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2020-12-09 正和島

編輯:三三

來源:正和島

你戴眼鏡嗎?

有這麼一個笑話:當下社會,10個人裡7個都戴眼鏡,還有2人戴隱形眼鏡。

雖然是玩笑話,但不可否認現在戴眼鏡的人太多了,並且越來越低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在全世界14億近視人口中,有6億人生活在中國。近視鏡、遠視鏡、太陽鏡、配飾眼鏡等等需求的多樣化,為「眼鏡」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風口。

去眼鏡店配過眼鏡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副眼鏡配下來,幾百塊是常事,上千塊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鏡架平均成本89元左右,鏡片29元左右,隱形眼鏡49元左右,「成本價」均在百元之內,看似銷售利潤高的驚人,然而近幾年很多眼鏡店都在關店。

為什麼眼鏡成本這麼低,定價會這麼高?為什麼銷售利潤如此之高,還有大量眼鏡店關閉?眼睛行業真有看起來的那麼「暴利」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眼鏡行業背後的事。

01.

全球超一半眼鏡,產自中國

其實,眼鏡不是近代才有的,追溯其發展歷程,宋朝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了眼鏡雛形。

最初,眼鏡的用料是以名貴的水晶石為原料,明代崇禎年間的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經過反覆試驗,利用機械原理髮明創造了鏡片研磨機器——牽陀車。通過腳踏轉動,採用礦石砂、白泥、磚灰等作研磨劑或拋光材料,把鏡片磨成凹凸透鏡,以適應眼屈光的需要,最後終於掌握了磨片技術。

同時,孫雲球又掌握了「對光」技術(驗光技術),按照人的年齡、視力研製出了老花、近視、遠視等品種以及各種光度的鏡片,並編制了一套「隨目對鏡」的原始驗光方法用於驗目配鏡。

在1735年,蘇州開始出現專門生產眼鏡的手工作坊。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配鏡技術傳入後,為眼鏡行業的崛起開闢了新的道路,先是英國人約翰·高德在上海開設了「高德洋行」,專營機磨檢光眼鏡,後來曾在「高德洋行」工作的中國人籌資開設了「中國精益眼鏡公司」,使眼鏡行業有了新發展。

發展至今,全世界的眼鏡,超過一半產自中國,很多名牌眼鏡,比如雷朋、浪琴、CUCCI、香奈兒、蔡司等等都出自深圳橫崗。

02.

眼鏡的利潤究竟有多大?

在眼鏡行業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形容行業的「暴利」: 「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可以看出,眼鏡行業「暴利「似乎是公開的秘密。

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近幾年,眼鏡行業的整體收益節節攀升,2017年市場規模是730億元,有人推測2020年將達到850億元,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實際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了。

上市公司博士眼鏡的年報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潤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

河北一家經營多年的眼鏡店店主白先生也曾說過,賣給顧客一二百元的眼鏡,批量進價時候也就幾十塊錢,到店賣時,會加價一倍以上,品牌店、連鎖店都是直接從工廠進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中間商環節,從眼鏡出廠到最後的零售,利潤確實比較大。

對於買家而言呢,全行業都是這樣,不管是近視還是遠視,總不能不配眼鏡吧,所以除了接受商家的定價,別無選擇。

03.

「暴利」行業為何接連關店?

眼鏡行業看似「暴利「,但近幾年眼鏡店開得多,關的也多。

眼鏡行業競爭激烈,不僅街邊小店生存艱難,一茬接一茬的換,即便是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有統計數據表明,將擴大規模列為一項發展戰略的博士眼鏡,2018年新開門店74家,其中直營門店66家,加盟門店8家,但是同期關店46家,其中直營門店42家,加盟門店4家。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22家,同時關了18家,到2019年6月底,門店總數只比2018年年底多了4家。

為什麼行業如此「暴利「,卻還有大量門店關閉?歸納起來無非有3點原因:

1. 電商對線下實體店衝擊

電商的崛起,給實體眼鏡店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很多人到實體店挑鏡框試戴,然後回去在淘寶上買,有消費者甚至總結出了眼鏡2折價格的絕殺技:去公立醫院驗度數;去線下眼鏡店假裝要買,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拿著眼鏡數據和款式去淘寶店買適合自己的眼鏡。

通常線下眼鏡店1000元的眼鏡,按照這種方式200-400元就可以買到,所以,為什麼不選擇網上購買呢?

2.新品牌繞道「圍剿」老品牌

有數據顯示,我國經營範圍含「眼鏡」的企業已經超過100萬家。2019年至今,我國新增眼鏡企業數已超過27萬家,佔比近30%。

以LOHO、木九十、aojo和EGG為代表的新品牌眼鏡在各大商場盤踞,新品牌們的店鋪裝修極具風格,時尚的鏡框設計、開放的購物環境和較便宜的價格,吸引年輕人試戴和購買。

另外,新品牌不僅擅長應用新的商業模式和零售渠道,更知道如何抓住中國新生代的年輕人,佔領他們的心情,特別是90後、95後。

3. 租金、人工費用成本高

雖然眼鏡行業銷售利潤很高,但實際淨利潤卻低得出奇。

眼鏡店的選址,大多在最熱鬧繁華的地段,租金和人工費用都是不小的支出。

北京朝陽區的一位眼鏡店店主曾算過一筆帳,房租一年30萬元,一個店至少得3名員工,平均月工資7000元,店面裝修費10萬元,一般可以用個五年十年,加工儀器、驗光儀得20萬元,可以用6到10年,還有水電費、美團年費、物流費、售後費用、機器維護費用……

根據多數眼鏡店的一個經營狀況來看,如果一個眼鏡店平均每天有10副眼鏡的生意,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一般眼鏡店大概每天在4副左右,平均客單價700元已不算低,再加上一些隱性眼鏡和護理液的收入,一天的毛利潤在25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開一家新店的前兩年,不虧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04.

配眼鏡不明白這一點,就虧大了

街邊不乏大大小小的眼鏡店,線上眼鏡店更是不計其數,然而如何買到最適合的眼鏡依然是個大難題。

據了解,中國的合格驗光師持證上崗的也就4000多名,缺口高達3萬,很多眼鏡店的驗光人員並不是驗光師,在專業技能上有很大區別。

現在很多青少年近視越來越嚴重,用眼習慣是主要原因,但眼鏡配得不對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有網友說,從初中開始帶眼鏡,但當時只是近視幾十度,稍微注意就可以恢復,然而配眼鏡的驗光師卻把問題說得很嚴重,也被忽悠的配了小一千的眼鏡。

還有網友說高中時候有段時間坐最後一排,看不清楚黑板,去眼鏡店測試時說70度,需要配一副眼鏡,否則視力會越來越差,配完之後視力果然越來越差了,上班之後視力到了200多度,發現不戴眼鏡,一點兒影響都沒有。

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有很多,當然也不是說近視了也不要配眼鏡,只是大家應該走出的一個誤區是,只要稍有看不清楚就開始配眼鏡,或者隨便找一個地方就進行驗光,驗光是配眼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旦不準確或者數據錯誤,對眼睛的傷害也是不可逆的。

總之,配眼鏡需謹慎。

參考資料: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新芽NewSeed

《眼鏡行業真的「暴利」?》 市界

《暴利的眼鏡行業為什麼沒有產生巨頭?》 新消費內參

《起底眼鏡行業暴利:幾十元拿貨 幾百元賣給顧客》 中國消費者報

相關焦點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2019-12-20 17:46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這個行業為何如此「暴利」?
    眼鏡是個暴利行業,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 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透露的數據顯示,我國的近視總人數已經超過4.5億人。根據科學家們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的近視眼人數將超過47億,佔比超過一半。 這麼看來,眼鏡行業確實藏著無限商機。但,表面看起來的暴利實際上真的賺錢嗎?
  • 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真相:眼鏡行業的拐點來臨
    眼鏡行業裡流傳著這麼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   這背後揭示出的行業「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秘密。然而現實中,街邊的眼鏡店往往撐不了幾年就倒閉,一茬接一茬的換,連已經上市的頭部企業博士眼鏡,也逃不過「開兩家關一家」的魔咒。
  • 暴利的眼鏡行業:出廠幾十元,售價上千元?
    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尋常眼鏡黨的認知中,一副眼鏡動輒成百上千,而成本難道只有6.23元,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暴利行業眼鏡生產的曝光也接踵而至。而走在探究者最前沿的當然是傳媒行業「老大哥」央視。關於眼鏡行業的探究央視也是特意出了一期節目,讓我們一同來看。
  • 6元成本千元賣,招股書透露出眼鏡行業的暴利
    而在現今時代,隨著電子設備不斷普及,近視散光已經困擾了我們無數的人。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在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下,國產品牌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卻能夠讓我們大吃一驚。作為一名從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眼鏡陪伴了我20年。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但是這些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的產品來到來到經銷商手中,便立刻邪魅一笑,價格暴漲5倍以上,之前A股唯一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公開招股書的時候,就搞出了「千元鏡片採購價28元」的大新聞。也難怪許多上海朋友寧願乘高鐵去丹陽買眼鏡了,即使去掉高鐵票,省下來的錢還夠在丹陽大吃一頓的。
  • 眼鏡市場有多暴利?動輒上千的鏡片,成本價只有十元不到!
    一方面,我當然知道眼鏡的好壞關乎眼睛的健康,另一方面動輒四位數的商品,也著實讓人吃不消。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疑惑——眼鏡憑啥賣這麼貴?今天西門君就帶各位好好分析一下。先說個背景,目前我國近視患者人數多達近6億。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但是這些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的產品來到來到經銷商手中,便立刻邪魅一笑,價格暴漲5倍以上,之前A股唯一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公開招股書的時候,就搞出了「千元鏡片採購價28元」的大新聞。 實體店動輒三五百的鏡架,加上數百元的鏡片,一副眼鏡輕鬆逼近千元。 以至於我在北京的那幾年,就從沒去過連鎖眼鏡店,眼鏡全是在潘家園的地下眼鏡城解決的。
  • 近7億近視!締造中國龐大眼鏡市場,但眼鏡店卻不怎麼掙錢……
    01中國近視佔全球一半,手機危害不容小覷2012年,據首份《國民視覺健康報告》表示我國5歲以上的近視人數有4.5億左右。8年過去了,國內近視患者超過6億,正在奔向 7億,佔全球近視人數的一半,也這相當於國內一半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近視。
  • 7億中國人近視,8成被忽悠過!眼鏡貓膩太多,別配瞎了
    江蘇丹陽,全國百強縣,GDP超過千億元,眼鏡產業是其重要產業,常住人口不到百萬,眼鏡相關企業超過1600家,有超過5萬人從業者,每年產出超過3億多副鏡片,佔全球每年總量的40%,國內市場的70%,是世界第一大鏡片生產基地。很多從業者是一家子全在做眼鏡,小作坊很多,甚至有很多一家人就完成了從製作鏡片、鏡架到配裝和銷售、客服的全部流程。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鏡片最高賣2000,平均單片成本僅6元!眼鏡電商仍有難言之隱?
    賣價1000元左右的眼鏡,成本大約為260元人民幣,差不多是以4倍的成本價在賣眼鏡! 當然,在眼鏡行業,毛利率高已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比如說,正在衝擊IPO的明月鏡片,其上市招股書說得很明白:2019年每片鏡片的成本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
  • 一副眼鏡背後的暴利,售價上千元,成本只有幾十元,錢究竟去了哪
    成本均價在幾十元左右的鏡片,市場售價卻能達到百元甚至千元的價格,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近日,明月鏡片準備上市,在其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發現,鏡片的平均成本價居然只有6.23元,這讓許多眼鏡使用者感到大受打擊,如此低廉的成本價格,為何買到手卻需要成百上千元呢?
  • 毛利高過茅臺,鏡片最高賣2000,平均單片成本僅6元!眼鏡電商仍有...
    作者:電商君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成本僅6元,最高賣到2000元!民間有一種說法:眼鏡、牙科,這兩個行業賺錢比販賣毒品還要容易!比如說,正在衝擊IPO的明月鏡片,其上市招股書說得很明白:2019年每片鏡片的成本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明月眼鏡天貓旗艦店上,單片鏡片的價格最低為228元,最高為2000多元!成本僅6塊多錢的鏡片賣到2000元!明月鏡片的電商毛利有多高?
  • 一副眼鏡打折也要上千元,國內6億的近視人口,眼鏡也是大開銷
    趁著國慶打折促銷,大姐配了一副蔡司眼鏡,最後還花了一千多塊,說實話,我不會近視體會不到近視的痛苦,但是我姐這些年換眼鏡都花了不少錢了。10米外六親不認,50米雌雄不分,100米人畜同形「10米外六親不認,50米雌雄不分,100米人畜同形」是傳說中近視者的生動寫照,只要成了近視,沒有眼鏡,那人類的各種美好基本與自己無緣了,看著戴眼鏡斯斯文文有氣質,丟了眼鏡只能靠摸!
  • 成本6元,售價上千元?毛利率高達94.88%的眼鏡,材質有何差別?
    關於眼鏡行業,大家一直都知道是「暴利」的存在。在此前,坊間更是流傳這樣的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而大家一直都只是「聽說」,直到這份招股書的披露,才發現20元都是「高價」了。
  • 一副眼鏡成本多少?中國7億近視人8成被騙,揭秘眼鏡業的3大坑
    隨著電子產品普及,現代人使用手機、電腦的頻率越來越高,再加上用眼並不注意,長時間盯著手機、電腦的同時並不會注意控制眼距,所以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都因此而近視了。其中,學生佔據的比例是最大的,不僅玩手機、電腦比較多,在看書的時候同樣也不懂得控制眼距,時間久了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近視。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現階段中國近視的人口達到了7億,佔總人口數量一半。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毛利率超過五糧液卻「不賺錢」,眼鏡行業的「暴利」去哪了?
    文 ✎ 雷彥鵬編輯 ✎ 成靜衛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 眼鏡片年銷2.5億!眼鏡行業有多暴利?分析博士眼鏡財務報表
    並不是在讀書人圈子裡,而是因為,中國本來就是一個近視大國。 根據博士眼鏡2019年的年報中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已經成為我國面臨的重要社會問題。」 買過眼鏡的人都在喊眼鏡是暴利行業。眼鏡行業有多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