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崑山,當然需要了解崑山。
對於一個吃貨,崑山的美食更要了如指掌。
這些美食,這些故事,你需要知道哦
奧灶面作為「江南十大麵條」之一,已經走出崑山,在江南各城市都能看到她的聲影,而早晨一碗熱騰騰的奧灶面也成為崑山寧的標配了。
香嫩酥軟的大排面、油而不膩的燜肉麵、爽口磨牙的爆魚面、鮮嫩滋補的滷鴨面……換著花樣吃,怎麼吃都不厭。客官,哪款才是你心頭的最愛呢?
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時,途經崑山遊覽玉峰山後腹中飢餓,於是來到玉峰山下一家小麵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頓覺此味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製方法。
但由於言語不通,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一聽,哈哈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家小麵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
據傳是江南巨富沈萬三招待貴賓的必備菜餚。「家有宴席,必有酥蹄」,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作為富裕和吉慶的象徵,萬三蹄已成為周莊逢年過節、喜慶婚嫁的主菜,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
明初,相傳當時朱元璋當了皇帝,於是全國都避諱說豬(朱)。一次朱元璋到沈萬三家坐客,沈萬三以豬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後故意為難沈萬三,問他這個怎麼吃啊,因為是整個蹄膀,沒有切開,如果沈萬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致他的罪了(意為殺豬),而沈萬三卻靈機一動,從蹄膀中抽出一根細的骨頭來,以骨切肉,解了朱元璋的難題。也有了萬三蹄膀的傳統吃法.朱元璋吃了覺得很好吃,就問沈萬三這道菜叫什麼名字啊,沈萬三一想總不能說是叫豬蹄膀呀,於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說,這是萬三的蹄啊,於是萬三蹄由此得名。
陽澄湖大閘蟹,又名金爪蟹,蟹身不沾泥,也俗稱清水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以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而聞名。
雖然大閘蟹體大膘肥,但十肢矯健,置於玻璃板上能迅速爬行呢!每年金風送爽、菊花盛開之時,大閘蟹就上市了,此味最為鮮美!
據說開天闢地時,水牛、螃蟹和癩蛤蟆都住在天上。一天,癩蛤蟆告訴螃蟹,「銀河決口,人間發大水,老百姓逃難時丟下了許多金銀財寶,趕快下凡去撈一把」。螃蟹動了心,與癩蛤蟆一起,來到人間橫衝直撞,發了橫財。
這一切被老牛發現了,一腳踏在螃蟹的背上,大喝一聲:「你們還有良心嗎?竟然趁火打劫!」老牛這一踩,不僅將螃蟹踩得身體扁平,無法挺立,從此只能橫行,而且蟹殼上也留下了一個深深的牛腳印……
全羊基礎篇:羊舌 ,羊肺,羊肝,羊眼,羊心,羊蛋,羊鞭,羊肚,羊腳
熱菜全羊:紅燒羊肉,羊排,羊腦,熱氣羊肉,羊血湯,羊雜湯,白燒羊肉,大蒜炒羊雜,吉羊開泰
石浦全羊宴源於何時,目前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只知有著較長的歷史。
民間流傳,南宋初年,宋金交兵,北方的金國士兵攻打到長江以南,帶來了吃羊肉的習俗。據千燈當地的老人回憶,明清時期,石浦歇馬橋是遠近聞名的繁華集市,商賈雲集,很多達官貴人還帶來了大廚,逐漸形成了當地的特色飲食文化。
小小的酥餅,形如襪底,一層層油酥薄如蟬翼,咬起來清新鬆脆,吃到嘴裡甜中帶鹹,在江南一帶一直是人們爭相購買的傳統茶食。由於酥餅呈腰子形,於是被起了個奇特的名稱——「襪底酥」。
相傳宋孝宗來到錦溪,由於旅途勞累,國事纏身,胃口全無。陳妃趁著宋孝宗午睡時找當地的百姓做些點心。宋孝宗醒來後看到案几上擱著一疊襪底,心想愛妻怎麼還有閒暇縫襪底呢?陳妃見宋孝宗醒來,連忙送上酥餅。宋孝宗這才恍然大悟,感到肚中飢腸轆轆,就大口吃了起來,感覺味道十分酥香,就問陳妃這是什麼餅?陳妃就開玩笑地說,既然說它是襪底,那就叫它襪底酥餅吧。襪底酥由此得名了。
將鴨子宰殺去毛,開肚洗靜,先用旺火燒開,再以文火悶煮,然後放入用丁香、肉桂、甘松、茴香等十餘味中藥配製成的老汤滷汁內浸制而成。其特點是肥而不膩,嫩而不爛,鮮味收骨,甘美無比,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老少皆宜,特別對老年人及病後虛弱者能起到健脾開胃的作用。
傳說明朝初年,周市鎮一野味酒店老闆收留一老乞丐,老者楊州人氏,名呂春陽,曾是皇宮御廚師,為報答救命之恩,老者獻出了爊鴨秘方,此後周市太和館邱德齋等野味店掌握了爊煮技藝,爊鴨味道獨特,生意興旺,名傳四方。
如果你有發現身邊的特色美食,記得發微信給我(67932342)。
一經採納,即獎勵餐券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