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部戰區海軍某登陸艦大隊組織艦艇編隊在東海某海域探索,不同戰場環境下綜合對抗整體防禦等戰法訓法,在連續多天訓練中艦艇編隊圍繞十多個實戰化科目展開訓練,提升了艦艇編隊在複雜戰場環境下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
在新聞畫面中多種型號的登陸艦艇各顯神通,可能有人會好奇一場登陸作戰怎麼需要這麼多種艦艇,為什麼兩棲攻擊艦跟航母長得差不多卻被歸類為兩種不同的軍艦?這裡我們就講講海軍中航空母艦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這些軍艦有什麼不同,職能上如何劃分從外觀上看,航母和兩棲攻擊艦最接近都擁有一個供飛機起降的巨大的直通甲板,現代新建的兩種軍艦艦島都位於右側,兩種軍艦都以搭載的艦載機作為主要武器,不同之處在於航母屬於艦載機專精。
由於甲板長度較長且配備有彈射器滑躍甲板,攔阻索等輔助設備或設計航空母艦可以搭載完整的航空編隊,從多用途戰鬥機到大型預警機可以擁有不輸陸基起飛的空軍編隊的打擊能力,而兩棲攻擊艦一般用於在敵方沿海地區進行兩棲作戰時在戰線後方提供空中與水面支援,除美國外絕大多數國家的兩棲攻擊艦艦載機,都是直升機而且兩棲攻擊艦除艦載機外,還要有木艙可裝載登陸艇和兩棲車車輛,船塢登陸艦與兩棲攻擊艦的作戰場景一致,因此搭載裝備也基本相同都是在兩棲作戰中利用艦載機燈不艇和兩棲車輛向陸地輸送人員和裝備,但區別在於船塢登陸艦沒有直通甲板只在中後部設有甲板用於停放飛機。
所以綜合來看三種軍艦可以如下簡單區分,首先專業搭載艦載機從空中發起對敵方海陸空攻擊的是航母,在航母的基礎上弱化一定的航空能力,增加由海向陸進攻能力和人員裝備投送能力,可以劃歸兩棲攻擊艦而在兩棲攻擊艦的基礎上進一步弱化空中作戰能力,強調海上和由海向陸作戰能力的可以劃歸為船塢登陸艦,當然這種區分方式適用於通常情況各國海軍也會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製造一些奇葩軍艦。
例如為了規避和平憲法日本海自建造了出雲級日向級等所謂直升機護衛艦其實外觀上看這就是航母,而日本也承認了在今後的防衛大綱中已將出雲級驅逐艦改裝為航母提上日程,日本這樣欲蓋彌彰的行為也側面反映出了兩棲攻擊艦與航母之間有很多技術互通之處,美國建造的美利堅級大型兩棲攻擊艦排水量高達45000噸可搭載20架以上的F35B戰機,這樣的戰鬥能力甚至超越了很多國家的正規航母。
可見即使是兩棲攻擊艦也不意味著技術指標就比航母低,甚至一些國家由於財力有限兩棲攻擊艦這種多任務的屬性成為他們海軍的唯一選擇,中國海軍從一艘航母都沒有到如今兩艘正規航母服役一艘再艦兩棲攻擊艦和萬噸大區,也從零到排隊準備下水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悄悄超越了英法俄緊隨在美國海軍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