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小吃種類也非常的多。
德國人的家庭小吃:
一白香腸早餐
從早餐說起,德國人早餐愛吃這種白香腸,白香腸配甜芥末、啤酒和德國鹼麵包當早餐。這種香腸的吃法獨特,吃香腸的正確姿勢是從腸衣裡吸出來,還有相應的動詞:zutzeln。
二薯條配蛋黃醬
不同於我們吃薯條配番茄醬一樣,德國人吃薯條配的是蛋黃醬。其實,在國外薯條上澆蛋黃醬,還很流行。
三德國肘子
德國人愛吃肉。一般是用來烤或者煮,但這煮起來賣相確實一般,有點像中國的鹽漬蹄膀。
四鯡魚沙拉
大家都知道鯡魚罐頭的破壞力,這道鯡魚沙拉估計破壞力也不小。把食材扔進碗裡,澆點柔滑的醬(通常是蛋黃醬)就完成了。
五鹽水伯克腸
鹽漬香腸,沒錯,就是泡在鹽水裡的鹹熱狗腸。
六豬油
中國人也食用豬油,但不同於中國人的使用方法,德國人是把豬油直接抹在麵包上。配著酸黃瓜,還能補充維生素。
七豬皮
德國豬皮是作為零食來食用的,有點像薯片。這種可以嘎吱嚼的零食說白了就是豬皮,還不含碳水化合物。
八長耳朵的臀
一種糖果,真的就叫這名。
九肝泥香腸
用肝做的香腸,哦對,也能抹麵包。
十豬肉糜
沒錯,德國人吃切碎的生豬肉,吃法和三明治一樣。
德國餐廳小吃:
1 咖喱香腸(Currywurst)香腸配上番茄醬和咖喱粉,這款看似簡單的街頭小吃深受遊客和當地人的歡迎。柏林甚至有一個咖喱香腸博物館!
No. 2 土耳其烤肉(Kebab)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這一款街頭小吃源自土耳其,但德國風味的Kebab在融入了一些當地特色,絕對不容錯過。土耳其烤肉是可以由烤肉片加上足量的生菜、番茄、洋蔥、洋白菜和辣椒放在烤餅中,捲起來一起吃的,十足的「肉夾饃」的翻版。
這款街頭小吃在德國隨處可見。這是一種德國式的白香腸,烤制過後伴以黃油麵包卷、番茄醬和芥末一起吃,是好吃又飽腹的選擇。
這款小吃的德文名Leber Käse可直譯作「肝芝士」,但其實裡面既沒有肝臟也沒有芝士。德國人以肉碎混以其他原料一起放在一個長方形的烤盤裡烤製成肉卷。肉麵包通常是和麵包、芥末加上德國傳統的調料趁熱食用,再加上一大杯啤酒,簡直就是絕配!
德式烤肉串是將肉、辣椒、培根和西葫蘆串在一起放在烤爐上烤制。烤過的肉鬆軟無比,加上醃肉醬汁,實屬一絕。德國人喜歡伴以麵包,在自己花園裡享用這一美食。
土豆沙拉加上各種配料本身已經很好吃了,但德國人更喜歡配以熱狗和美酒一起享用,三重滋味,三重享受!
果醬包是一種類似饅頭的鬆軟的麵團,上面淋上香草醬、軟化了的黃油、罌粟籽和糖,內餡是梅子醬。如果在復活節或聖誕節期間前往德國,你很容易能夠在當地市場上找到這款小吃。
No. 8椒鹽卷餅(Laugenbretzel)
椒鹽卷餅又名蝴蝶脆餅,是一種蝴蝶結形狀的烤麵包。麵包上撒上粗鹽是最普遍的吃法,你也可以選擇放上糖、巧克力或黃油。
這款德國肉丸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通常它伴以黃油麵包卷和番茄醬一起食用。用羅勒葉裝飾的肉丸但是看看就已經令人垂涎三尺,你一定會對它欲罷不能的!
中東烤肉卷和土耳其烤肉有點類似,但這款小吃其實是來自阿拉伯的。你可以選擇羊肉、雞肉、火雞肉、牛肉、小牛肉或什錦烤肉,加上多種配料、沙拉或醬汁做成肉卷食用。
第三大部分就是留學生常去的大學食堂:
與國內高校食堂不同的是,德國大學的食堂不是由大學負責,而是由大學生服務中心(Studentenwerk)組織成立,這是一個為高校的大學生們提供經濟、社會、健康和文化支持的機構。
德國大學的食堂,一般都不止一個。校區是開放式的,但學校的食堂一般都設在教室附近。除去主食堂,還會有咖啡廳(Stu-Café)或者小餐廳(Stu-Bistro),都提供午餐。
這些大小「食堂」都是從上午10或11點營業至下午2點左右,只提供學生上午的簡單麵包和豐盛午餐,並不提供晚餐。
德國高校的食堂通常在3-5€左右,相比中國大學的食堂價格略高,但是對於德國整體的消費水平,中午吃食堂對於不太富裕的留學生來說還是不錯的選擇。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而且各地大學的食堂同中國高校一樣,水平參差不齊,用一句話總結:好吃的食堂千篇一律,難吃的食堂萬裡挑一。所以提醒即將去德國的小夥伴,練好廚藝再去德國!
No.1 香腸!香腸!首屈一指!
No. 2: 燉牛肉!燉土豆呀!
典型的德國食堂菜,燉牛肉,湯汁豐富,配菜有彩椒、西蘭花土豆等。
No. 3: 披薩也是主菜
左邊的披薩是主菜,味道濃鬱,選擇搭配自選沙拉和米飯,幹吃真的略鹹。
No 4:德式炒麵疙瘩
德式麵疙瘩(Spätzle)在施瓦本方言中簡稱為Spatz,意為小鳥雀,是德國飲食中常見的一種雞蛋面,常作為主食。這道炒麵疙瘩包含豐富的蔬菜,不含肉類,口感很像中餐的炒飯或炒貓耳朵。唯一不足仍然是略鹹。
No. 5: 德式肉排
圖中右側德式肉排(Schweinebraten)是(似乎)先煮後炸的,肉基本沒有味道,靠醬汁增味。左側是義大利螺旋面配西紅柿醬汁。這兩道菜是德國大學食堂的典型菜:主要食材沒有味道,靠醬汁加味,整道菜好吃與否就靠醬汁了。
No. 6:煎魚
右邊的菜是魚塊,沒有刺,配上綠色的蔬菜泥和白色醬汁。除了炸魚排之外的西方魚做法。米飯都是幹、硬的,小編愛吃米飯,無論如何也吃了。
No. 7: 大雞腿
一整個雞腿,一整個!味道很棒,就是量太大!這道菜應該是3-4歐,算是貴的菜
No. 8 西式煎餅配醬汁
小麥粉製作的煎餅,很像法國可麗餅Crêpe,撒了糖霜,配的醬汁好多。味道酸甜,吃完剩下的全是醬汁誒。
No. 9:炸物,炸(肉、魚、雞)排
炸雞排配空心意面和煮豌豆。德國食堂豪邁!熱情!一盤就是這麼多!不能少要哦,都吃掉吧!
No. 10:DIY
基本做法是味道不夠,醬汁來湊。醬汁一般是ketchup,Mayo,Senf這幾種。選好主菜,就可以選Beilagen了,也就是配菜,一般裝在一個小碗裡。
No. 11:學校超市快餐
價格一般只有2.99歐。不過這樣的快餐質量如何呢?答案:價格很不錯,味道上就不要特別指望了。區別就是價格了,從2、3歐到5-10歐不等。
還有國際化的路邊攤:
漢堡,絕對是首屈一指的街食代表。
ThaiWok|München
如果你在德國沒有品嘗過Thai, 那你八成只是大巴乘客飄過……
感覺在德國的公共運輸樞紐區域,尤其是各大火車站,最多的就是泰式炒麵/越南炒麵了~
泰式咖喱椰奶飯~
ChocolateFruits Köln巧克力香蕉船~
這家確實很火~其實巧克力、冰淇淋、各種甜品,這才是街食的重頭戲。
Churro'sBro's
一看就是兄弟品牌~ 德國真是一個盛產兄弟品牌的國家。
桂皮甜點+咖啡,雖然小編沒有吃過,不過看上去這個搭配還是非常給力的
BaumstriezelMecsei
這種烤麻花除了熱乎乎帶著桂皮的芳香,還有其他口味可以選擇:乾果、香草、巧克力或者罌粟。
EPALEArepa Mobil
傳統委內瑞拉玉米餅!說白了就是『肉夾饃』,雞肉、奶酪、牛肉,或者全素的。
Butcher'sSpice Truck
看出來這是是什麼了嗎?烤腸和薯條!
這麼高大上的拼盤還是第一次見~ 人家可是號稱「烤腸大師」。
ThirdCulture Kitchen Food Truck
「第三文化廚房」,名字源於合伙人小時候的名字,他們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長大,在當地文化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創意,於是就沿用了這樣的名字。
墨西哥卷餅~ 卷的漂亮。
除了卷餅,還有韓式的Bibimbap。
PanKowalski | Berlin
俄式小餡餅
還有最受留學生歡迎的路邊小吃之最——土耳其烤肉:
德國這個擁有8200萬人口的國家每天要消耗200萬份土耳其烤肉。可以這麼說,這種從垂直烤肉叉上切下薄薄的肉、卷在皮塔餅或烤餅裡、並淋上沙拉而製成的食物,已超越香腸拼盤,成為人們的首選快餐。
歐洲土耳其烤肉生產商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整個德國大約有4萬家土耳其烤肉店。根據"遊覽柏林(Visit Berlin)"網站的信息,柏林是其中的數量之最,擁有4000家,已經超過了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城市伊斯坦堡。緊隨柏林其後的分別是慕尼黑、法蘭克福、漢堡和斯圖加特。它不僅僅是口味佳、個頭大或實惠,在任何地方定價都在4.5歐元到14歐元之間。最打動人心之處似乎是它的可塑性,可以很容易地不斷改造。
在德國街頭可以最常見到的就是烤腸了,在喜歡吃豬肉的德國香腸那就是最常見的食物,香腸的種類也是有著上千種。
當然現實中除了美女小姐姐店主外,還有下面的德國帥哥和大叔:
除了路邊小吃外,很多學生也自己做飯
其實大家來德國之後,最大的長進除了學業上的,就是廚藝上的,這是放之全德皆準的真理。跟國內豐富餐飲文化來說,德國餐飲確實在口味和菜品方面很單調。
於是,在家裡吃過的,其實從來不會做的菜也紛紛在德國廚房被如法炮製了出來,從國內到德國,箱子裡是大包大包的調料,手機平板裡都存著至少一個美食軟體,不會做飯的人自覺去抱會做飯的人的大腿,南北方人民歡快地交流區域性做飯技巧和經驗,追妹子的,追漢子的,也充分認識到了愛心便當的催化作用。
在愉快地交流學習中,在眾人的共同勞動下,其實,最關鍵,還是在國內調料的協助下,那些聽上去很難完成的菜,水煮牛肉、魚香茄子、粉蒸肉等等,都不是問題喔。想吃得飽,種類多,氣氛溫馨,人多的時候火鍋也是個非常棒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