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涼山日報」關注我哦
在歐美頂級餐廳,大廚們把它視作珍稀佐餐奢華極品,切成薄片,或研成粉末,它與魚子醬、鵝肝並列「世界三大珍餚」,身價震驚四座。
而在金沙江沿線的川滇地區,這東西卻毫不稀奇。當地百姓或自採或購於集市,把它隨意炒煮燉煎,大盤大碗任性食之。
它,便是松露,亦稱塊菌、地菌、塊菰。一種讓人食髓知味的天然食材,一種悄然生在土地裡的天饋美物。
涼山會東,是國內塊菌科種類最豐富的區域,是品質最為出色的「中華塊菌」最先發現地。作為松露盛產區的會東,如今,正在醞釀把關於松露的夢想做大。
會東松露。
火腿蒸松露。
通過現代的理化分析證實,松露之所以能成為頂級珍饈並不是偶然——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集保健、營養、療效於一體的獨具的功能性食品,具有增強免疫力、抗衰老、益胃、清神、止血、療痔等藥用價值,具備抗癌活性,對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味美,營養,稀少,構建起了松露成為頂級食材的高塔。
松露對於生長環境非常挑剔,只要陽光、水量或土壤的酸鹼值稍有變化就無法生長。曾經一度,人們以為全世界僅法國等幾個國家的幾個地區可出產。即使到今天,全球也僅僅發現塊菌60餘種,其中以白塊菌、黑塊菌為最美味,價值也最高。
面對炙手可熱的市場,緊縮的產量,優質松露稀罕而難求。
1986年,會東為尋求自然資源優勢,尋找適合當地最佳的科技致富門路,在省食用菌協會的支持下,全面展開了野生菌資源的野外考察工作。1987年秋,會東首次發現塊菌科成員,1988年通過進一步的深入調查並憑藉多種工具書與鏡檢相結合,發現現塊菌科成員10多個種,初步認定無誤。
1989年6月,經中國食用菌協會常務理事、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卯曉嵐教授之手,終於鑑定出「夏塊菌」和「腸曲塊菌」。
烤松露。
醪糟松露。
會東松露一經發現,就始終成為關注的焦點。
「當時,我們拿著樣品上山,在縣城背後的小山上,幾鋤頭就挖到一大塊,那個德國專家激動得直跳腳,泥巴還沒有弄乾淨就往嘴裡送……」直到今天,會東縣地金原松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遠朝還記得,1991年德國客人來會東尋訪松露時的情景。
「這不就是我們常見的豬拱菌麼?」楊遠朝有些納悶,不過,他緊緊抓住了這一商機,開始收購塊菌。
最開始,楊遠朝背著杆桿秤,騎摩託漫山遍野跑收購,後來坐等收購商上門送貨,再後來,有了訂單再給收購商打電話……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會東松露開始了遠渡重洋的旅程,也拉動了當地和周邊地區松露價格持續升溫。今年,會東品質好的鮮松露價約為每公斤1400元左右。
會東,既具有松露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又具有豐富的宿主植物資源,因此,松露分布廣泛。
據統計,目前,國內松露產量約400噸,會東縣就佔80—100噸,是國內商業塊菌產量最高的縣。
從會東區域分布看,東至溜姑鄉元寶山華山松林區,西至姜州鄉、鐵柳鄉大石棚,南至巖壩,北至新街均有分布,縣城周邊以野租鄉豬拱地片區為中心產區。
經過多年的發展,會東松露產業鏈逐漸成形。除去鮮松露、松露乾片外,會東松露已衍生出松露粉、松露酒、松露丁等松露系列產品。
松露雞蛋羹。
會東人喜歡稱松露作「無娘藤果」,因為它看不見根,也沒有露在地表的莖葉。松露長在地表下幾到幾十釐米深的土壤中,除了揮動鋤頭的好力氣外,經驗更為重要。
在會東,採拾塊菌的人們,往往是憑經驗和直覺選定一片地,地毯式搜索,把淺層的土壤都翻一遍。長此以往,這種無序、自發且「一網打盡」的採拾方式,給松露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導致產量銳減、品質下降。
如何讓這一珍稀資源實現持續發展?會東縣著手引導松露產業實現綠色發展,出臺了《關於加快培育松露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升品質、升級加工、培育龍頭、打造品牌、開拓市場,充分發揮會東自然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松露產業。
力爭到2020年,會東松露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優勢和特色鮮明的松露產業發展體系、組織體系、經營體系和科技支撐體系,建成以魯南山為核心的松露保護性示範採集基地10萬畝;新增松露專業合作組織10個左右,專業合作組織經營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新增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社 1個以上,建成一家松露深加工龍頭企業;與中國經濟林協會合作,建成「中國松露第一縣」,實現產業轉型發展。
著力打造松露基地、強化產業科技支撐、規範松露採集管理等,推動松露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會東松露,芳採初顯,已然磅礴。
會東第二屆黑山羊黑松露美食節松露王之戰
王者榮耀:會東松露王身價20萬元
「哇!1斤多哦,確實不得了!」「你看到的那個早被比下去了!這個更重,1斤2兩多!」……
12月21日,會東縣電商產業園會務大廳,一陣陣喝彩、讚嘆的聲音傳來。原來,這裡在舉行大賽評選松露之王,這是會東縣第二屆黑山羊黑松露美食節在本土上演的第一場大戲。
松露在西方的飲食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號稱「黑色金剛石」,與魚子醬、鵝肝醬同被稱為三大珍品。
記者來到電商產業園區四樓會廳,發現這真的是一場松露聚會,各色松露爭相亮相。
據了解,此次大賽吸引了全縣很多農戶及松露商家的「大塊頭」松露參賽,組委會從中挑選出了單塊重量在200克以上的24位參賽嘉賓進入決賽。
「大賽開始!」主持人話音一落,24位參賽嘉賓紛紛將自己的松露寶貝推向前臺展示,經過評委逐一測定,符合標準的松露進入現場稱重,公證人員現場公布稱重結果。572克!611克!559克!701克……一個個數字引來一陣陣驚嘆聲。
5位評委根據既定的重量、大小、完整度、成熟度四項標準精確測量、精準評價,最終評出一、二、三等獎共6名。1號松露以淨重702克的微弱優勢獲得一等獎,摘下本屆大賽「王的桂冠」。
當然了,評選松露王只是第一步,更激動人心的卻是第二環節——拍賣松露王。拍賣以現場拍買、標價、現場加價、現場中拍的方式進行,底價為1萬元。
1萬!1.1萬!5.8萬……一輪輪競價,一次次讓人熱血賁張。最終,「松露王」被中農錦溪農業有限公司以20萬元人民幣拍下。
「松露王」得主王朝富表示,「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的人認識了會東松露,也讓更多的人明白了什麼才是高品質的松露,更增加了怎樣採挖松露的相關技能。如果明年還舉辦,我會再來。」
可以說,這也是會東縣將黑松露與黑山羊並列為第二屆「雙黑」美食節的主題,舉辦「松露王」評比大賽的初衷——塑造會東松露品牌,推介「中國松露最早發現地」的城市名片。
2013年,會東松露以「會東塊菌」名義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
會東縣堅持「一個願景、四大目標、六輪驅動」,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縣域特色產業,而松露自然成為會東縣重點「關照」的焦點,出臺政策規範松露採挖行為,實現松露成熟有序採收;同時培育龍頭企業,建立科研實驗室和產業基地,推進松露產業規範化科學化發展,讓松露這一特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漸入佳境。
文丨涼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文敏 張鵬
圖丨會東縣委宣傳部提供
主編:蔣映春 副主編:蘇勇
值班編輯:石都伊洛
【涼山日報新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