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海洋裡的未知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

2020-12-21 騰訊網

最近的發現使天體生物學家認為,衛星是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現在,正計劃在未來10年內進行幾次重大的太空任務,以尋找那裡的生命跡象。

與我們鄰近的行星不同,有些衛星擁有大量的液態水。例如,木星的衛星,木衛二(又稱歐羅巴,Europa)被認為含有液態水比地球上所有海洋加起來還要多。厚達數千米的表面冰層保護著這片水域,以及其中的所有生命,免受太空輻射和小行星撞擊。

從土星的衛星,土衛二(又稱恩科拉多斯,Enceladus)和歐羅巴噴出的羽狀水柱表明,它們的內部可以支撐液態海洋,不是由太陽加熱,而是由其核心的放射性衰變或由它們軌道上行星的引力所產生的潮汐加熱。現在有證據表明,在一些衛星上存在有液態的海洋,包括木衛二、土衛二、木衛四(又稱卡利斯託,Callisto)和木衛三(又稱蓋尼米得,Ganymede)。今年6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土衛二海洋大約有10億年的歷史。還有人認為它可能有數十億年的歷史,有足夠的時間讓生命進化。

這些海洋被認為是鹹的,含有氯化鈉,就像地球上的海洋一樣,這是對發現類似地球生命前景的又一提振。

此外,液態水和海洋下的巖石地幔之間很可能存在一個界面,這意味著海洋深處存在著有趣的化學反應,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化學物質是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關鍵成分。例如,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Cassini)探測到土衛二的羽流中含有複雜的有機分子,這些分子暗示著衛星海底存在熱液噴口。

在地球的深海中也存在著類似的噴口,在那裡巖漿與鹹水交匯,提供熱量、化學物質和有助於複雜化學反應的基質。一些科學家認為這些基質是生命最初在地球上進化所需要的。在地球海洋的深處,幾乎沒有陽光,就像木星和土星的衛星一樣。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生命。事實上,在地球上,這樣的噴口充滿了生命。

大約20年前,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紀錄片《外星人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a Alien)指出,整個生態系統也可能以歐羅巴上的深海熱泉為基礎。一組科學家提出,細菌將形成食物鏈的基礎,利用化學合成從噴口中提取能量,並在海底上方數英裡處建造高高的沉澱物管道。

其他生物,比如像魚一樣的動物,會刺穿這些管子,吸入大量的細菌作為食物。它們會抵禦競爭對手,保衛自己的牧場。反過來,它們也會被鯊魚一樣的動物捕食,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速度快,利用回聲定位來發現獵物。

這比大多數科學家期望在那裡發現的要先進得多。

哈佛大學地球和行星科學教授諾爾(Andrew Knoll)說,即使在地球上,在地球90%的歷史中,唯一存在的生命也是微生物。因此,如果太空中存在生命,很可能是微生物,而像木衛二或土衛二這樣的地方,必須完全依靠化學合成來獲得能量,因此只能維持少量生物。

天文學教授兼哈佛生命起源計劃的負責人薩斯洛夫(Dimitar Sasselov)說,但這樣的生態系統仍然可能實現。該計劃支持多學科研究,旨在發現宇宙中是否存在豐富的生命。雖然木衛二的海洋寒冷且缺乏能量,但並不排除在那裡進化出規模較小的複雜生態系統。

薩塞洛夫說:「猜測很有趣。我的直覺是,在那裡有很多進化創新空間,在那裡,可以擁有一些很小但具有掠奪性的東西,它是一個多細胞生物而不是單細胞。」

我們計劃訪問的另一個衛星呈現出一個完全不同的謎題。

土星的衛星,土衛六(又稱泰坦,Titan),是已知的地球之外唯一在其表面有穩定液體的星球。2005年,卡西尼號飛船的惠更斯號探測器在那裡著陸時,傳回了類似地球地貌的圖片:河床和海洋。

但是,泰坦的雲、雨和海不是水,而是由液態甲烷和乙烷組成的,它們是地球上天然氣的組成部分。任何存在於那裡的水都會凝固成巖石和山脈,因為它的表面溫度在-180C(-292F)左右。

這意味著,雖然它的景觀看起來很熟悉,但實際情況卻是完全陌生的。如果有生命存在,它將依賴甲烷,而不是水,而且將是奇異的生命,我們所不知道的,真正的外星人。

薩塞洛夫說,泰坦上存在生命是有可能的,也是有道理的,但也是「完全不同的、獨立的生物化學」。薩塞洛夫的長期目標是弄清楚是否存在一種替代生物化學,以及如何在實驗室中創造它。

地球上的生命依賴於磷脂構成的細胞膜:由磷氧頭和碳鏈尾組成的分子鏈,這些分子鏈相互結合,在水中形成一層柔性膜。

以甲烷為基礎的生命需要另一種方式來形成細胞。

2015年,由化學工程師克蘭西(Paulette Clancy)領導的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研究小組發現,由氮、碳和氫組成的小分子可以構建適合泰坦生存條件的細胞。

從那時起,美國宇航局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泰坦的大氣層中存在乙烯基氰化物,這種有機化合物可以提供這樣的細胞膜。因此,至少在理論上,泰坦巨大的甲烷海洋中,可能存在著能夠形成截然不同生命的細胞。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體生物學家費舍爾(Theresa Fisher)說:「在某些方面,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是一個偶然的問題。在其他世界的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巨大的潛在的多樣性。」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人類學榮譽教授赫迪(Sarah Blaffer Hrdy)補充道:「可能會出現一種螢光現象,顯示出新的、非常多樣化的生物體,它們佔據了一系列新的生態位。假設這些生物中的任何一種進化到像鯨目動物或大象那樣具有社會性、智慧和溝通能力,以及像黑猩猩或猩猩那樣善於操縱、靈巧和聰明,它們最終為什麼不能進化出更先進的技術和文化能力。」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薩蘭(Lauren Sallan)認為,外星生命將是微生物,而微生物的存在途徑會有很多。

她表示:「就多細胞外星人而言,事情可能變得更加複雜。我們會意識到他們在從事相同的工作,因為一切都集中在吸收能量或消耗東西來獲取能源上。但他們採取的方式將是不可預測的。」

哈佛大學天文學教授夏博諾(David Charbonneau)說:「我們真的不知道生命的極限是什麼。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發射更多的探測器來檢測衛星。」

所以,這是一個好消息,我們正計劃這麼做。

美國宇航局今年夏天宣布,它的蜻蜓計劃(Dragonfly mission)將於2026年發射,2034年到達泰坦。並將著陸一架類似無人機的飛行器,探索數10個有希望的地點,尋找生命跡象。

美國宇航局還在探索能否派遣一艘自主潛艇去研究泰坦最大的克拉肯海(Kraken Mare)的可能性。該海域寬度約1000公裡(621英裡),深度估計為300米(1000英尺),大小與北美五大湖相仿。這將是探索另一個世界海洋的第一次機會,也將為未來探索木衛二和其他衛星地下水域的潛艇設計提供參考。該任務仍處於概念階段,大約20年後,科學家和工程師開始研究如何建造這樣一艘潛艇。

有趣的是,土衛六還被認為在它冰冷的外層下有一個液態的海洋,這意味著除了它以液態甲烷為基礎的奇異表面生命外,它的表面下還可能存在更多類似地球的生命。

在同一個星球上存在不同類型生命的另一種可能性是木衛三,木星的衛星。一些科學家認為這顆衛星有幾層不同的海洋,被不同深度和壓力下形成的不同類型的冰隔開。如果是這樣的話,理論上講,每一層都可以容納適合該深度和局部條件的不同生命形式。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將於2022年進行果汁計劃(Juice mission),訪問木衛三,該計劃還將訪問木星的另外兩顆衛星——木衛四和木衛二,研究它們的宜居性,並尋找生命的跡象。

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的「木衛二快船」(Europa Clipper)計劃繞木星軌道運行,並多次飛越木衛二,以考察它是否具備適合生命生存的條件。起飛日期為2023年。美國宇航局也在討論最早在2025年向木衛二發射著陸器。

美國宇航局支持的一項私人計劃是前往土衛二尋找生命,如果能在今年晚些時候獲得批准,該計劃有望在2025年啟動。

但是,要真正弄清楚這些外星海洋中存在什麼生命,我們需要派遣一艘潛水器,這將是一項很棘手的任務,因為這種潛水器必須能鑽過幾公裡厚的冰層到達海洋。美國宇航局正在資助一些關於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概念性研究。

2018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會議上,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和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概念,那就是用核動力「隧道機器人」在木衛二上尋找生命。他們的機器人會在冰層和水面的下降過程中採樣,通過光纜將信息傳回地面。

但是,如果那裡的生命形式被證明是真正的外星人,我們可能很難發現它們。也有可能那裡根本沒有生命存在。

然而,在遙遠的未來,大約50億年後,當我們的太陽耗盡氫燃料,並開始膨脹為紅巨星時期,在太陽最終死亡之前,將融化這些衛星上的冰,並使它們變成更像地球的地方。它們的表面應該有液態水,氣候也應該更溫和,或許會開啟那裡生命存活的可能性,或者至少為逃離焦土的難民提供避難所。

在遙遠的未來,如果想要生存,我們都必須成為移民,並希望這些新的居住世界歡迎我們,因為我們自己的世界變得太熱,不適合生存。

相關焦點

  • 在實驗室裡能探索外星生命?
    於是便有人開始思考,地球上充滿了生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液態水的存在。但在宇宙的其他地方,生命很可能是由不同的化學物質組成的,這些化學物質或許可以在像甲烷這樣的液體中溶解和聚集。不只如此,現在天文學家們新確認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它們中的一些很可能擁有由己烷、醚類、氯仿或者其他的液體組成的海洋,這些液體很可能是未知的生命基礎。
  • 木衛二上疑似有深度達100公裡的海洋,難道外星生命一直近在眼前
    太陽系內存在著很多顆的行星和天然的衛星,這些星球中僅僅只有一顆星球孕育了生命。那便是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不過隨著人類文明的快速提升,人類已經不再滿足於只居住在地球上了,人類渴望尋找到外星生命,渴望和外星人交流,也渴望能夠去到遙遠的,太陽系之外的世界。
  • 假如地球沒有出現生命的話,現在會是什麼樣子呢?
    不過,如果地球上從來都不曾出現過生命,地球從46億年之前誕生,一直演化到今天,如今的地球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從地球出現開始,46億年的時間裡地球經歷過多個階段,地球的顏色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將地球的演化階段稱之為「地球變臉」,正是因為地球顏色不斷地變化,生命才得以出現,我們也才得以在地球上成為智慧生命
  • 研究發現:外星球的海洋環流可能是外星生命的關鍵
    這些因素可以指導科學家在其他星球上尋找生命,其研究發現表明,尋找一顆與地球幾乎完全一樣的行星,可能不會把我們帶到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地方。環流模式會對海洋生命生存能力產生戲劇性的影響,地球上海洋中的大部分生命存在於頂層,頂層接收陽光以支持光合作用的有機體,並與大氣交換氣體。隨著死亡的有機體被重力拉下,這種混合層不斷地將營養物質流失到海洋的更深、更靜的區域。
  • 此星球的海洋或已存在40多億年,外星生命會被發現麼?
    我們的地球繞行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可能有人會覺得很久。然而,同為太陽系內的一顆星球自從被人類發現之日起,至今都尚未繞太陽運行過一圈,此星球即為人類既熟悉又陌生的冥王星,它曾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一員,後來被天文學家排除出去了。冥王星氣溫很低,整個星球黑乎乎一片,由於距離太陽太過遙遠,即使太陽光線照射過去,它那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也難以被改變。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神秘生物,被懷疑是外星生命,這不是豬鼻子嗎?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神秘生物,被懷疑是外星生命,這不是豬鼻子嗎?大海神秘莫測,雖然它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領域,但這也是人類了解最少的,面積的廣闊加大了人類勘測的難度,同時海洋環境中人類難以生存,在海底停留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想要真正地了解海洋生物,更是難上加難。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有了高科技設備的出現,它們可以代替人類去往更黑暗的深海。
  • 這顆星球或有「新生命」,和地球環境極為相似,或已有生命體系!
    科學家發現,或有支持生命存在的星體,在內部或已有生物群!人類找尋外星生命的同時,以地球環境當作參照,認為在和地球環境相似的星球上,一定會有生命存在,不過迄今為止人類都沒能找到它們。木衛二和地球環境相似水是培養生命必不可少東西,也是我們最常見物質,生物沒有水根本難以生存下來,這讓很多人堅信木衛二上曾經出現過生命,無論是環境還是水資源它都比金星、火星等等這些天體,更容易出現生命,在今年7月份科學家研究木衛二的時候,明確指出木衛二的地表環境和地球極為相似,綜合來看,出現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 其他的液體環境會產生生命嗎,它們會長什麼樣子?
    太空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晴朗無雲的夜晚,我們能看到頭頂上方黑色幕布上的點點星光。天文望遠鏡傳回的照片上,一望無際的黑暗中,對人類而言巨大無比、璀璨奪目的星球就像一粒粒灰暗的塵埃,太空就像一片廣闊漆黑、荒無人煙的沙漠。在科幻電影中卻不是如此,太空中充滿著多種多樣的生命和文明。
  • 或改變對外星生命看法
    引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等等一系列天馬行空的想像無處不在,所有這一切的幻想都是源自於人類對自己所居住的這顆星球還有很多的未知,但凡出現了未知的事物,那麼人類就不可能抑制住自己心中的想像,這是人類的天性。也正是人有了這樣的特性才促使人類不斷的發現新世界,開發新的技術和科技。
  • 又發現新外星生命?
    近在眼前,心情格外的沉重,甚至關乎我們的生命,看完絕對讓你驚掉下巴!1、發現「太空浮屍」對於太空人而言,在太空中遇到浮屍並不意外。太空中真空環境外加極低的氣候,讓不幸遇難的屍體長久不會腐爛。因為在外太空的未知環境下,不敢確定屍體上是否有威脅人類生命的病毒,所以不敢。」2、小行星將與地球交匯2019年,曾有一個小行星飛掠地球,能量足以毀滅一個大洲!慶幸的是,因其軌道與地球不同,才避免了這場災難。
  • 地球早期的「原始海洋」是什麼樣子的,它和現在的海洋一樣嗎?
    地球曾經被海洋覆蓋,地球的生命起源於海洋。然而,科學研究發現,早期地球上的海洋與現在完全不同。最初的海洋是什麼樣的?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的熱洋海洋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的海洋是有毒的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地球早期的海洋就像毒液一樣,所有生物都無法生存。這是由丹麥南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的。他們說,地球早期存在大片的海洋,那時海洋中有很多硫化物。這一發現是在考察大峽谷時發現的,他們在巖石中檢測到微量元素,發現遠古時期海洋中含有大量硫酸鹽。
  • 俄科學家稱:太陽系內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若真發現無需驚訝
    來自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的物理學家彼得魯·科維奇接受媒體採訪,談到外星文明的時候,他很篤定地說即使發現外星文明也不要太過於驚訝,也許地外生命在太陽系內就廣泛存在,只不過我們目前沒有發現它們而已。目前可以確認木衛二擁有很深的液態海洋,科學家建立模型預測至少深度50公裡,地球上海洋平均深度才3000多米,最深的地方馬裡亞納海溝1.1萬米。有液態水就意味著有生命,而在太陽系內含有水的天體到真是不少。人們普遍觀點認為,從地球生命生存環境出發,有液態水、溫度適宜、有大氣層的巖質行星就是宜居的,適合生命生存繁衍的。
  • 金星發現外星生命?三位諾獎物理學家獨家回應
    從14日開始,關心天文學的小夥伴們開始「奔走相告」,和愛神維納斯同名的地球好鄰居金星上,發現外星生命跡象了!!Sounds exciting!快來八卦,外星生命到底是什麼樣?來自電影《阿凡達》劇照 | 豆瓣還是異形裡這種「牙好胃口好款」?來自電影《異形》劇照 | 豆瓣Oh,No,小編腦洞大開了。冷靜一下,咳咳!既不是ET、也不是阿凡達,更不會是異形,甚至個形都沒有!
  • 宇宙外是什麼樣子?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人類是否就是外星文明呢?地球是一個橢圓形球體,我們生存在內部,宇宙中像地球一樣的球體數不勝數,而人類也在嘗試尋找外星文明,但是至今未果,不過前段時間英國科學家發文稱已經通過科學運算計算出太陽系中存在36種外星文明,而人類可能也是外星文明中的一種!太陽系已經如此,那銀河系呢?整個宇宙呢?
  • 地球內部會不會有未知文明,人們腳朝向我們,共用一塊土地和海洋?
    不管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還是地球上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他們的最底部都位於地殼之上,只不過海洋區域的地殼厚度整體要比大陸區域的地殼厚度薄一些。 另外,只要是對地球內部結構有點概念的人,都不可能覺得地球內部會有另一種人類,更別說創造什麼未知的社會文明。
  • 「海洋之最」比太空宇宙更神秘未知的世界
    ,龐大的海洋尤其是未知的深海,對科學家們來說遠比太空宇宙更加神秘未知。到今天,人類有12人到過月球,卻只有3人到過海洋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約還有90%的海洋還從未被人類探索過。海洋是地球陸地所有棲息物種所居住空間的300倍,它的深處是難以想像的寒冷和幾乎完全黑暗的未知世界。但儘管如此,海洋深處卻生活著人山人海數不清的奇幻生物大軍。
  • 是未知的文明?在科學家調查之後:警
    地球的大部分被海洋包圍著,這意味著海洋有許多奧秘。由於海洋是動物的天堂,我們無法在海洋中生存,因此對海洋的理解仍處於半理解狀態。然而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海域,試圖尋找一些未知生物,因為其他行星上有冰層海洋,或許地球上經驗可以更好地研究外星生命。
  • 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
    外星生命很可能遍布整個宇宙太空!如果說人類所生存的地球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那麼可能就是生命了。雖然如今的人類已經科技發展到一定的高度了,可以去探索宇宙太空中的這些未知之謎,但是很顯然人類並沒有在太空探索當中得到什麼。即使很多的科學家都猜測在宇宙太空中是存在著生命的,可是沒有最確切的證據,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 人類對外星生物外貌的描寫,或許是錯誤的,專家這樣說!
    外星生物的顏值,或只是人類的定義,科學家:也許我們錯了!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其生命力特別旺盛。地球上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物,形成了自然界生物的多樣性。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的高等智慧生物,同幾千萬年前的恐龍一樣支配著地球的資源,統治著地球,成為地球的霸主這樣的話就有人問了,既然地球可以孕育出生命,那麼在宇宙中,或許還有和其他星球語跟地球一樣存在生命的星球吧。有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主要是現在人類科技不夠發達,對外星文明探索有限,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探測到外星文明的存在。
  • 最臭氣體成分或為外星生命標誌物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氧氣代表著生命的跡象。那麼,在地外星球上,會不會也有這樣一種標誌物「暗示」著外星生命的存在呢?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磷化氫(PH3)或將是這種標誌物之一。他們發現,磷化氫只能通過極端的厭氧生物產生,如細菌、微生物等,它們不需要氧氣就能大量繁殖。這一發現使得磷化氫成為某一種生命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