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多地氣溫偏低原因及發展趨勢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重要...

2021-01-07 中國氣象局

今年冬天有點冷!近期,無論身處南方還是北方的公眾均感受到寒意,「跨年或將遭遇大寒潮」等新聞見諸網絡,更讓人們擔憂:未來還會這麼冷嗎?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冷?生產生活會不會受到更大影響?

中央氣象臺和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對此進行了回應。

你覺得冷,是因為真的冷!

氣象部門監測數據顯示,12月以來,全國很多地區氣溫確實低於往年同期。

12月1日至22日,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部和北部、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雲南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外,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省份數量佔到全國的80%左右。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區北部、內蒙古大部、華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區東南部、江南西部、華南西部等地氣溫偏低2℃至4℃。

偏低2℃至4℃只是平均狀態,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牛若芸介紹,12月以來,多地氣溫隨冷空氣勢力的影響上下波動,比如9日至13日,全國大部地區平均氣溫較往年略偏高。一旦到了冷的時候,公眾對寒意的感受會更強烈。

以內蒙古自治區二連浩特為例,該市近10天平均氣溫為-22.5℃,比常年偏低7.5℃,12月15日最低氣溫達-36.4℃,創1968年以來12月同期極值。通遼霍林郭勒氣象站10日平均氣溫達-20.8℃,突破該站歷史同期平均氣溫最低極值(-20.5℃)。在貴州省貴陽市,12月中旬全市氣溫普遍較常年同期偏低3.4℃至4.8℃。尤其是14日至17日出現的低溫雪凝天氣,導致貴陽部分鄉鎮最低氣溫降至-6℃,多條路段出現道路結冰,輸電線導線積冰。

由此看來,12月以來偏冷,在很多地區確是事實。

拉尼娜與北極海冰偏少是偏冷的重要背景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研究員袁媛認為,造成12月以來多地氣溫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四強」——12月歐亞中高緯呈較強的經向環流,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巴爾喀什湖、貝加爾湖寬廣的低壓槽偏強,在海平面氣壓場上西伯利亞高壓也明顯偏強。這些都是使冷空氣總體從偏西北方向自北向南影響我國的有利因素。

從大的氣候背景看,拉尼娜的發展和北極海冰異常偏少是兩個主要外強迫因子。「在多數拉尼娜年盛期的冬季,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都比較大,冷空氣活動也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氣溫都容易偏低。」袁媛說。

今年秋季,北極海冰異常偏少,9月北極海冰達歷史第二少,10月、11月也分別是歷史最少和第二少。「海冰偏少也有利於冬季烏拉爾山高壓脊和東亞冬季風加強,導致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袁媛同時指出,在目前全球變暖背景下,影響我國冬季氣候異常的因素更加複雜,具體到某個偏冷階段或者某個強降溫過程,主要是大氣環流異常導致,很難說是由哪個或哪幾個因子起作用。

目前,拉尼娜仍處於發展狀態,國家氣候中心預測可能在本月底達到峰值,強度可能是中等強度。北極的海冰偏少狀態,也不易改變。因此,從近期來看,我國氣溫總體偏冷的狀態還將持續。

冷空氣勢力還將增強,需嚴防低溫不利影響

牛若芸介紹,今年12月下旬後期,冷空氣勢力明顯增強,26日至28日以及30日前後,還將有兩股冷空氣入侵我國。

根據中央氣象臺最新發布的中期預報,27日前後,將有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新疆,氣溫下降4℃至6℃;28日至30日,冷空氣繼續東移南下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因此,從天氣趨勢看,流傳較多的冷空氣「跨年」說法並非不可能,但具體溫度還要以臨近預報為準。

此外,公眾還要嚴防低溫帶來的各種不便。今年冬季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氣溫波動大,更需嚴加防範,謹防感冒等疾病。從生產角度看,後冬時期(2021年1月至2月),新疆北部、內蒙古西部和東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東北地區中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要做好雪災和低溫防禦工作;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和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需防範其對交通出行、電力和農業春耕產生不利影響。

(石奎、張婷婷、王天巍、餘亞慶、趙宇、阿思、高亞敏、董春燕、柳向詠對本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跨年拉尼娜穩定發展,大寒潮、降溫還會出現?分析:極寒或結束了
    而從現有的數據分析來看,拉尼娜現象依然保持95%的概率持續整個冬季,也就是說到2月結束,並且研究認為,也還有55%的概率在即將到來的春季發展,所以拉尼娜現象的發展時間稍微還是有點長,當然這個整體趨勢是減弱。
  • 月底長沙氣溫將降至-8℃?今冬比往年更冷?湖南省氣象臺剛剛回應!
    為此紅網記者採訪了湖南省氣候中心氣候預測首席專家謝益軍。今年12月氣溫確實比往常要冷嗎?謝益軍:今年12月以來湖南氣溫確實較往年異常偏低,根據統計,12月1至15日湖南全省平均氣溫為6.8℃,較常年同期(8.5℃)偏低1.7℃,為2000年以來的同期第3低值,第1、2低值出現在2001、2005年同期,分別為6.4℃、6.6℃。
  • 2020年又是拉尼娜年?今年冬天會偏冷嗎?
    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發布了一則消息:10月份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水持續發展,預計今年秋冬季將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網絡上的傳言也層出不窮:"60年最冷冬天, 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已闢謠)等一度瘋傳,那麼事實情況如何?拉尼娜是咋回事?對氣候有怎樣的影響?今年會是極寒的冷冬嗎?
  • 冷空氣殺到,上海氣溫驟降!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真相是…
    未來上海天氣周六申城雨止轉多雲到陰氣溫略有回升雙休日最高在22℃附近周日後期至下周初短波槽活動較頻繁申城將以時陰時雨的天氣為主氣溫變化不大多在15~22℃今年或遇60年極寒冬天?官方闢謠最近,「拉尼娜確定形成持續升級至 2021 年今年或遇 60 年極寒冬天,堪比 2008 年暴雪 ……」在朋友圈刷屏國家氣候中心發布消息預計今冬將形成拉尼娜事件什麼是拉尼娜?
  • 原因主要在「一南一北」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今年冬天如此寒冷?究竟冷到什麼程度?今冬確實像大家感受到的那麼冷嗎?不僅是北京,全國都冷。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5日),全國平均氣溫為-4.4℃,較常年同期氣溫(-3.8℃)偏低0.6℃,為2000年以來第六冷。
  • 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極恐將面臨夏季無冰 2020年將成為北極海冰萎縮趨勢的一個驚嘆號 氣候變化,北極垂危!德國電視一臺12日報導,德國北極科考船極星號結束全球有史以來最大的北極探險活動,周一返回不萊梅港。
  • 專家:還是全球變暖了
    從1月5號開始寒潮就已趕來,目前寒潮已逐步進入南方地區,多地氣溫刷新最低記錄,很多人都在感慨天氣太冷了。據統計,有12個城市氣溫創新低,比如說天津最低溫為-19.9℃,青島地區最低溫-15.9℃,打破1961年至今最冷記錄;呼和浩特最低溫為-30℃,為1972年來最冷的氣溫。大同地區最低溫為-31.1℃,打破了1955年至今來的最低氣溫記錄。
  • 冷冬的鍋,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兄妹倆」背不背?
    剛剛跨年便迎來氣溫驟降,今天全國有近九成國土冷如鑽冰箱,雜談菌目前位於冰箱的軟冷凍層,小夥伴們現在在冰箱第幾層?實名羨慕冰箱外的小夥伴。不過,這驟降的溫度也讓人疑惑:說好的全球變暖呢?為什麼反而迎來了冷冬?說到變暖和變冷的話題,總要把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這「兄妹倆」拉出來遛一遛。今年冷冬這個鍋,兄妹倆背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