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技怎麼跨界融合?川音這場展覽給你答案

2021-01-08 紅星新聞

1月4日晚,「出山·四川音樂學院實驗藝術學院2020成果匯報展」在成都拉開帷幕,為市民奉上了一場令人耳目一新的音樂、繪畫、裝置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創新展覽。本次展覽從2021年1月5日起對外開放,持續至2021年1月10日。

展棚外立面建築投影

將樂器、裝置、架上繪畫、新媒體等多種形式時行綜合展覽

據了解,四川音樂學院於2019年成立了實驗藝術學院。旨在探索藝術內容、表現形式、工具材料的創新,推動藝術與科技的跨界融合,促進新知識的發現與形成以及科技進步新的可能性。這次展覽便是學院成立後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這次展覽可謂是四川地區高校首次將樂器、裝置、架上繪畫、新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綜合展示的展覽,具有一定的示範意義。」四川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周思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白小墨 《幽月》 計算機算法視覺裝置、聲音裝置 黃銅、磷、投影、燈

林印吉 《攬星系列》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展覽展示了以周思源為代表的實驗藝術學院共計十四名(組)教師的實驗藝術作品,其中包括了計算機算法視覺裝置、樂器設計與改造、交互雷射裝置、AI音樂教輔研發、架上繪畫等實驗藝術作品共計32件,其中新媒體藝術作品15件。

上世紀50年代的「川音十孔笛」也現身展覽現場

據介紹,本次展覽藝術家周思源的作品展現了傳統架上繪畫與科學技術手段交融實現的跨界嘗試。其中名為《蜀道》的作品,以油畫為創作素材,通過投影的疊加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數字影像中流淌的筆觸還原著藝術家創作時的心境,宛如壯麗的交響樂奏鳴曲,為觀者提供一種層次分明的體驗。

周思源 《蜀道》 mapping投影

本次成果匯報展同時體現了實驗藝術學院對探索藝術內容、表現形式、工具材料的創新的追求。夏凡博士開發設計的「AI古箏教輔系統」為古箏初學者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自學古箏框架,通過AI唱譜、AI智能糾錯、AI智能打分等多種寓教於樂的形式,讓初學者在輕鬆快樂中高效學習古箏。

夏凡 《AI古箏教輔系統》

此外,樂器改良家徐靜平現場展示的《長笛家族與一笛兩用》包括了分別使用黑檀木、鎳銀、純銀、k金打造的短笛、高音木長笛、高音長笛銀制、高音長笛10K金、中音長笛、低音長笛、倍低音長笛、一笛兩用。

徐靜平 《長笛家族與一笛兩用》

同時,現場還呈現了一把碳纖維小提琴,使用的是小提琴製作界正在探索的新材料,這種材料能讓小提琴在-20℃的戶外演奏。

熊周藝 《碳纖維小提琴》

樂器改良家陳意展出了《復共鳴之聲》樂器改良系列,包括了復共鳴二胡(明清老紅木)、復共鳴中胡(紫檀木)、復共鳴高胡(紫檀木)與復共鳴大中胡(紫檀木)共計四把,旨在提高樂器演奏的聲學效果。

陳意 《復共鳴之聲》

另外,現場還展出了一把川音十孔笛,這把十孔笛於上世紀50年代由四川音樂學院竹笛專業開創者沈文毅老先生研製而成,承載著幾代川音笛人的期盼。

易加義(持有者)《川音十孔笛》

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兼參展藝術家,鍾舒帶來了一件光雕攝影與聲音交互的媒體藝術作品《閱後即焚》。該作品包括了聲音交互、光雕投影與樹脂裝置三部分。當人進入展場時觸發相應裝置,光雕投影就會隨之將文字焚燒的相關內容通過軟體進行分屏投影處理。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照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 李學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川音大地藝術季開啟「三九大」之旅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作為「天府三九大」的排頭兵,你去到三星堆是想欣賞雄偉壯麗的青銅神樹還是縱目巨耳,傳言是「外星人」的青銅巨像呢?川音民族樂團演奏家周桃桃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在這種環境下演出,感覺有一種特殊的心靈交融,「因為我們的古箏已經存在2000多年了,青銅神樹更是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演奏時我心裏面就一直在感慨這種交織千年的碰撞,覺得特別神奇。」
  • 這場特別的展覽就在寶山龍現代藝術中心...
    原創 上海寶山 上海寶山11月21日,一場特別的展覽在寶山區的龍現代藝術中心開幕。展覽中的170餘件精美紫砂壺藝術品,均由長三角地區的紫砂藝術大師們創作而成,壺體上的書畫則是由長三角著名書畫家們完成,森羅萬象,匠心閃耀。這場難得的長三角百位藝術名家跨界合作的展覽,讓廣大紫砂藝術愛好者們大飽眼福。
  • 時尚品牌將展覽開進藝術殿堂,能帶來跨界的重塑嗎
    最近三四年,這一類展覽更是層出不窮,匯成一股熱潮。單單在上海,藝倉美術館舉辦過「HELLO!2018年於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路易威登「飛行、航行、旅行」展就是一例。許多人都知道,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品牌內核為「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旅行」。隨著19世紀科技發展極大拓展了人們的出行半徑,路易威登的生意也在這股潮流的助推下打開生面。
  • 小米在歐洲:跨界大玩藝術,創意傳播再晉級
    讓科技增加人文厚度,讓時尚藝術植入科技活力——近期推出海外新機Mi 10T系列的小米繼續發揮創意不設限的思維,在歐洲多個市場打開了藝術跨界的新陣地,通過多維度,跨領域,高格調的藝術創意傳播,與一系列線上線下的藝術活動緊密捆綁,強化突出Mi 10T系列的高端形象定位與核心攝影賣點,極大的加深了用戶心智和體驗粘性,極大豐富了小米「前沿科技、精緻審美、本地營銷」的產品調性與品牌策略,加速了新品手機的市場成功
  • 科技跨界藝術,上汽憑「智己」超車
    也正是在這場與眾不同的溝通會上,上汽介紹了他們未來的高端純電品牌「智己汽車」,分享了對未來企業形態的探索、對未來智能出行生活的理解,並且官宣英國著名設計師 Thomas Heatherwick 和國際數字交互藝術團隊TeamLab 主創豬子壽之,分別成為智己的品牌合伙人。
  • 7月,AI與ART的多元融合體驗,帶你感受科技、藝術與美學的精彩碰撞
    作為西岸片區首個亮相的智慧科技跨越藝術體驗型商業,兼具「AI+ART」雙重屬性的全新商業體AI PLAZA也將以"生活美學中心"的姿態亮相,為已極具文化藝術氛圍的西岸版圖提供一種融科技體驗空間、智能化應用及生活美學藝術中心。
  • 《仿佛·未來》− 沉浸式新媒體藝術展覽在上海首站正式開幕
    ​ ​N.APE頑猴作為集結聲音視覺探索者的多媒體廠牌,圍繞當下青年文化,在時尚和藝術領域展開裝置及影像創作,涉及互動設計、燈光裝置、電子派對和藝術跨界等方向。2018年至今,由「AIRDROP共享精神」 外灘的劇場活動出發,到TX 淮海 「蟄伏 – 負向溫室」未來概念展,N.APE頑猴與大悲宇宙共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可以實體觸及的次世代場景。
  • 科技融合下的藝術創新,並不是什麼旁門左道
    於是藝術家在這幾個大概的範疇之內各尋門道,想辦法去體現自己。 現代藝術的教育教的是如何表現你自己,這麼多年教育,我都在問這個問題。我怎麼能教你成為你自己? 我只能啟發你,我啟發你成為你自己,我從哪啟發?我跟你一個星期見五個早晨,我怎麼能了解你的一切來啟發你?我是心理醫生,我是你的牧師,我是你的家庭至親好友,我才能啟迪你。
  • 杰倫搞藝術,快手搞傳承,這場雙贏是怎麼做到的?
    在這場不到一天時間就收穫了超374萬視頻播放量的藝術展對談中,周杰倫和方文山不僅聊到了對音樂、書法、繪畫、雕塑、機械等多方面的藝術形態和理解,展覽作品的獨特之處也高度吸睛。
  • 評展|這些科技與藝術結合的展覽,有探究,也有淺表
    其實科技早就帶著我們在不可想像的邊界遨遊(儘管暫時還無法重啟時間),位於東京六本木高樓50多層的森美術館以一場「未來與藝術展」探討人們明天將如何生活?雖然如今森美術館暫時閉館,但曾經的展覽記錄了這場藝術化的討論。而在龍美術館的龐茂琨個展上,在技術上並沒有科技、沒有代碼、沒有藝術與前端科技的真正實踐,畫家只是畫出了藝術與科技在一起的淺表。
  • 2020時尚深圳展:創新驅動 跨界融合
    財經生活頻道《1919創財經》戳 △ 2020時尚深圳展:創新驅動 跨界融合 2020時尚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雖然說今年參展的企業普遍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在創新和融合的發展下,新的機遇也開始展現。
  • 藝術與老店的跨界聯手 愚園路上的這場市集玩法不同
    圖說:愚園路上的這場市集玩法不同 採訪對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一件胸前帶有刺繡元素的衛衣? 除了逛吃逛喝外,「藝術購物體驗」更成為一大亮點。
  • 上海不能錯過的8場世界級藝術大師展覽
    小孩子們也能夠從中接受藝術的洗禮。2015年4月28日至8月30日,新天地太平湖上將矗立起2000多平方米的藝術城堡,與您相約世界藝術大師「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本次展覽想傳遞給大家的是「你不但是別人眼中的藝術品,同時你還是創造藝術品的藝術家已經擁有藝術鑑賞的能力」。
  • 2020國慶藝術展覽參觀最強攻略
    Hi 艾瑞巴蒂~八天漫漫長假你是怎麼度過的呢?遊覽大好河山or在家葛優躺?不打算出遠門的話不妨去逛逛展每年國慶周都有很多不同的展覽攝影展、潮流藝術展、書畫展……你想看的展應該都有!不計其數的AI作品依次呈現在此空間中,而你可以帶走AI為你創作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 廣美畢業展「雲端」舉行 藝術與科技跨界互動
    線上展覽:藝術與科技的碰撞融合進入廣美畢業季線上展入口,記者看到,在線上的虛擬空間中,觀眾可以自由地欣賞到不同院系的畢業生創作的平面、三維和視頻等不同類型的作品,還可觀看到畢業聲的創作草稿、過程等創作實踐。在這個「雲」端世界中,廣美各院系師生統籌安排,思路清晰,作品的呈現方式多元、多樣,且極大地突出了學生作品的個性。
  • 藝術的展覽和展覽的藝術——當代藝術展覽的發展和功能
    由於展覽能夠融合不同主題與地域的藝術並且突出「最好的藝術」,從十九世紀前二十年開始的沙龍再到其後的大型博覽會的發展使它的功能擴展出去,展覽逐漸成為藝術項目、藝術批評和視覺感官產生的知識結構進行發展和推進的重要前提,在這一過程中展覽能夠表達和生產審美意識。
  • 微軟*愛的藝術 | 一場愛與科技的視覺盛宴
    最動人的愛的影像,碰撞最迷人的視覺呈現,更有最夢幻的互動現場,由《嘉人marieclaire》與 雲圖映畫 聯合發起的「愛的藝術」全球影像藝術大展已經於十一月開展,這是第一次「藝術女王」為愛集合的一場展覽。
  • 「拉斐爾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展覽: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藝術...
    展覽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對文化遺產進行創造性轉化、使美用和活化傳播,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品能夠以全新的形式匯聚一堂,對於作品和觀眾而言都是一場「不可能的相遇」。這是一次藝術史範本之展,再現了一場跨越500年的超時空對話。
  • 同期展覽推薦 | 上海當代藝術館
    本期將介紹合作機構之一上海當代藝術館及其於博覽會期間呈現的展覽。上海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於2005年由龔明光先生創辦,坐落於人民公園內,是中國第一家非盈利的民營當代藝術館,也是國內外藝術家向國人展示來自本土與世界的前衛藝術的一扇窗口。
  • 不容錯過的藝術之旅,亞洲龍的智慧之美
    【車訊網 報導】  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以「世界處理器」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活躍在數字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及藝術團隊,用數字科技給予亞洲文明和中華文化新的詮釋。正如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學術主持範迪安所說,本次展覽雖以「亞洲」進行命名,卻飽含國際視野,來之不易、展之更加不易。在他看來,數字藝術發展的一個態勢應該是N方程式,它既是藝術也是社會活力,它促進了藝術教育,也帶來了整個世界不同的文化交流。因此,中國的數字藝術就像今天的中國文化一樣既反映我們新時代的發展,也促進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