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由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韶關市委宣傳部、南雄市人民政府、始興縣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院線電影《老師,別哭》作為2020中國國際兒童電影展開幕影片在廣州中影南方國際影城流花店舉行了全球展映。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市南雄、始興的鄉村美景、淳樸民風在觀眾眼前徐徐展現。
宣傳海報。
時光流轉回2019年11月,《老師,別哭》影片攝製組走進我市,在南雄、始興兩地開展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拍攝。彼時,南雄大片金燦燦的銀杏葉與寧靜鄉村相映,為影片帶來悅目的色調,而故事中的那所學校,正是始興縣內有著百年歷史的桂山書院。金黃的銀杏、厚重的書院,為觀眾呈現了韶關的魅力。
影片:劇情走心 笑中有淚
該影片響應「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指導方略,聚焦廣東脫貧攻堅政策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講述了一群留守兒童和新來的支教老師從「不打不相識」到彼此溫暖,共同成長的故事。
影片截圖。
影片中,支教老師賈思婷與留守兒童「石頭」這對「冤家」在教學與生活中鬥智鬥勇的情節精準戳中觀眾笑點,影片開始不久,現場就傳出一陣又一陣的歡笑聲。而隨著故事的深入,已與孩子們建立起感情的賈思婷又不得不與這群淳樸可愛的孩子一起面對支教結束後的分離,這份離別的傷感隨著一幀幀畫面和一個個音符傳遞入觀眾的心裡。當放映大廳的燈光再次亮起時,不少觀眾眼中都泛起了淚光。走出影院的觀眾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影片的喜愛,期待該片正式上映後與親友再次觀看。
「片中年輕鄉村支教女教師通過詩歌、舞蹈將生活的美好希望傳遞給鄉村留守兒童,而孩子們勇敢堅強的品質,也在無形之中影響著這位年輕教師。」廣東珠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影片製片人劉佳笳介紹,該影片繼承了珠影多年來致力打造「小切口」「生活化」「具有鮮明嶺南特色」電影的優良傳統,希望透過年輕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溫情故事,向大眾傳遞在鄉村進行美學教育、價值觀教育、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扶貧扶智 成績出彩
所謂「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作為「扶貧先行官」的教育扶貧是關乎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我們在南雄,始興採風時,認識了部分留守兒童,他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他們口中,我們還聽到了很多他們與支教老師的感人故事。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就應該發生在這裡。」劉佳笳告訴記者,為了講好教育扶貧的故事,影片製作團隊在拍攝之前走訪了包括南雄、始興在內的多個鄉鎮,尋找創作靈感和拍攝場景,力圖給觀眾呈現一個最真實的支教故事。
一個個暖人的支教故事給了創作團隊源源不絕的靈感,同時也反映了我市真心實意做好教育扶貧的真實情況。記者從市扶貧辦了解到,一直以來,我市各級扶貧和教育部門主動履責,積極溝通配合,認真抓好教育幫扶政策和幫扶舉措的落地兌現。在過去5年間,我市學生資助工作連續位列全省第一,精確對接了教育最貧困群體。
在教育補助落實方面,自2016年以來,我市8個學期累計足額發放貧困生補助12.24萬人次,發放率為100%。
村景:美不勝收 深藏底蘊
一年前,影片拍攝期正值南雄銀杏染秋時節,影片中也完美展示出「嶺南銀杏之鄉」獨特的自然風光。一年後的今天,南雄的銀杏再次為粵北的深秋渲染出一片金黃。
影片截圖。
而南雄亦積極借力域內銀杏資源,發展生態旅遊,大力打造「銀杏染秋」旅遊品牌。2014年起,通過每年舉辦銀杏文化旅遊節,提升旅遊知名度,推動南雄銀杏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一周前,2020廣東銀杏文化旅遊節在南雄市帽子峰旅遊景區開幕,活動現場杏葉金黃、熱鬧非凡。
今年,景區在以往自然觀光銀杏風景的基礎上,增加了鹿棲谷、凌江遊船、珍稀動物科普展等遊玩項目,滿足遊客多樣化的出行需求。此外,為方便遊客觀賞銀杏,文化旅遊節結束前(12月20日前),南雄汽車站開通了南雄市區至帽子峰景區的旅遊觀光專線車,每天早上、中午、下午三趟往返。
除了美景,我市的鄉村還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影片中學校的取景地正是位於始興縣隘子鎮建國村的桂山書院。該書院建於清道光十年,因古時其所在山上生長著許多桂樹,故稱「桂山書院」。據介紹,上世紀七十年代前書院一直作為隘子鎮建國小學辦學場所。1990年,其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總面積1203.3㎡,遵循地勢天然坡度按地形前低後高的建築布局設計,是一座青磚、黛瓦、實木構築的二面坡四合院式書院。書院獨特的結構對研究清代建築具有較高價值。
作者:韶關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俊 攝影報導
編輯:鄧婷
責編:陳雲飄
【來源:文化韶關】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