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情人節,後天是除夕,真是單身狗表白脫單的大好時機。
情書怎麼寫才感人?辭書君為小夥伴奉上流傳千載的教科書級情書範本,祝大家表白成功。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
——曹植《洛神賦》
鑑賞:
《洛神賦》寫於曹植進京朝拜回來的路上,作者路過洛水而想起宓妃的傳說,感於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而作此文。文中虛構了作者與宓妃的浪漫邂逅,用大量華麗瑰異的文辭描繪宓妃的美麗。
「翩若驚鴻」到「灼若芙蓉出淥波」一段連用比喻,刻畫出了一個靈動無比,可見可感又飄忽變幻的神女形象。「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以動物作喻體,刻畫了神女的姿態動作,可想見其婉轉輕盈,飄忽搖曳;「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以植物作喻體,側重於表現神女旺盛的生命力和華美風神;「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用精心挑選的自然景象來作喻體,刻畫神女的超凡脫俗,真實如見又飄渺若虛;「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以太陽映朝霞比喻神女的血氣充盈、燦爛鮮豔,以清水出芙蓉比喻神女的清新豔麗、窈窕嫵媚。(孔燕妮)
願在衣而為領,承華首之餘芳,悲羅襟之宵離,怨秋夜之未央。願在裳而為帶,束窈窕之纖身,嗟溫涼之異氣,或脫故而服新。願在發而為澤,刷玄鬢於頹肩,悲佳人之屢沐,從白水以枯煎。願在眉而為黛,隨瞻視以閒揚,悲脂粉之尚鮮,或取毀於華妝。願在莞而為席,安弱體於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經年而見求。願在絲而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節,空委棄於床前。願在晝而為影,常依形而西東,悲高樹之多蔭,慨有時而不同。願在夜而為燭,照玉容於兩楹,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願在竹而為扇,含悽飆於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顧襟袖以緬邈。願在木而為桐,作膝上之鳴琴,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陶淵明《閒情賦》
鑑賞:
賦中最精彩的部分是敘述自己的「十願十悲」一段,也正是這部分遭來了許多人的非議。作者以鋪排的手法,用濃墨重彩吐露了自己對美人不可遏止的感情,幻想與美人能夠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用了十個比擬句式,一口氣陳述了自己的十種願望,希望自己變成美人衣服的領子、裙上的羅帶、發上的潤膏、眉端的黛色、床上的簟席、足上的絲履、身畔的倩影、廳堂的蠟燭、手中的羅扇、膝頭的鳴琴,能夠永遠伴隨著她。但他每提出一種願望,便立即想到這願望終不能實現,於是一個個企望又緊接著一個個悲嘆。這段文字可謂一往情深,淋漓盡致。在華豔中流露出真情,甚至帶有幾分天真,幾分痴呆。(延娟芹)
飛飛兮海濱,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未若宋王之小史,含情而死。憶少婦之生離,恨新婚之無子。既交頸於千年,亦相隨於萬裡。山雞映水那相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合會,無勝比翼兩鴛鴦。觀其哢吭浮沈,輕軀瀺灂,拂荇戲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訝鴛鴦鳥,長情真可念。許處勝人多,何時肯相厭。聞道鴛鴦一鳥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見臨邛卓家女,只為琴中作許聲。
——徐陵《鴛鴦賦》
鑑賞:
全賦大致可分四個層次。開頭兩句渲染出一幅明媚、生機盎然的圖畫:泓波如海的湖水,浩渺無涯的春色,翩翩振翼、相伴而飛的鴛鴦。接下來,不著意於描繪鴛鴦嬉戲於水邊的歡樂情景,而是宕開一筆,用典故歌詠象徵愛情的鴛鴦。韓憑與何氏為了守護被摧殘的愛情而選擇雙雙自盡,本已哀豔動人;而其死後精魂化為鴛鴦,長相廝守,更加感天動地。可見在時人心目中,鴛鴦代表著忠貞不渝的愛情。又以映水起舞的山雞和失偶孤處的鸞鳥作對比,讚美鴛鴦交頸千年、相隨萬裡的美好愛情,表達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的美好願望。「觀其哢吭浮沉」以下四句,則緊承第一二句,又回到現實,描寫鴛鴦戲水的美好畫面。寥寥數語,卻十分形象生動。最後敘寫鴛鴦之相守情長,進而通過歌詠鴛鴦表達人們對愛情的嚮往:當年卓文君正是聽到司馬相如歌中以鴛鴦相期,才決定不顧禮教,大膽追求愛情的。(孫福軒)
紫莖兮文波,紅蓮兮芰荷。綠房兮翠蓋,素實兮黃螺。於時,妖童媛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棹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蓮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故以水濺蘭橈,蘆侵羅袸。菊澤未反,梧臺回見。荇溼沾衫,菱長繞釧。泛柏舟而容與,歌採蓮於江南。歌曰:碧玉小家女,來嫁汝南王。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因持薦君子,願襲芙蓉裳。
——蕭繹《採蓮賦》
鑑賞:
賦的重點是描繪採蓮女與蕩舟少年之間互相愛慕的情景,以及採蓮女的嬌情豔態。當採蓮女與蕩舟少年相互「心許」時,其中的每一個情態都蘊含著相互關注的深意:他們慢慢調轉船頭,傳遞羽杯以示愛慕之情,然後要離開,可是他們又不願離開,似乎船槳也被水藻掛住了,無法划動,「棹將移而藻掛」,多麼細膩地傳達出了少男少女的情思!緊接著,蕭繹開始描繪採蓮女的美貌和情態:她們身材苗條,一襲白裙,正值豆蔻年華,就像春夏時節伸展的綠葉和怒放的花朵一樣,生命在她們身上展現出了最美的活力。她們青澀地嬌羞著、掩飾著,可是畢竟難掩兩心相悅的欣喜,所以,她們「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她們用蕩舟來掩飾心中的慌亂,也藉以引起對方的關注。在小船的搖蕩中,「水濺蘭橈,蘆侵羅袸」,「荇溼沾衫,菱長繞釧」,濺起的水花打溼了船槳和衣帶,水草沾溼了裙衫和臂環,而她們的夢想也在蕩舟過程中搖曳、升騰,愛意萌生,於是,她們唱起了古歌《採蓮曲》,用嫋娜婉轉的歌謠表達心中的愛慕和歡愉。(杜志強)
(以上摘自《歷代賦鑑賞辭典》)
《歷代賦鑑賞辭典》
趙逵夫 主編
2017年12月版,定價:98.00元
辭書君提前祝大家春節愉快!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