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今日直播黃燕銘對話策略新銳陳顯順:結構市下我們的思考上海兆天投資總經理、投資總監範迪釗 :後疫情時代資本市場和大類資產配置的走勢研判華夏基金國際投資部投資經理助理張迪:把握機遇,海外新興消費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監、基金經理陳正憲,嘉實基金指數投資部研究員滕抒含,分享主題:港股老乾新枝又一春華寶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銀行ETF基金經理胡潔,申萬宏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金麒麟分析師)(金麒麟分析師),分享主題:銀行股還有機會嗎?國泰智能汽車股票基金經理王陽:A股下半程,智能汽車還「香」嗎?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高級副總裁餘昊 ,上海證券交易所產品創新中心講師鄭力海,科創50指數投資價值分析安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兼研究總監陳一峰:6年翻4倍的秘密
藍籌也有「殺豬盤」?90分鐘從飆漲4%到暴跌9%,660億安防巨頭經歷了什麼?公司忙澄清,信息羅生門幾時休?
90分鐘從猛漲4%到暴跌9%,藍籌股也有殺豬盤?
今天又出現了一個利用消息拉升股價,澄清後卻遭暴擊的案例。午間,關於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移動正考慮對大華股份投資人民幣30億元(約合4.43億美元)的消息突然刷屏。據說,這條消息來自路透社。隨後,原本平靜的大華股份突然拉起,最多時上漲近4%。但很快,大華股份有相關人士出面澄清,股價開始快速跳水,接近下午兩點半的時候,該股最多下跌超9%。
詭異的是,大華股份在周二出現了漲停行情。而以今天上午的成交量和行情來看,並不足以讓昨天封漲停的資金獲利出局。在這個時候,一個「恰如其分」的利好可以做到這一點。於是,有了前述之來自外媒的重磅消息。
其實,這種戲碼已經在A股市場多次上演,在大多數情況下,似乎也是由外媒發出。不過,據觀察,很多時候,這些信息並不能兌現,或者說兌現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股價卻會在短時間內出現巨大波動。那麼,這種信息羅生門何時能終止,又該不該管管呢?
90分鐘從猛漲4%到暴跌9%
知情人士周三透露,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移動正考慮對大華股份投資人民幣30億元(約合4.43億美元)。據說,這一消息來自路透社。在今天跳水之前,大華股份的市值超過660億元人民幣。
大華股份目前是中國第二大視頻監控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據悉,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移動在未來幾周內將通過私募發行完成對大華股份的投資。該消息還稱,中國移動目前還在與大華股份進行談判,商討籤訂一份為期三年、總價人民幣400億元的商業合同。該合同將讓中國移動使用大華股份的大數據和雲計算服務、視頻監控設備和物聯網技術。
這些交易將在中國建設500多座智能城市之際達成。這些城市將擁有全球最複雜的監控技術網絡,在公共場所有數百萬臺攝像頭,並越來越多地使用面部識別等技術來管理交通和公共衛生等各種問題。這一舉措對總部位於杭州的大華股份及其競爭對手海康威視也可能是一個福音,因為涉及到的產品包括視頻監控、門禁和遠程圖像監控系統等。
隨後,大華股份相關人士在向媒體回應時表示,阿里巴巴和中國移動投資公司事項為不實消息,「誰報導的,將告誰!」。
在這個過程當中,大華股份經歷了猛漲到暴跌的過程。午後,原本平靜的大華股份一度衝高4%,但在澄清之後,該股持續殺跌,最多時跌幅達9%。
昨天剛漲停,藍籌股也有殺豬盤?
值得注意的是,大華股份剛剛在周二出現了漲停行情。該股盤後數據顯示,深股通席位買入3.86億元同時賣出1.3億元;一機構席位淨買入1.61億元;一機構席位淨賣出1063萬元。但該股當日成交19.3億元,在買入前五大席位當中,遊資的份量堪比機構。顯示,有敢死隊參與此次漲停行情。
而從今天上午的成交情況來看,上午兩個小時的成交量不足九億元,這意味著昨日進去的短線主力投資者要想盈利出局並不容易。於是,一個恰如其分的利好消息就來了。上述利好消息發出之後,下午開盤後的半個小時內,大華股份的成交就接近上午兩個小時的水平。這不禁讓人懷疑,這麼一隻濃眉大眼的安防藍籌股也有殺豬盤存在?如此難看的吃相也難怪有投資者會在股吧裡吐槽:隨便用假消息割韭菜。
其實,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大華股份最近的異動是有些蹊蹺的。因為同為安防巨頭的海康威視的股價並沒有大動。即使最近摩根史坦利發布研報稱,下一階段城市化2.0的加速將有助於中國克服外部風險和人口老齡化的拖累,於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大摩主要看好三大類別公司將從城市化2.0中受益:從消費網際網路到工業網際網路、成熟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城市新生活。從去年10月開始,其就此構建的公司組合跑贏市場,絕對回報率達50%,截至9月2日,相對MSCI中國指數(全球範圍內今年以來表現第二好的股票指數)的超額收益達9個百分點。
因此,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阿里巴巴集團和中國移動投資大華股份的消息是真,則周二的漲停板幾乎可以肯定涉及內幕交易。而如果這個消息真如澄清所說的那樣,為不實消息。那就意味著,周二漲停與周三的異動拉升,以及散布消息為操縱股價。這兩者皆不容於證券法。
其實,近期利用各種消息拉抬股價,收割散戶的情況並不少見。9月9日的嘉美包裝,還有此前的濟民製藥、盛洋科技、原尚股份、松霖科技等股票都出現過類似的行情。或是微信群和直播間薦股,或是盤中釋放利好拉升股價,吸引跟風。最終無一例外,跟進去的投資者都要挨砸。
除了上述案例外,今年涉及到藍籌股的傳聞也有不少,比如此前多次傳出的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併,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合併,後來傳出的中國人壽與新華人壽合併的事,諸如此類的重磅消息多由外媒發布,但最終兌現的並不多,即使有個別兌現也需要很長時間。不過,股價通常會迅速劇烈反應,也通常會讓一些追高的投資者損失慘重。分析人士認為,對於此類信息「羅生門」,需要有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