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服務客戶、自助取件便利快捷……智能快遞櫃的便民優勢,正受到市場青睞。但是,小編在市區走訪調查時發現,智能快遞櫃的便民優勢未能轉化為市場優勢。
便民快捷服務獲市民認可
智能快遞櫃在我市落地有些時日了。打開微信相關公眾號,點擊「取/寄件」,再點擊「掃碼取件」,隨後在智能快遞櫃屏幕上的二維碼上掃一掃,伴隨著「砰」的一聲,快遞櫃的格口打開,市民張女士取件就是這麼方便快捷,一分鐘搞定。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從小區裡設置了智能快遞櫃後,她基本上都會通知快遞員把快件放到快遞櫃中,自己則會趁有空時到樓下取件。「有的時候下班晚,代收點也關了門,我讓快遞員把快件放到快遞櫃中,在規定時間內免費取。」張女士告訴小編。
小編了解到,為打通快件投遞「最後一公裡」難題,破解快遞到了人不在家、門房傳達室易丟失、籤收不及時快遞員受處罰等問題,2014年開始,我市中心城區的居民小區、高校和寫字樓等公眾聚焦處陸續設置了智能快遞櫃,市民取件選擇由此增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智能快遞櫃作為「無接觸配送」的重要載體,通過定點收寄、定點投遞的模式,儘可能減少了人員之間的直接接觸,有效地減小了疫情間的投遞壓力,更是受到市場認可。
多重製約讓企業選擇撤離
推廣使用智能快遞櫃是個好點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智能快遞櫃在我市的發展和推廣應用並不順風順水。好點子並沒有轉變成新優勢,問題出在哪?
採訪中,開發區一居民小區的物業負責人方女士告訴記者,該小區裡原本設置了4個智能快遞櫃。「快遞櫃入駐小區時需要交納一定的進場費。之前小區裡有3個豐巢智能快遞櫃,1個速遞易智能快遞櫃,」方女士表示,但現在只剩下速遞易快遞櫃了,其他3個快遞櫃已從小區撤離。
市郵政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目前主要有3個品牌的快遞櫃,分別為豐巢、速遞易和富友收件寶。其中,速遞易布放213套智能快遞櫃;豐巢布放242套智能快遞櫃;富友收件寶布放95套智能快遞櫃。然而,由於小區入駐困難、投櫃運行成本高等因素,導致目前智能快遞櫃在我市的發展空間受限,讓有的快遞櫃運營企業在「燒錢」佔有市場還是避免虧損撤離方面舉棋不定。
在收入端,目前快遞櫃的收入模式主要有向快遞員收取派件存入費、用戶寄件收費、增值服務收費等幾種模式。某品牌快遞的一位快遞員告訴記者,很多收件人因為上班不在家中,為了提高派送效率,在徵得收件人的同意後,他會把快件放到快遞櫃中。然而,該快遞員補充道,他派送一份快件的派費是0.7元,當他把快件放入快遞櫃的格口後,快遞櫃運營方會向其收取一定的存放費,「大格口是0.3元。」也就是說,該快遞員派送一份快件所獲得的實際派費大約在0.4元左右。因此,快遞員是否會使用快遞櫃存放快件,原本就是一個問題。同時,快件在規定時間內(一般是24小時)是免費存放在快遞櫃中,收件人通常會在超時收費前取出快件,快遞櫃的增值服務收費也因此減少。此外,不少市民在寄件時還是會選擇快遞員上門收件或前往快遞網點寄件,所以在用戶寄件收費方面,實際操作不可控。
我市一家智能快遞櫃的運營企業負責人表示,在入駐小區時,小區物業會收取較高的進場費,這道門檻制約了快遞櫃的市場潛力。即使快遞櫃進駐了小區,快遞櫃的運營企業也需要僱傭專業人員對快遞櫃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再加上日常損耗、電費、通信維護等方面的硬性輸出,都成為了影響智能快遞櫃推廣使用及快遞櫃運營企業盈利的因素。同時,還有不少市民選擇從代收點和菜鳥驛站取快件,快遞櫃的使用率也因此減少。所以實際上,有的智能快遞櫃運營企業目前面臨著虧損的問題。
繼續生存需樹優勢降成本
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萬鑫介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共有3家企業分別約在500處小區、醫院、高校等地布放了550組智能快遞櫃。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到2021年,全市城市住宅小區智能快遞櫃覆蓋率需要達到一定比例。智能快遞櫃運營企業如果要生存並發展下去,除了職能部門的引導外,相關企業需要主動出擊解決問題。
有業內人士建議,智能快遞櫃運營企業想要生存盈利,首先要把自身的優勢體現並樹立起來,轉化為市場優勢。同時,在引導培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外,企業也必須與小區物業加強合作,減少進場費用降低成本;相關快遞櫃運營企業也可以共同協商設置合理的市場價格,加強維護更新,讓智能快遞櫃充分發揮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