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連在片場做頭髮時都會讀書,從不荒廢時間。在「與肖戰一起讀書」的超話中,每天都有人分享讀書的動態心得。
好在在這宇宙間,我的生命只是我自己的玩品,我已浪費得盡夠了,那末因這一番經歷而使我更陷到極深的悲境裡去,似乎也不成一個重大的事件。這是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中的話。這本書也是超話裡的朋友推薦的。
這本書細膩真實的心理,相信女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會看到一絲自己的影子。感性與理性、靈與肉的衝突真的令人痛苦。
真找不出一件事是能令人不生嫌厭的心的:如那麻臉夥計,那有抹布味的飯菜,那掃不乾淨的窗格上的沙土,那洗臉臺上的鏡子——這是一面可以把你的臉拖到一尺多長的鏡子,不過只要你肯稍微一偏你的頭,那你的臉又會扁的使你自己也害怕……這都可以令人生氣了又生氣。許只我一人如是。但我寧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滿足;只是新的,無論好壞,似乎都隔我太遠了。
第一次讀這篇小說是大二的時候,當時好像也沒覺得莎菲的形象有多少女性主義的色彩,整篇下來只覺得她孤單,渴望真愛,在愛與被愛中猶疑不決。
三年之後重讀這篇小說,聯想到一些最近看的文獻或是電影,反倒覺得有些新奇的觀點。比如莎菲和《小婦人》裡的Jo之間的聯繫,她們都知道凌吉士或是Laurie想要的只是一個perfect wife而不是soul lover,她們也不願為了攀高枝步入豪門而將就,她們只想要最純粹、熱烈而又平等的情感,當然對於莎菲來說她的心裡多了一層理性克制的掙扎。女性作者好像都將情感需求置於金字塔的頂端,筆下的人物在愛情中顛沛流離卻也無怨無悔,為了愛捨生忘死,就像這篇小說裡的蘊姊,莎菲,也像少數男性作者塑造出的信奉愛情至上主義的女性,如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安徒生筆下的愛麗兒。
希望趕快走出這無益的情緒中,做點真正有用的事情。人生的道理,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契機慢慢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