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追憶援華抗日法國醫生貝熙葉:他是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見證者和...

2020-12-16 中國軍網

他是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後人追憶援華抗日法國醫生貝熙葉

新華社記者唐霽

貝熙葉,一位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法國醫生。2014年3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法國期間,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中,習主席專門提到了「冒著生命危險開闢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的藥品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法國醫生貝熙葉」。

在貝熙葉後人位於巴黎的家中,法國醫生貝石濤遞給記者他的名片,名片的一面用中文印著:貝熙葉大夫(1872-1958)之子,心臟病科醫生。「習主席的話讓我很感動,我想更多地去了解父親。正是通過對父親足跡的追尋,我才逐漸了解了這場中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鬥爭,而我的父親正是見證者和參與者。」9月21日國際和平日到來前夕,貝石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

貝石濤3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對他而言,父親一開始是陌生的。貝石濤說:「父親留下了大量的文件和資料。我在整理時發現一張寫於1948年的字條,上面寫道:『我關上(放著資料的)抽屜,忽然想,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會打開資料,看到這裡面珍藏著我在中國漫長歲月中得到的小小榮譽。』」

貝石濤拿出幾本厚厚的相冊,照片中的貝熙葉留著大鬍子,目光堅定睿智。

1913年,41歲的貝熙葉來到中國,擔任過法國駐北京公使館醫生、聖米歇爾醫院大夫和北堂醫院院長等職。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

貝石濤說:「父親那時剛剛退休,但他決定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救治傷員中去,支援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他翻出一張貝熙葉騎著自行車在崎嶇土路上運藥的照片說:「父親利用自己法國醫生的特殊身份,從北京的聖米歇爾醫院將藥品和繃帶先運到他在西山的別墅中,然後再輾轉將藥品送往抗日根據地。一開始他可以用自己的汽車運藥,但後來日本軍方限制了北平城裡的通行,將汽油改為定量配給,汽車很快就沒油了。於是,他和司機冒著危險騎自行車繼續送藥,一直堅持到戰爭結束。」

2015年,貝石濤受邀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多名曾支援中國人民抗戰的國際友好人士的後人到場。積極參加中國人民抗戰的英國學者林邁可的兒子吉姆·林賽專門找到貝石濤並對他說:「雖然你不認識我,但如果沒有你父親的幫助,就不會有我的存在。」

回憶起這個場面,貝石濤聲音有些哽咽。他說,他正是通過林邁可的書了解了中國抗戰歷史,「而那天我才知道,我的父親曾經幫助過他們」。當年,林邁可因同情和幫助八路軍遭日本侵略軍追捕,他逃至貝熙葉居所與八路軍遊擊隊取得了聯繫,最後攜中國妻子歷經艱險抵達延安。吉姆·林賽便是後來在延安出生的。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談及全球正面臨新冠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作為醫生的貝石濤說:「雖然從醫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但是戰勝這場疫情更要依靠團結的力量。要像戰勝法西斯那樣,團結起來,才能遏制疫情的蔓延,最終戰勝病毒。」(參與記者:劉芳、肖亞卓)

(新華社巴黎9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臺灣抗日誌士後人臺北座談:臺抗日史不應被埋沒 2015-08-29 23:56: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一個鉛字就是一顆子彈|追憶以筆抗戰的新聞人
    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14年的浴血奮戰中,一批新聞人以筆來戰,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也成為了支援抗戰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共同來追憶這些以筆抗戰的新聞人。 何云:愈是戰鬥艱苦緊張,愈不能停版
  • 戰爭時代抗日回憶——絕地反擊的蒙山人民
    二、抗日憶略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獨佔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於七月七日晚上,突然開炮猛轟我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還擊,這就是「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實行全面抗戰,才是中華民族的唯一出路」,全國人民也熱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紛紛要求對日作戰。同年,「八三事變」爆發,中國的全面抗戰開始。當時,我正在桂林師範就讀,當軍政部派人到我校動員入伍抗戰時,我跟許多愛國學生一樣,毅然請纓入伍。國難當頭,作為中華民族的熱血青年,難道不該挺身而出嗎?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圖為1944年的美國援華軍官陳納德與魏德邁) 無論是哪個國家,無論其動機是什麼,只要它的行為客觀上有助於中國抗戰,那麼都應牢記;同理,只要它的行為客觀上損害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事業
  • 最美抗日女英雄-成本華
    照片的中國女兵被譽為最美女抗日英雄,她就是成本華。當時日本朝日新聞社報導:在中國戰場上俘獲的中國軍隊女戰士成本華,24歲;對於我們的刑訊,她始終面露微笑毫無懼色;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祖國。 但是由於當時資料所限,她是屬於八路軍,新四軍還是遊戲?一直成謎!直到第二年,在有識之士的多方努力下。
  • 追憶松山戰役 弘揚抗戰精神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龍陵縣松山,是一個承載著厚重歷史和英雄情懷的地方,在中國的抗戰史上,這裡曾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松山保衛戰留下了最為慷慨激昂、壯懷激烈的一頁,體現了中華民族「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登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官網
    在臺灣光復75周年之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經過精心挑選,分類編排,在館官網——中國抗戰勝利網隆重推出『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以線上展覽的形式紀念臺灣同胞英勇抗日的愛國精神和為中華民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勳。
  • 抗日將士後人共聚浙江諸暨 致敬衛國忠良「浴血沙場」
    抗日將士後人共聚浙江諸暨 致敬衛國忠良「浴血沙場」 2020-12-13 12:12:01  「看到這些中國遠徵軍珍貴影像,和這麼多抗日將士後代一起聚在『遠徵大酒店』,我心裡感動、感激、感恩。」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孫女衛修寧告訴記者,作為抗日將士的後代,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是責任和義務。
  • 抗日戰爭研究︱抗日神劇無法推動抗戰敘事,誤導受眾歷史觀
    同時,為紀念抗戰勝利與新中國成立,各大衛視頻道多在8-10月間集中播出愛國主義或反法西斯題材作品,良莠不齊的抗戰影視劇由此大量登上熒幕。顯然,寬鬆的政策環境無疑正面推動了抗戰劇的興盛,而各類產業資本的介入則是將這一「行業紅利」異化為「抗日神劇」的主要推手。此外,21世紀以來中國國力的上升和中日關係的變化,也使「抗日神劇」有了藉機風靡的機會。
  • 抗戰秘聞:蘇聯援華飛機海石灣空難事件
    在抗日戰爭前期蘇聯空軍援華過程中,曾有一個飛行中隊的9名蘇聯飛行員和1名中國領航飛行隊長,共10人駕駛的9架飛機,從新疆伊犁飛抵蘭州過程中,遭遇烏鞘嶺狂風迷航,在海石灣及周邊地區迫降墜落,造成7架飛機毀壞,4名蘇聯飛行員罹難、6人僥倖生還的空難。當時,當地群眾震驚之餘多方營救,政府也迅速進行善後工作。這起當年的「絕密」事件,一直不為外界知曉。
  • 盧溝橋抗戰紀念館-歷史的回憶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並沒有告訴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自作主張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進行所謂的軍事演習,後來謊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他們的這一舉動被中國駐軍拒絕,但日軍並沒有放棄,而是立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這其實是日軍在做了充足準備好的陰謀。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力抵抗日軍的侵襲。「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在周海清的101年人生裡,烙印最深的還是抗戰時期。70多年前,他在成都報名從軍奔赴抗日戰場,在戰火硝煙裡尋找失聯的大哥,並肩負著保衛國家與民族的重擔。  親歷重慶大轟炸、參與崑崙關作戰、目睹川軍兄弟陣亡、重創日軍王牌師……成了他這輩子無法忘卻的記憶。
  • ...日本_歷史|西安事變|張學良|九一八事變|抗日戰爭|抗日民族統一...
    九一八事變的背景答:1、一戰後,日本在華擴張受到了英美列強的遏制,中國的北伐戰爭使日本在華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吞併中國東北地區的步伐;20世紀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發生,日本經濟遭受沉重打擊,陷入極端困境,並導致政治危機,在內外交困情況下,日本法西斯勢力決意衝破華盛頓體系對日本的束縛,
  • 抗日將士後人共聚諸暨
    展覽現場,中國遠徵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孫子衛智、孫女衛修寧;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孫子張紀祖;周恩來總理侄女周秉德;八百壯士領銜者謝晉元團長兒子謝繼民;中國駐印軍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將軍的外孫晏歡等27名抗日將士後代齊聚一堂,「穿越時光」致敬衛國忠良。
  • 中國臺灣悲壯抗日史
    英勇的臺灣人民為保衛祖國領土,用劣勢裝備抗擊日本侵略軍近5個月,打死打傷敵軍3.2萬人。日本最精銳部隊侵臺主力軍近衛師團被殲滅近半,師團長中將能久親王、旅團長少將山根信成先後重傷斃命。臺灣軍民的武裝保臺鬥爭,開啟了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河,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由於敵我力量懸殊,義軍孤立無援,彈盡糧絕,死傷嚴重,保臺抗日終告失敗。
  • 日本也出了抗日片,裡面的八路軍什麼樣?老兵:比中國抗日劇好看
    可是前些年,日本卻拍了一部抗戰神劇,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提起抗戰神劇,我們都不陌生。我國的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泛濫,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內容貼切,情懷真摯的佳作,例如《亮劍》、《雪豹》等,這些抗日劇足以留給我們深刻的印象。
  • 抗戰勝利75周年最值得觀看的8部國產抗日電影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謹記歷史,勿忘國恥,是每一個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不過,我們今天在這裡只是從國產抗日電影的角度來銘記歷史,不忘使命!那麼,國產抗日題材的電影有哪些呢?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知識競賽題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確定準備抗戰方針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和全國人民要求抗日B.西安事變中承諾抗日C.日本擴大侵華損害其利益D.英、美支持蔣介石抗日7.國民政府發表自衛宣言表示抗戰,是在A.「九·一八」事變後 B.「一·二八」事變後C.「七·七」事變後 D.
  • 梅紹·烏蘭特:向投身中國抗戰的德國「白衣戰士」漢斯·米勒致敬
    「多年前,在梳理杜塞道夫與中國歷史交往的過程中,東亞研究學者託馬斯·黑貝雷爾向我提出,漢斯·米勒是一個無論如何不能被遺忘的人。」 之後,烏蘭特決定走進漢斯·米勒的歷史。他立刻被米勒不平凡的一生所吸引。他查閱史料,並先後前往瑞士和中國,分別與米勒的女兒和遺孀深入交談,搜集到許多記錄米勒人生軌跡的珍貴文稿和歷史照片。
  • 中國臺灣抗日五十年史記(上)
    重慶抗戰遺址—中國臺灣光復紀念碑(國民政府立)  之前有史友提出,希望筆者能寫中國臺灣抗日史。還有史友提出,中國抗戰應該從1895年開始算起。我認為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講清楚中國臺灣抗日史。  中國臺灣抗日可分為三個階段:1895-1915年為武裝抗日階段;1915-1937年為民族運動階段,臺灣民人通過政治鬥爭尋求反抗日本統治,爭取回歸祖國。1937-1945年為迎接解放階段,為祖國抗戰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