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五是卦中的樞機,也是人力可為之處。人五如為陽爻,可化解陰爻之逆;人五如為陰爻,可化解陽爻之逆。人五如為陽爻,當戮力而為,以應對陰爻之逆。人五如為陰爻,當謙遜委婉,以應對陽爻之逆。八卦五行周易算命
基本上九爻易的基礎是以先天八卦的能態不對等二分法則的八大原象,配上代表太極點於時間序循環關係下的落象,也就是後天卦位的先天卦象關係,而取用洛書數的九數作為三才。
五爻位即是洛書的中五,亦即太極點的起始能態所在,故無象,是全卦樞紐。人的思想即是人存有的能態,是無法感知的,因而無象。而以洛書九宮來採其落象。澤四及山六爻又是能態接近中和的不對等二分的合十先天卦象,因此四五六爻併為人才,作為人的代表卦是合乎三才之理的。
天九與地一合十、雷八與風二合十、水七與火三合十,皆為先天八卦能態不對等二分的表示,因此這些相對爻象的關係我認為也是非常的重要。
起卦方式由上爻開始,至初爻結束,完全同於梅花易的起卦法。兩者都無地支表示的時間序關係存在,都是純粹取象的機制。而文王卦多了地支時間序的應用因此由初爻起卦爻,至上爻結束。
《易經》在八卦中用陰和陽對卦爻之位進行屬性標識,用6代表陰爻,而用9代表陽。奇怪?一位數中最大的奇數是9,用它代表陽爻是講得通的。可一位數中最小偶數是2、最大偶數是8,不用2和8這二者選一個代表陰爻,卻偏偏從處於中間位置4和6中選取6呢?理由何在? 這就得從易學術數中尋求解決!
《尚書·洪範》云:「五行者,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五行之數好理解:五行按水、火、木、金、土的順序分別與1、2、3、4、5相對應,這五個數也就成為這五行的基本屬性。稍作計算1+2+3+4+5=15,也就得出五行之數15的結論。
《易·說卦傳》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shī),參天兩地而倚數」,這裡的「參天兩地」是問題關鍵。《周易傳文白話解》(劉大鈞林忠軍著)中曾對這個問題進行考證:
參天兩地,先儒眾說紛紜,茲列幾說如下:
(一)天地之數相合,天得三合(一、三、五),地得兩合(二、四)。
(二)分天象為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數。
(三)天地之數為十,以天三乘之為三十,以地二乘之為二十。其數積之和正為大衍之數五十。
(四)天圓地方,圓是用一圍成三,方是用一圍成四,三為三個奇數,四是兩個偶數,故三天兩地。
(五)三天兩地即為古代奇偶。
(六)參天者,謂從三始,順數而至五、七、九;兩地者,謂從二起,逆數而至十、八、六。以八卦相配,天三配根,天五配坎,天七配震,天九配乾,此從三順配陽四卦;以地二配兌,以地十配離,以地八配巽,以地六配坤,此從兩逆配陰四卦。取八卦配天地之數總五十而為大衍,天一地四無卦可配,故虛而不用等等。
在列舉先儒諸說之後,兩位大師認為「為臆測之辭,似未得實」。並認為:天道「曰陰與陽」,顯然只有「三」,因「一」為天數象陽,「二」為地數法陰。但「一」雖為天數象陽但無法包含地數「二」,以體現天道之「曰陰與陽」,惟有天數「三」,才既含天數「一」,又含地數「二」體現出天道的陰與陽。此即「參天」倚數的根本所在。同樣,在地形成,「二」為地數法陰,但地數「二」中已包含天數「一」。故地道之「柔與剛」在「兩地」中包含。總之,參,即三。兩,即二。參與兩,乃指天地之數中各能包含陰與陽的最小生數。
九爻易隱藏了非常龐大的採象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術法。可惜在應期方面似乎缺少了可予深入的導引功能。或是我還未了解到呢? 河洛兩圖與先後天八卦的關係是一體兩面,若比之質與能的互動關係。洛書九宮與後天八卦同樣都是序的表示,只不過洛書多了中五表示出太極點能態的五行本態而已。在本質上而言九爻易仍然都具備了五行與後天八卦的內涵,這些東西在易理衍伸的任何法中都必然存在的。我認為易數玄機的內文除了方法的闡述之外,對於其他方面的解釋仍是需要再加以研討的。
九爻易「以數取卦」﹝先天八數的卦序﹞,是否也能夠「以卦化數」﹝取洛書九數﹞,以求得更具體的事徵?這是個人的假設。
九爻易最重要的是人五的應用,正如青山兄所說人五陽爻化解陰性逆爻,但要竭盡全力。人五陰爻可以化解陽性逆爻,但要柔和婉轉。形成了卦象由人的力量可以改變,形成了推演的方向。
因為九爻易用洛書數,京房易也同樣是用洛書數。是以利用複卦納支取用是可行的。但只需取天人、人地、天地三個複卦納支即已足夠,否則訊息太多,反而茫然無頭緒。此外九爻易並無動爻,亦無之卦。這點與六爻卦大大不同。曹前輩並未交待九爻易可用三個金錢來擲卦。惟天馬行空,放任思路,固可拓展九爻易的理論或應用,但仍要在九爻易的理論基礎下。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