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罈子要說的這兩位主人公分別是:「指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與「阿巴亥」,這兩位的感情故事可是被史官記錄在冊,是極少被歷史上承認的偏愛。說起這阿巴亥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是阿巴亥有一個兒子的名字你應該有了解——「多爾袞」!這位大妃可以說在當時甚至是現在看來,努爾哈赤對她的愛意都是獨一份。
古時候的人們對於婚姻的忠誠度是非常在意的,古人也很少會產生一下子把自家妻子妹妹姐姐都娶回家的這種想法,在古代不要說是達官貴人不會這樣選擇,平常的百姓也不會輕易的迎娶因為畢竟也是要養家餬口,當然在當時就出現了一個例外他就當時的清朝第一位君主「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皇努爾哈赤是百姓心中的君主同樣他也是蒙古大汗,就這樣的一位傑出人物把自己的一腔熱愛都親手給了阿巴亥。
要是說起這愛新覺羅家族痴情二字不得不提起「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這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當然我們可以看到皇太極的痴情那麼身為他的父親的努爾哈赤也是一位情種。努爾哈赤一共有四位大妃,最受寵愛的福晉烏喇那拉·阿巴亥也順理成章成為了大妃,同時她也是最後一位大妃。但這樣的生活很快就被打破了,在1620年的某一天,努爾哈赤被人告密說阿巴亥經常給一位貝勒送食物且經常深夜出去找貝勒舉行聚會,並且說阿巴亥精心打扮自己和姦夫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發現事情是屬實,便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阿巴亥廢黜,可能也因為太過喜愛阿巴亥,過了一年後阿巴亥又被恢復了太妃位。沒過幾年努爾哈赤病逝了,但在努爾哈赤臨終前曾有一言要阿巴亥給自己殉葬,皇太極當時為了繼承汗位也是把這句話履行,逼死了阿巴亥的時候離努爾哈赤去世的時間還不到一天。阿巴亥的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多爾袞,在順治年間多爾袞終於攝政了,追封自己的生母阿巴亥為「孝烈武皇后「,並且供奉排位在太廟。可惜在順治八年多爾袞獲罪,這當時多爾袞對阿巴亥做的追封也被罷諡,排位也被趕出了太廟。
罈子的小常識|太廟: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有「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說。太知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也稱作「明堂」。
太廟就像是學生上課的座位一樣,有著區域的劃分。就拿現存的太廟建築僅有北京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在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內。明嘉靖二十四年(1544)重建至現存規模。平面為矩形,有兩重圍牆。中軸線上的主要建築依次有戟門、前殿、中殿和後殿等。其牆內、牆外廣植柏樹,烘託出整體建築群的凝重與肅穆。這就像是你從遠處看學校就會覺得被知識的環所包圍著一樣。
《漢書》中的《地理志》中言:「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剛柔緩急,音聲不同,系水土之風氣」,「婦惡取捨,動靜之常,隨君上之情慾」。由之,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文化風俗的教化差異域決定了各地女性在外表、氣質和個性、情感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白山黑水造就了那拉女性擁有獨特風情,
這大家有想法的可以查一下這些君王的發展地,當然這努爾哈赤可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而東北的女性更是有著獨特的地域風情,她們的魅力是來自於自信和環境,東北是一個在古代盛產美女的地方,提起美女就有著幾個條件,你不能只是空有外貌沒有內涵是不能被人稱一句美女,在當時的美女要有著自己的外貌和知識,當然在當時被稱為美女的大多都是出身於名門或者是世家豪門,而滿清的時候被稱為美女最多的就是那拉氏世家。
當然為了顯示自己對她的寵愛,努爾哈赤還曾打算把阿巴亥母子四人託付給代善。並且留下話:等我百年之後,我的幾個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弦外之音也就是說代善是繼承人,但努爾哈赤兒子很多,那些已經成年的內心老大不服,特別是頗有野心的皇太極,也是四大貝勒之一,自然也是皇位的重要人選,便開始了陰謀整事,窺機整倒代善。
當時女真人婚俗有收繼婚的舊俗,也就是說長輩死後,繼承家業的兒子可以把沒有血緣關係的繼母娶了。不得不說這哥舊俗如果是在李唐那時候又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