而關鍵的地方在於這枚鏡頭優秀的解析度和色散控制讓我十分放心的在各種複雜環境光氛圍下進行大膽拍攝。
外伸試的對焦機構改變了傳統式的微距鏡頭,這樣的設計對我來說完全沒有影響,而它真真切切的畫質提高才是我所要追求和迫切需要的效果。
畫面中的金屬餐具和實物直接達到了完美的平衡,並沒有任何的色差情況出現,這一點我非常滿意。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0 1/200s ISO 1250
在拍攝過程中,多變的拍攝角度下,我極少使用三腳架,即便沒有防抖功能,銳度依然穩定可靠,輕盈精緻的做工也讓雙臂減少小了不少承重負擔,增加了不少手持穩定度。同時在暗光環境下自動對焦拍攝,幾乎不會出現多家廠商微距鏡頭存在的「拉風箱」通病,對焦點落在拍攝主題上便很快速的確定對角位置,大大提高了拍攝效率。
懸浮對焦機構聽起來很炫酷,其實用的是一個無芯的馬達驅動技術,這個技術可以讓對焦鏡筒在對焦時不會產生物理接觸,不但可以提高對焦的速度和精準度,在操作時也能極大的減少噪音帶來的幹擾。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2.8 1/250s ISO 2000
美食攝影中,光圈全開拍攝的情況並不多,原因有二。第一,在使用其他廠商同類鏡頭時,往往不敢全開光圈,這樣做的後果是整個畫面素質的降低和細節表現損失。第二,光圈過大會影響拍攝主體的細節呈現,最主要的原因是鏡頭本身的解像能力會造成特殊質感的食材呈現上的細節損失。同時,焦外的氛圍表現力也會降低。而這枚鏡頭在光圈全開的情況下,卻帶來了格外細膩的焦內質感和柔美的焦外氛圍,瑪德琳上的紋理和顆粒清晰可見,墊在下邊的刀叉和皮本邊緣呈現十分細緻,整體氛圍的控制和光斑細節的表現都十分優秀。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 1/200s ISO 1250
在後期修圖上,靠後期軟體增加銳度很容易使畫面失真甚至整個畫面顯得乾澀,這對於美食攝影是一種致命的影響,缺少了清晰而又自然的細節和油潤的色澤無疑是對食慾的巨大幹擾。值得稱讚的是 Art 級 70mm F2.8 DG MACRO 很好的控制了圖像的銳度和細膩品質,麵包的氣孔和明暗過度表現令人滿意。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5 1/200s ISO 2000
SIGMA 70mm F2.8 DG MACRO | Art
F4.5 1/200s ISO 2000
這枚鏡頭在我整個拍攝過程中沒有出現什麼硬傷。相反,絕佳的使用感受,很難讓人想到這樣一款素質極高的鏡頭,價格卻如此良心。綜合來說這是一枚既適合幹活同時又能勝任不同複雜環境創作拍攝的優質鏡頭,每按下快門都是一次「穩準狠」的暢快體驗,相信這枚適馬 Art 級微距鏡頭能給你帶來令人驚嘆的成像素質和使用體驗。
▼
▼
更多適馬鏡頭
歡迎諮詢藝聯相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