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窮得叮噹響的生活有多好,讓老農時至今日念念不忘

2020-12-21 三農小六子

人這一生會經歷好多階段,也會體驗好多不一樣的生活,這些拼拼湊湊,粘粘合合,大概就是人的半輩子或是一輩子。這些階段、體驗存在我們的腦子裡,變成一種記憶,讓我們隨時可以拿出來翻看、回味,這是一種甜蜜,是一種幸福。人最會做的事情就是懷念,離家在外讀書的兒女會懷念家鄉的味道,健在的家人懷念已逝的親人,過上好日子的農民伯伯懷念窮時的辛酸等等。在大多數情況下,懷念是一種幸福,就像村頭的張大爺老是懷念兒時與隔壁的老李頭偷地瓜和玉米吃,老是懷念那時的味道,好像那時的空氣也是幸福的。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子,那個時候大家的生活大多都很艱辛,特別是在農村,城市的經濟慢慢復甦,但在農村好像一切都很狼藉,唯有埋頭苦幹,整日地裡來地裡去,才可能會有所收穫。那個時候村裡的人思想比較保守,認為多生孩子,就是好的,期待未來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孩子多,吃穿根本不夠用,家裡住的環境也不好,一家人擠在一張大炕上,家裡窮的是叮噹響。儘管那時條件艱苦,但現在很多70後80後的農民們還是很懷念那時的生活,懷念那時的窮苦,可是已經很窮苦了,為什麼還要這麼難以忘懷呢?

第一,他們小的時候,家裡一般弟兄姐妹多,家裡人根本顧不過來,他們可以肆意的在地裡在山頭奔跑、玩耍,累了就倒頭大睡,不會像現在的孩子,被父母束縛,管的嚴嚴實實。那時70、80後他們幾乎每天與大自然融入,幫家裡割草,撿柴,地裡幹活,與小夥伴玩耍,所以他們大概是很懷念那種生活的自由,無憂無慮地長大,一直奔跑的感覺。

第二,苦日子總是難以忘懷。那些因為窮而度過的苦日子總是難忘的,為了苦日子的奮鬥,為了苦日子所付出的心血與努力,為了苦日子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難忘的,70、80後的農民們嘗盡了苦頭,奮鬥終身,怎能忘記那些跟窮、苦作鬥爭的日子。就算他們現在吃著白面大米配著肉,也絕對會記得以前他們總是吃糠咽菜,吃了上頓沒下頓。

第三,七八十年代的人們多麼淳樸,多麼純粹,真心實意對人好,鄰裡鄰居相處和諧,誰家有事,村裡四面八方都趕來幫忙。不像現在很多人利益薰心,就怕自己缺斤少兩,沒有以前人那麼真實和純粹。

第四,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70、80後有些跟不上。社會在向前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變快,生活可能今天還在那邊停著,明天就到了另一頭,科技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對於70、80後的人來說無疑是吃不消的。以前的生活總是慢悠悠,生活過得充實快樂,大家晚上出來嗑嗑瓜子,聊聊天,一堆人坐一起看看電視,生活好愜意。

雖然那些過去的日子不會再回來了,但是只要鎖在70、80後的心頭,不時的回憶翻看,一切都是美好的。雖然那時的日子很窮,但是比起現在,他們好像在那時更舒服快樂。總之,快樂也好,窮苦也罷,希望大家不忘過去,好好迎接未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時,我們國家還是比較貧弱,樣樣商品都要計劃供應,比如,一個家庭每個月用多少布料、多少雞蛋、吃多少豬肉、多少大米等,都是有限制的
  • 窮得叮噹響的人,往往喜歡做這幾件事
    一個人,一開始窮,這很正常。每個人的出身和起點都不一樣,大多數人也經歷過貧窮的日子,可如果你一直貧窮下去,那麼就是你人品和能力有問題了。窮得叮噹響的人,往往喜歡做這幾件事,不會錯。這樣的人,往往不求上進,不求上進就會很懶,懶惰的人不可能會致富。古語都說:「莫欺少年窮,可怕的是少年一直窮。」
  • 流行樂,中國芯 | 念念不忘,港臺音樂的八十年代
    | 聽廣播,漲姿勢,【勃然大樂】音樂FM第六期念念不忘,港臺音樂的八十年代(4)| 流行樂,中國芯一個人的身份認同,他成長中所受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需要特別刻意地提出來,任何一個創作者不可能從自己創作的環境中割裂出來,即使你做的是西方的爵士,或者HIPHOP。
  • 老照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一代人的美好回憶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北京老照片,這一組照片記錄了當年北京人生活的狀況以及人們的娛樂活動,窮時很快樂,富裕煩惱多!如今北京的生活方式已經越來越好,但是你知道當年的北京是怎麼樣的呢?希望這一組老照片不僅能帶你看看過去的北京,更希望能通過這些照片能夠回憶起當年的美好生活。這一張照片我覺得很經典,一輛公交車和一輛前排有馬,驢以及一頭騾子的馬車同時走在馬路上,坐在公交車裡的人都在看著這輛馬車,似乎很感到好奇,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城市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馬車了,而當年的104北京公交車你是又否坐過呢?
  • 七八十年代,土地多人少吃不飽,現在地少人多吃不了,是啥原因
    七八十年代,土地多人少吃不飽,現在地少人多吃不了,是啥原因。七八十年代還不是最苦的,在我的記憶中六十年代末才是,缺衣少食是常見的現象,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以前的苦,主要原因是農作物的產量低,沒有很好的種植技術。
  • 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錢?當年要比蘋果潮多了
    看到大家討論話題:七八十年代的縫紉機,現在能值多少人民幣?筆者非常的感興趣,這種老物件,我們家裡還真的有一件。那是2005年時,兒子出生,嶽母來鄭州幫助帶外孫。她說,要是有一件縫紉機就行了。其時,老家就是一臺,妻子的老家有,我的老家也有,可是運到鄭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就在網上查找,看有沒有賣這種東西的。網上商店裡有,但是,感覺這種物件,還是原來的好用。就查有沒有二手的。
  • 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還記得當時忍飢挨餓的日子嗎?
    七八十年代的農民都經歷過災年的洗禮,那個年代缺吃少穿,是現在年輕人打死也不會相信的事情,那時能吃上一頓飽飯就是奢侈,農民家裡最多就是紅薯與玉米面,對於相對發達的農村尚可以吃上幾頓白麵條,而對於偏遠落後的小村莊,日子也就更為難過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八十年代,猶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寫下的《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那時的生活是慢的,人們的要求是簡單的,笑容是真實的,愛情是美好的。
  •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經典服飾,穿過的都暴露年齡了
    從古至今,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年度和時代都有相應的流行元素,各個時代都有其相應的歷史產物,使得不同年代的人們,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馨回憶,今天咱就說說七八十年代的經典服飾。七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女士格裙子,很有時代特徵的裙子,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土,是那個時候年輕女孩的最愛。
  • 七八十年代的舊收音機現在能值多少錢?看看你的家裡有沒有
    而有了錢之後怎麼辦呢?很多人都會去選擇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所以有很多的老物件就被淘汰了。在我們現在的許多人的家庭裡,相信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些老物件了。因為我們國人都是比較念舊的,所以當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就想給自己找一些能勾起回憶的東西,有很多人就開始在市面上尋找那些七八十年代的物件,比如收音機。那麼大家知道一個這樣的收音機能賣多少錢嗎?
  • 七八十年代流行穿什麼?「的確良」你穿過嗎?
    可能每個人的回答都會不一樣,因為現在的衣服款式多,布料多,每個人都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款式。但是如果回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你去問當時流行穿什麼?五十年代,國際上開始有了「的確良」這種布料,這種布光滑,不像棉布起皺,而且容易洗又容易幹,還比棉布結實。
  • 七八十年代的老舊物品,據說用過的都已經慢慢老去了
    正所謂睹物思人,睹物思情……每個年代都有它流行的元素,隨著社會的發展,過去的流行元素也將會被逐漸淘汰。當七八十年代的物品重現在你眼中時,會是怎樣的心情?會不會勾起你的童年回憶呢?70年代的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這「四大件」會讓那個年代的人如數家珍。
  • 猛然發現,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懷念八十年代的生活?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有充滿感性情懷和理性批判的詩歌年代。在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之際,面對充滿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詩人開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詩人的夢都在八十年代,關於理想,關於愛情,讀詩的時候,身邊還有嫵媚羨慕的眼神。
  • 七八十年代北京的老式澡堂子
    說起泡熱水澡,那可是別提多享受的一件人生快樂的事情了。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我也就六、七歲,每年的冬季,老爸都會帶著我去澡堂子泡熱水澡。那個時候的北京,我熟悉的老式澡堂子在菜市口有一家,牛街有一家,虎坊橋有一家,廣安門外官廂有一家,還有就是阜成門外有一家。澡堂子,到了冬季生意特別好。由於是冬季,天冷啊,於是,人們都喜歡往澡堂子裡面鑽。老式澡堂子一般男部有若干個小長條的熱水池子,裡邊的水非常燙。
  • 貴州息烽縣城:七、八十年代三線工廠印象
    貴州息烽縣城:七、八十年代三線工廠印象文 / 胡友國七、八十年代,貴州省貴陽市息烽縣境內工業紅火,大的工廠有好幾家:一是「朝暉廠」,全稱貴州朝暉機械廠,座落在縣城北面福利橋頭一帶;二是拖電廠,全稱「拖拉機電機廠」,座落在縣城東面,距縣城約兩公裡一處叫「大山溝」的地方
  • 回憶||七八十年代的服飾到底是什麼樣的?時髦莫過「的確良」
    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服裝款式和流行色彩。服裝的變化不僅彰顯了市民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時尚的不同理解和追求,也見證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但是你知道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服裝是啥樣的嗎?上圖為八十年代穿喇叭褲的人去溜冰的景象,那是相當吸引人的注意力。因為80年代初,喇叭褲是一種所向披靡的時尚,誰要是穿一條 喇叭褲在街上走的話,那就和現在裸奔的效應一樣。
  • 七八十年代,有種穿不爛的衣服叫「的確良」,現在為何不流行了?
    然而在這日新月異的改變之中,我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天大的變化。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社會之上流行著二八自行車,收音機,喇叭褲,的確良。對於前三者,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對於這個「的確良」,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其實,的確良只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耐穿的不料,在中國歷史上有過一定的地位。
  • 八十年代昆明街拍,往昔的生活記憶
    八十年代時,該街的建築仍以木板瓦房為主。【大觀河旁,賣葡萄的小販。】歷史上,該河曾經是昆明的水上要道;今日的大觀河已屬於城中河,亦是昆明城舒適、方便的居住地。【群藝劇院門前,正在上映電影《特區姑娘》。】該片上映於1985年,由吳海燕、陳少澤等出演。片中的很多鏡頭是拍自當時的特區實景。
  • 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為何現在不流行了?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205,閱讀時間:約9分鐘歷史提問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有種潮流叫「的確良」
  • 網兜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神奇的攜物工具 ,如今已經少見了!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網兜和提籃一樣,是大街上滿目皆是的攜物工具。說起來,網兜的作用和塑膠袋差不多,既可以作為存放物品的容器掛於某處,又可以在逛菜市場的時候容萬物於己身。牆上掛的裝水果的網兜根據製作材質的不同,網兜可以分為棉繩網兜和尼龍網兜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