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
譬如鍛鍊,遇到颳風下雨,身體不適,很容易就中斷了。過後再想撿起是很難的。
譬如學習,到了瓶頸期,怎麼努力都還是老樣子,很容易就停滯不前,放棄努力。
譬如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 減肥,清淡飲食,看書寫字 …… 這些都好難堅持(別問古籍君是怎麼知道的!)
在明代,有一個大好青年,滿腹經綸的他在科場上卻屢戰屢敗!屢戰屢敗沒關係,他就堅持屢敗屢戰。他就這樣一直堅持了四十年 ……
歸有光(1507-1571),字熙甫、開甫,別號震川、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江蘇崑山人。明朝散文家。他文風樸實,感情真摯,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後人贊其「明文第一」,與唐順之、王慎中並稱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吳水利錄》等。
終其一生的追求夢想之路
★ 歸有光自幼家境敗落,但他明悟絕人,奮發攻讀。九歲能成文章,十歲寫出《乞醯論》,二十歲補蘇州府學生員。
後來他參加鄉試卻連連落第,五上南京,榜上無名。
★ 嘉靖十九年,苦學十五載後,三十五歲的歸有光參加南京鄉試,主考官張治非常欣賞他,將其評為第二名舉人。隨後參加禮部會試。名落孫山。
之後連續參加八次會試,均鎩羽而歸。
★ 雖屢試不第,但歸有光已是上自經史,下至子集無所不博。還鄉後,他一邊讀書應試,一邊談道講學。四方學士紛紛慕名而來,一時間弟子滿門,海內學者文士皆稱歸有光為震川先生。
在此期間他接連失去長子、妻子。命途坎坷,厄運連連……歸有光卻愈加剛強不屈。面對生活的毒打,他從未屈服,始終傲骨錚錚!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亂。歸有光積極獻計獻策,寫下《備倭事略》、《論御倭書》、《上總制書》、《崑山縣倭寇始末書》、《海上紀事十四首》等。(愛國人士啊!)
★ 嘉靖四十四年,歸有光在六十歲這一年,終於!成為了!一名進士!(古籍君都快哭了……)
但!因是三甲進士,歸有光只能到僻遠的長興(一個豪強惡吏橫行,百姓苦不堪言的地方)當知縣。他依舊無所畏懼:著力教化,整治惡吏,平定冤獄。短短兩年,政績顯著,深受擁戴。
「當職謬寄百裡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撫養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薦,是非毀譽,置之度外,不恤也。」——《長興縣編審告示》(真的太剛了!!)
★ 隆慶二年,六十三歲的歸有光終因得罪豪強和上官,而被調任順德府(今河北邢臺)通判,管理馬政。
★ 隆慶四年,受大學士高拱、趙貞吉推薦,歸有光被升為南京太僕寺寺丞。後來又被首輔李春芳留在內閣,掌內閣「制敕房」,纂修《世宗實錄》,身列文學侍從之位。(春天終於來了)
★ 隆慶五年,歸有光因勞累過度,身染重疾。在六十六歲這年與世長辭。
成就—文學
★ 唐宋派大咖
歸有光認為秦漢文章雖好,但唐宋文章未嘗不佳,他與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因為前、後七子標榜「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已有盲目尊古的傾向。
他主張「變秦漢為歐曾」,屬文時應「出於意之所誠……非特求繪藻之工為文章。纚纚然觀美矜炫於世而已」(《答俞質甫書》)。
在詩論上,他認同的詩歌風格與唐宋派觀點亦是一脈相承:「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謠,憫時憂世之語,蓋大雅君子之所不廢者」。
★ 散 文
歸有光在散文領域成就極高,他的敘事散文生動細緻、情真意切、短小精悍。其代表作有《項脊軒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記》、《備倭事略》、《張貞女獄事》等。
(還記得《項脊軒志》嗎?這位也是「背誦並默寫全文天團」的一員!)
他的散文不僅博採唐宋諸家之長,還進一步擴大了散文題材。把日常瑣事引入向來嚴肅的「載道」之文中。如此,使得散文也可以情真意切,平易近人。他的一些敘述親人瑣事的短文,寫得樸素簡潔、悱惻動人。所以歸有光在當時一味摹古浮飾的散文領域中,開闢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在《崑山縣倭寇始末書》、《蠲貸呈子》等文中,如實記錄了倭寇作惡下的民間慘狀。在《書張貞女死事》等文中,揭露了惡霸橫行、吏治腐敗的現實。在《己未會試雜記》、《壬戌紀行》等文中,反映了民情世態。
「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 《歸公墓志銘》明•王錫爵(敢和張居正叫板的那枚狠人!)
成就—水利
在明代,太湖地區每三到七年就要發生一次水災。
經過縝密研究,歸有光認為吳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解決吳淞江的淤塞問題,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他反對排洩太湖水,因為「夫水為民之害,亦為民之利,就使太湖乾枯,於民豈為利哉!」他上書給當時的兵道、知府、知縣,闡述自己的治水主張。
他還搜集當時相關的水利文獻,著《水利論前》《水利論後》等,撰成《三吳水利錄》四卷,這些都是研究古代太湖水利情況的重要資料。
成就—文獻
歸有光與其夫人王氏,都極喜藏書,置書達數千卷。其藏書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琅玡王氏珍玩」、「一往情深」等。他輯有叢書《諸子匯函》,收錄94家著作,其收書之全乃是明前子類叢書之翹楚。
歸有光一生著述繁富,廣涉經史子集各部。他去世後,其子子寧曾輯其部分遺文,刻於崑山;其孫歸昌世與錢謙益遍搜遺文,細加校勘,編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間,曾孫歸莊又增益部分遺文,經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三十卷、別集十卷,共四十卷。收錄他的散文774篇、詩歌113首。今通行本為四部叢刊本《震川先生集》,底本為明常熟刊本。
軼 事
● 歸有光曾批評當時文壇領袖王世貞「妄庸」(耿直boy)!王世貞很不爽:「妄則有之,庸則未敢聞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貞也感到自己雕飾過甚,不及歸有光恬適自然。王世貞在《歸太僕贊序》中說:「先生於古文辭……不事雕飾而自有風味,超然當名家矣。」
● 一日,禮部侍郎諸大綬(狀元)回鄉宴請徐文長。從黃昏等到深夜,徐文長(就是那個明代大才子徐渭)才遲遲而來。問其緣由,說「避雨一士人家,見壁門懸'歸有光今歐陽子也',迴翔雒讀,不能捨去,是以遲耳」。諸大綬聞後忙命僕人取來那軸歸有光的文章,掌燈快讀,嘆賞不已,至於達旦。(看來「文人相輕」,其實是水平不夠的問題啊!)
圖片:來自網絡
古籍君按:
歸有光的一生,學習不止、奮鬥不息。他努力學習,想要實現滿腔的抱負。雖然屢試不第達數十年,也從未放棄。他的科考之路坎坷多難,從弱冠考到了花甲,從少年考到了老年,他堅持了四十年。在此期間,「震川先生」早已在文壇聲名鵲起,常有各路名流仕宦對他各種拉攏,想要提供幫助,但都被歸有光果斷拒絕。六十歲中舉進入仕途之後,他的正直剛強一如從前。在成人的世界裡,這份堅持和耿直多麼難能可貴。大抵只有這樣至真至純的人才能寫出《項脊軒志》那樣情真意切的散文罷!
館藏推薦:
●三吳水利錄:4卷,續錄1卷,附錄1卷(明)歸有光纂
民國十三年[1924] 上海 涵芬樓影印本(據蔣氏石印本)
涉聞梓舊叢書本、
●震川先生集:30卷,別集10卷(明)歸有光撰
民國十八年[1929] 上海 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四部叢刊初編叢書本
●震川先生集:30卷,別集10卷,附錄1卷(明)歸有光撰
民國二十五年[1936] 上海 中華書局鉛印本
四部備要叢書本
●震川先生集: 30卷,別集10卷,附錄1卷(明)歸有光撰
清光緒元年[1875] 常熟歸氏重刊本
●震川大全集:正集30卷,別集10卷,餘集8卷,補集8卷 ,附錄1卷
(明)歸有光撰
清嘉慶四年[1799] 玉錀堂刻本
●震川先生集:30卷,別集10卷,附錄1卷(明)歸有光撰
民國八年[1919] 上海 商務印書館影印本(石印)
(據康熙本,《四部叢刊》零種。)
●史記:130卷(漢)司馬遷撰(明)歸有光評點(清)方苞評點
清光緒二年[1876] 武昌張氏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