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蘇州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王豔)5月28日,一場名為「鄉建·相見」的圓桌論壇在吳江白相裡·南厙綠水人家拉開帷幕。論壇邀請到了業界、學界、教育界的19位專家齊聚一堂,展開了火花式的思維碰撞,通過行業專家現身說法、學界領袖前瞻趨勢、教育專家指點門道的跨界融合模式,為南厙古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深度把脈,提升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振興;立足全局、推動環太湖生態文旅產業布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中的美麗鄉村建設備受矚目。蘇州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多路徑、多舉措推進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在南厙古村啟動了以「田園村舍,夢裡簡村」為主題的南厙e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項目,因地制宜打造「中國江村」引領品牌,高質量、高標準實施村落改造和環境整治;在保護修繕古村落傳統肌理、空間形態的同時,多角度全方位挖掘鄉村特色,傳承文脈、重塑歷史質感,彰顯鄉村魅力。
作為南厙e村項目的建設者之一和運營者,濱投集團在吳江區委、區政府和東太湖度假區(太湖新城)管委會的部署指導下,以品牌化思維打造南厙e村特色田園鄉村項目,在示範區引入了上海白相裡·南厙綠水人家精品民宿,創造出一種真正的鄉村會客模式,讓遊客體味原生態鄉土風情的同時,感受簡村千年歷史文化遺韻。
此次圓桌論壇旨在為南厙e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針對性建議,從頂層設計到經營細節,從產業導入到人才引進,從藝術賦能到體驗挖掘,行業大咖、專家學者們歷經24小時的實地走訪調研和深度體驗,結合南厙古村的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從規劃、投資、運營、管理等綜合層面為項目提供了相關策略和建議。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文化與旅遊工作委員會執行會長易中介博士拋出了「鄉村振興和城市更新」的關係論,他強調特色鄉村的發展要看其與城市接軌的標誌性消費模式,不僅要重視消費模式,還要擴充其多樣性。藉助青年返鄉人群形成的產業氛圍,構建有特色的產業模型,助力特色鄉村發展。
復旦大學旅遊系副主任孫雲龍建議鄉建離不開地方資源整合、文脈的傳承,並且要自上而下地動員力量挖掘行業資源、形成產業合作、制定人才培養專項計劃,搶抓核心城區周邊的鄉村發展機遇。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周武忠教授提出了鄉建和新興產業、網際網路信息行業相結合的概念,同時表示地域振興計劃離不開對當地資源的追溯,將魚米之鄉的地方特產轉化為產業價值;以網際網路技術促進產業發展;進一步樹立鄉村文化地標,推進城市美化運動和生態可持續保護。
在持續了三個半小時的討論中,這支由行業專家、學術領軍人所組成的鄉村建設智囊團以觀點碰撞的形式,為南厙e村的發展提供破局方案,他們相信隨著鄉村旅遊產業鏈的構建與完善,南厙e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範區原創旅遊IP的穩步打造,未來發展前景可期。
接下來,濱投集團將充分研究並積極吸納本次論壇提供的良好建議,繼續深入挖掘南厙生態、歷史、文化和產業資源,持續探索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發展新模式、新方法,在保住南厙古村遺韻、留住美麗鄉愁的同時,實現南厙村的歷史文化振興、生態田園振興、經濟民生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