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愛情羅曼史《莎翁情史》

2021-01-08 娛樂大花哥

《莎翁情史》是環球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的愛情電影,影片由約翰·麥登執導,託德·斯託帕德和馬克·諾曼聯合編劇,約瑟夫·費因斯、格溫妮絲·帕特洛、傑弗裡·拉什等聯袂主演。該片於1998年12月3日在美國上映

影片以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的人物軼事及其浪漫的愛情史,並點出其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主因及過程。

影片於1999年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十三項獎項提名,並最終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

劇情介紹

編輯

莎翁情史(5)1593年的夏天,倫敦劇場界的閃亮新星威廉莎士比亞面臨一個重大的危機,他失去寫作的靈感,那是伊莉莎白一世的時代,充滿多彩多姿的娛樂和趣事,偉大的莎翁卻江郎才盡,不管他用什麼方法,不管劇場老闆和債主給他多大的壓力,他就是沒有創作下一齣戲的靈感和動力,這齣戲叫作「羅密歐與海盜之女桃絲」。

莎士比亞需要一名女神激發他的靈感,沒想到現實生活竟然反映他的創作,他愛上一個女孩,並將他帶入他自己寫的戲劇之中。

一位名叫薇奧拉的小姐不顧當時女人不能粉墨登場的禁令,假扮成男人,前去劇場為莎士比亞試演,不過年輕的莎翁很快就發現她是女人,他們倆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湧,將他們的愛情付諸成文字,薇拉成為他生命中的茱麗葉,而他這個羅密歐也找到生存的意義。

可是莎翁的運氣沒那麼好,雖然他下筆如神,可是他卻得面對薇奧拉必須嫁給魏瑟爵士的殘酷事實。

在一場身份混淆、錯綜複雜的烏龍鬧劇中,大吃乾醋的丈夫和老婆的情人決鬥,私訂終身的情侶偷偷調情,而年輕的莎翁不但得為他的劇本想出完美的結局,也得為他自己的愛情找到快樂的結局。

角色介紹

編輯

莎士比亞(約瑟夫·費因斯 飾)倫敦劇場的閃亮新星,伊利莎白一世的時代,充滿多採多姿的娛樂和趣事,他卻卻江郎才盡,不管他用什麼方法,不管劇場老闆和債主給他多大的壓力,他就是沒有創作下一齣戲的靈感與動力。

薇拉夫人(格溫妮絲·帕特洛 飾)不顧當時女人不能粉墨登場的禁令,假扮成男人,前去劇場為莎士比亞試演,後與莎翁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湧,將他們的愛情付諸成文字,薇拉成為他生命中的茱麗葉,而他這個羅密歐也找到生存的意義。

菲利普亨斯洛(傑弗裡·拉什 飾)南班克玫瑰劇團的老闆,劇院的經營狀況已額頻告急。劇院門前的確行人稀少,為了等待莎士比亞重新修改劇本,他已經已負債纍纍,債主傳來消息。如果近期內一切仍沒有改現,那麼非但劇院面臨破產.連大家的生命都有危險,所以給莎士比亞施加重重壓力。

影視原聲

編輯

專輯封面《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MP3!]

專輯中文名: 莎翁情史

專輯英文名: Shakespeare In Love

藝術家: Stephen Warbeck

資源格式: MP3

發行時間: 1998年12月08日

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專輯介紹:

曾為《鋼琴師》、《跳出我天地》等歐洲名片譜寫過電影配樂的英國新進作曲者Stephen Warbeck以其擅長的古典劇作筆法,既吸取了古典配樂上的歡快與幽默,又努力向時尚的劇情烘託靠攏。本片的配樂一直都維持了一股宮廷電影應有的典雅高貴。音樂一路描繪著劇中人物的情感變化。影片從昂揚的「The Beginning of Partnership」揭開序曲,一路細膩且生動地描繪著劇中人物的互動悲喜,到 「News of Marlowes Death」及「The Play Part II」的深沉情緒中,緊密交織的古典交響曲式,慢板的鋼琴曲及女高音Catherine Bott跨刀吟唱無一不緊扣人心。本片配樂曾獲美國奧斯卡和英國電影學會獎最佳原著音樂的榮譽。

專輯曲目:

01. The Beginning Of The Partnership

02. Viola's Audition

03. A Plague Of Both Your Houses

04. The De Lesseps' Dance

05. A Daughter's Duty

專輯封面06. In Viola's Room

07. A New World

08. Love & The Rehearsal

09. The Arrival Of Wessex

10. Greenwich

11. The Brawl

12. News Of Marlowe's Death

13. Love & The End Of The Tragedy

14. The Missing Scene

15. The Fight

16. The Play & The Marriage

17. Wessex Loses A Bride

18. The Prologue

19. The Play (Part I)

20. The Play (Part II)

21. Curtain Call

22. Farewell

23. The End

幕後製作

創作緣起

朱迪·丹奇飾演的英國女王(3)雖說《莎翁情史》的劇本出自編劇託德·斯託帕德和馬克·諾曼之手,可其最初的創作靈感卻直接源於後者之子扎瑞克·諾曼的奇思妙想。1989年,正在波士頓大學學習伊莉莎白時期戲劇的扎瑞克掛電話給父親,稱自己靈機一動萌生了一個奇特的電影構思,影片主人公正是置身於伊莉莎白時期劇院的青年莎士比亞。老諾曼承認兒子的想法很棒,卻一時不知從何入手。兩年後,經過忙裡偷閒的長期醞釀,諾曼終於理清了故事主線,那就是如果莎士比亞在創作不朽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期間遭遇了才思枯竭會怎樣?又是什麼讓這位年輕詩人產生了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靈感?諾曼解釋說:「通過《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找到了自己的聲音。這篇傳世傑作的獨特之處在於類型的融合,一個愛情故事和喜劇最終演變成一個讓人柔腸寸斷的悲劇。我開始想知道他的創作構思是緣何而起。」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諾曼想到讓莎士比亞愛上了一個女扮男裝登臺表演的女子,「因為莎士比亞已經成婚,」諾曼說,「所以他勢必經歷過風花雪月,而《羅密歐與朱麗葉》中肯定會有他親身經歷的影子。」作為諾曼的鄰居,著名導演愛德華·茲威克很快得知了諾曼的構思,並將其引薦給環球影業主席凱西·希爾沃,功夫不負有心人,獲得認可的諾曼終於開始著手創作劇本。製片方後來又找來託德·斯託帕德參與創作劇本,從而將他對當時歷史和戲劇的看法融入影片故事。斯託帕德曾根據《哈姆雷特》中的兩個小人物自編自導了1990年的《羅森·格蘭茲與吉爾·登斯頓之死》,自然對莎士比亞的作品輕車熟路。

儘管兩位編劇的成果贏得了熱切好評,可1993年初定由茲威克執導的首次籌拍卻意外夭折,不過諾曼、斯託帕德和茲威克始終堅信《莎翁情史》的拍攝只是時間問題,就像歷盡磨難終於上演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這部《莎翁情史》遲早會登上大銀幕。

伯樂出手

莎翁情史》劇照(3)1996年,正在籌備《燃情歲月》的茲威克將本片劇本推薦給米拉麥克斯影業公司的聯合主席哈維·韋恩斯坦,後者看過劇本立即決定投拍。哈維認為《莎翁情史》會成為米拉麥克斯的裡程碑,而他們不但要出錢買下劇本,還要支付環球影業已經完成的前期製作費用,在當時,米拉麥克斯從未下此血本拍攝一部電影。哈維找來多位公司上層共同致力於本片,其中包括他的弟弟鮑伯·韋恩斯坦、高級副總裁朱莉·戈爾茨坦和執行副總裁唐娜·吉利奧蒂,眾人一致認為《莎翁情史》是他們前所未見的好劇本。

由於愛德華·茲威克已經開始籌拍《緊急動員》,所以製片方只得另謀導演人選。與此同時,韋恩斯坦正因《布朗夫人》而對導演約翰·麥登產生了濃厚興趣,該片與《莎翁情史》主題相似,而且贏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和如潮好評,韋恩斯坦相信麥登是執導本片的理想人選。麥登認為本片劇本是16世紀與20世紀的結合產物,他說:「這部劇本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其撲面而來的幽默感,這個故事充滿驚喜,而且一浪高過一浪。將這位舉世聞名的文學泰鬥塑造的如此頑皮、幽默而又毫無惡搞之意相當有吸引力。劇本中的又一亮點就是精彩、巧妙而又易懂可信的對白,實屬獨一無二的大融合。」

為影片加分的布景

《莎翁情史》人物服裝參照(3)為了在片中呈現出繁榮奢華與窮困潦倒並存的16世紀倫敦,麥登請來馬丁·柴爾斯任影片藝術指導,後者回憶說:「我們不但要建造玫瑰劇院,還要悉數展現劇院周圍的其他建築。當時的建築已經所剩無幾,而僅存的伊莉莎白時期建築也被喬治王和維多利亞時期建築環繞,所以我們必須從零開始。」柴爾斯深知影片不需要嚴格遵從史實的原景重現,而是要用想像力捕捉到時代的精髓,他說:「我一直在提醒自己,這不是一部紀錄片,可以充分發揮我們的想像力,我們希望片中景觀能讓你相信那是人們曾經真正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而且這一切是在不經意間流露。」經過長達數周的苦心鑽研,柴爾斯帶領由115人組成的建築團隊開始在謝伯頓製片廠後院的園藝苗圃搭建影片布景,他們僅用8周便完成了17座建築,其中包括兩個劇院、多條蜿蜒曲折的小巷、一家妓院、一家旅店、整個市場和莎士比亞的住所。作為競爭莎士比亞新作的兩大劇院,玫瑰劇院和幕帷劇院在影片故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對柴爾斯而言,這兩家劇院的鮮明對比尤為重要,因為伊莉莎白時期的舞臺劇注重劇院設計,絕沒有兩家劇院是完全相同的。由於對當時玫瑰劇院的記載嚴重不足,所以柴爾斯在設計中充分融入了自己的想像。

拍攝花絮

在影片開頭為英國女王上演的劇目是《維羅納兩紳士》(Two Gentlemen of Verona)。

在片中扮演伊莉莎白女王的朱迪·丹奇非常喜歡片中玫瑰劇院的全尺寸布景,影片殺青後,米拉麥克斯將整座布景送給丹奇。

在影片開拍的6年前,朱莉婭·羅伯茨曾是扮演維奧拉的最初人選,她曾飛赴英國力勸丹尼爾·戴-劉易斯擔綱扮演莎士比亞,可後者因要出演《因父之名》而予以回絕,於是環球影業放棄了本片的拍攝計劃。

製片方曾考慮由肯尼思·布拉納、朱迪·福斯特、梅格·瑞恩和薇諾娜·瑞德主演本片。

由於試映時觀眾對影片結尾褒貶不一,所以製片方在1998年11月重拍了莎士比亞與維奧拉的最後場景。

在拍攝延誤期間,肯尼思·布拉納和凱文·雷諾茲都曾有望執導本片。

在《鐵達尼號》大獲成功之後,凱特·溫斯萊特曾拒絕扮演片中維奧拉。

朱迪·丹奇憑本片摘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而她的出場時間只有短短8分鐘,在她之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的最短出鏡紀錄是6分鐘,獲獎者是出演1976年《電視台風雲》的比阿特麗斯·斯特雷特。

穿幫鏡頭

時代錯誤

莎翁情史-劇照1.在1590年代,威塞克斯擁有「美國菸草種植園」。有菸草種植園和英國殖民地在美國在1590年代。洛亞諾克殖民地在北卡羅來納州(稱為維吉尼亞州)失敗的1587年,和菸草單作直到1607年之後才開始在維吉尼亞州。製片人知道這一點。

2.中提琴聽到雞叫,指這是一隻公雞。公雞不是記錄在1772年之前,這個詞據說是一位美國貨幣避免舊詞的關聯。即使在今天它在英國很少使用。

連續性

1.當羅密歐喝了毒藥,他第一次打開瓶子,說什麼他說,下一個鏡頭中他又打開一瓶飲料的東西。

事實錯誤

1.菲利普Henslowe(傑弗裡拉什)被描述為被不斷的債務,然而事實恰恰相反——錢貸款是他的一個職業。製片人知道這一點。

2.威廉·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被普遍認為是在1595年或1596年首次執行。莎士比亞在愛(1998)在1593年執行,但這是歷史「秘密」的一部分,這部電影是「發現」。

8電影評價

編輯

《莎翁情史》男主角約瑟夫·費因斯(3)莎士比亞與維奧拉的愛情,起源於一場漫長的追逐。當維奧拉假扮成一個男子前來應徵演員的時候,莎士比亞似乎有所察覺,他試圖攔住這個化名湯瑪士.肯德的「男子」,但心中早已暗藏的仰慕之情卻使得「他」如同受驚的鳥兒一般落荒而逃。

他們追逐著路過人群路過街市,路過繁花似錦,路過碧水藍天。那些急促的腳步與心跳一同起伏,飛翔的海鳥成為這場愛情最好的見證人。

深夜狂歡,他們跳過一場圓舞。燈火輝煌音符燦爛,洶湧人潮迂迴輾轉。彼時你情我願,那些突如其來交匯的眼神,在愛情的記憶中定格,從此永恆。

《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最經典的場景也演變成莎士比亞的真實經歷,對懲罰的恐懼終於抵不過內心潮水般巨大的思念。當他站在紫藤花的陰影裡,對著心中的女神傾訴衷腸的時候,她在陽臺上默默含笑,美麗不可方物。那些傾慕的句子聽起來絲毫不覺矯揉造作,反倒像是早已在睡夢中演繹了千百回。這是獨屬於愛情的奇蹟,即使此前他們只見過一次面。

當然,像任何一部以此為主題的影片那樣,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註定了將要經歷種種波折,而無法一帆風順。由於父親的貪婪,維奧拉被迫下嫁韋塞男爵。她在給莎士比亞的書信中悲苦地寫道:「請你忘記我。這是女皇的旨意,是身為女皇子女應盡的義務。」的確,在那個女性連表演的權利都缺失了的時代,貴族女子與底層劇作者間的愛情是如此難以為世俗所容忍,何況還有女王的命令在。於是,這對戀人之間終於有了一條看似無法逾越的鴻溝。

《莎翁情史》女主角格溫妮斯·帕特洛(3)導演試圖在電影中著力探討的話題在此也表露無疑。那就是,真正的愛情是否強大到足以戰勝階級和權利。

在父母出遊的三個星期裡,維奧拉一如既往地前往劇院進行排練,愛情在隱秘的角落裡繼續滋長。而後她的身份被拆穿,劇院面臨被查封的命運,由此進入影片最後一場長達三十分鐘的戲,講述《羅密歐與茱麗葉》初次上演的情境。鏡頭始終在劇院內部與迫近的軍隊間快速跳轉,壓抑音樂與高亢念白共同營造出步步危機。導演看似不經意刻畫劇場裡部分人們誠惶誠恐的反應,以此暗示女王的到來。他始終是仁慈的,毋寧說依然懷抱夢想,因而他最終交給所有人一個肯定的回答。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讓人愉悅:《羅密歐與茱麗葉》獲得空前成功,維奧拉如願以嘗與男爵解除婚約,莎士比亞得到女皇的另眼相看。唯一的遺憾是,維奧拉最終離去,他們終於沒能走到一起。作為一部劇情片,也許這樣才是最合理的結尾——不悲傷,依舊有希望。只是當這場純粹得義無返顧的愛情終於上升為每個觀眾內心的信仰時,即使我們大可不必思量這段一見鍾情的愛情是否真實,不必懷疑一個美麗女子何以混跡於大堆男人之中而不被發現,甚至不必在意女主人公的髮型為什麼總是能夠完美地換來換去,卻無法不感嘆,一場愛情何以無法完美無缺。

影片《莎翁情史》在1999年獲得十三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影片」在內的六項大獎,約翰.麥頓居功至偉,一眾優秀演員也功不可沒。

《莎翁情史》主演傑弗裡·拉什(3)約瑟夫.範恩斯曾是英國莎士比亞皇家劇院的著名演員,幾乎演遍了所有莎翁名劇,被譽為「渾身充滿了莎劇氣質」的演員,正是因此,他在影片中的塑造的莎士比亞才具有了那種充滿魅力而又真實可信的氣質。

奧斯卡影帝傑弗裡.拉什的人物塑造功力再次令人嘆為觀止,他飾演的滑稽可笑的劇院擁有者看似無關緊要,實質上卻對整部影片的風格定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憑藉女皇一角得到「最佳女配角」的老戲骨朱迪.丹奇,她實在不需要任何一座獎項的肯定,她的表演就是一切,而這個影視上少見的,有些飛揚跋扈卻又不怒自威的英國女皇形象,也將由此載入影史。

甚至連大花瓶本.阿弗萊克都貢獻出了自己有史以來最具感染力的一次表演。

至於憑藉此片封后的格溫妮絲.帕特洛,雖然一貫被認為是奧斯卡歷史上學院派最大失水準的選擇,但我寧願相信,這並不是由於評委們「老眼昏花」,而僅僅出於某種嘉獎。當維奧拉第一次前往劇院,與臺上演員一同吟頌著讚美愛情的美好詞句時,你可以看見她的眼睛裡,有瞬間迸發的奪目光芒。她可以立場堅定地拒絕男爵的求婚,她可以為了信仰當面頂撞女皇。你知道你終將愛上這女子,這視愛情為一切的純白靈魂。

值得一提的是,格溫妮絲.帕特洛於數年前嫁給了酷玩樂隊的主唱克裡斯.馬丁,那是一個真正才華橫溢的英國詩人。

《莎翁情史》主演湯姆·威爾金森(3)莎士比亞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作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編劇利用史料的空白,提出一種大膽假想。莎翁年代的舞臺只有男演員,不用女演員,就像我國以前的京劇。欣賞該片需要大量文化背景,影片中還故意設置了許多「違反真實」的「穿幫細節」,製造出一種自嘲式幽默以及跟現實的紐帶。片中演員均有一流的表演,帕爾特洛的維奧拉和丹奇的女王尤其值得稱道。影片劇情峰迴路轉、臺詞風趣睿智、風格神採飛揚、內容豐富多彩,它藉助莎翁的戲劇方式描寫莎翁的生平事跡,中間還穿插著莎翁名劇的精彩片斷,最後自己也取得了近乎莎劇的成就。本片榮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7項大獎。一般認為,它將古裝文藝片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1999年南加州大學的電影系學生拍攝了一部八分鐘的短片,叫做《戀愛中的盧卡斯》(George Lucas in Love),用相同的套路表現當年大師兄盧卡斯創作《星球大戰》的情形,十分爆笑。

相關焦點

  • 《莎翁情史》任何時代都需要皆大歡喜的愛情
    《莎翁情史》的編劇們,大膽的假設了,莎士比亞在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所發生的婚外情故事。讓生活在文藝復興時代的莎士比亞,更能夠讓我們現代人所理解。不過奧斯卡最佳,依舊堅定的秉持著婚外戀必須死的傳統。讓莎士比亞和「朱麗葉」的化身薇奧拉,分道揚鑣。這種對於傳統和主流的堅持,是非常重要和可取的。這一表態,也算是為當時鬧的沸沸揚揚柯林頓性醜聞,擺明了奧斯卡官方的立場。
  • 莎翁情史:莎翁浪漫的愛情,成就了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從莎士比亞的語言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她對美好愛情的追求。是那樣熱烈,又是那樣的痴狂!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他長期一人居住在倫敦20年精心寫作和演出。他當過馬夫、雜役,做過演員、導演、編劇,也成為了劇院的股東。享譽世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誕生,也許能從影片《莎翁情史》中找到答案。
  • 《莎翁情史》:最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在某次外國文學課的時候,教授講到莎士比亞,為了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莎士比亞,乾脆大屏幕放起了電影《莎翁情史》,又名《戀愛中的莎士比亞》。 雖說《莎翁情史》的劇本出自編劇託德·斯託帕德和馬克·諾曼之手,可其最初的創作靈感卻直接源於馬克·諾曼的兒子扎瑞克·諾曼的奇思妙想。
  • 《莎翁情史》:值得一看
    從整部電影而言,能以莎士比亞的情史出發,將莎翁的愛情脈絡、《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製作、當時的戲劇界的地位背景以及種種巧合安排得當,而且絲毫無違和感。 將莎士比亞與維奧拉的愛情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製作相結合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亮點。
  • 《莎翁情史》:最美的愛情只存在於文藝作品中
    《莎翁情史》,又譯為《戀愛中的莎士比亞》,講的是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創作過程,不知道真實性有多高,但可以肯定的是,能寫出這部經典愛情之作的莎翁本人不會缺少愛情。男主角約瑟夫費因斯儒雅而憂鬱的氣質很適合。
  • 被稱之為最不值得奧斯卡獎的電影,《莎翁情史》評分僅7.3
    歡迎大家來到政妹妹說電影,我想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部電影是曾經在奧斯卡最佳金像獎的追逐中打敗過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電影——《莎翁情史》,因此也有很多人為《拯救大兵瑞恩》所不值,更有人說這大概奧斯卡最大迷案之一。喜歡莎士比亞的人都會稱之他為莎翁。
  • 《雲中影評》:電影《莎翁情史》1998約翰麥登
    《雲中影評》:電影《莎翁情史》1998約翰麥登--雲中影評,點擊即止發布年份:個人推薦(10人以上):6.8這部電影於上映,旨在聚焦於莎士比亞,他幾乎把情節編成這樣:莎士比亞年輕時不羈,經常為寫作而做一些放蕩的事情,有一次遇到了女扮男裝這個愛戲劇的貴族表演的女主角
  • 你沒看過的莎翁情史 | 讀者福利
    今天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也是莎翁誕辰456周年,這位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作家,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呢?沒有任何劇團工作經驗的莎士比亞邊在劇院做馬夫和雜役邊開始嘗試寫作,後來進入劇團,經歷了從演員到導演,最終成為編劇的漫長蛻變。到1590年底,莎士比亞已經成為倫敦頂級劇團「內務大臣供奉劇團」的演員和編劇,很快,頗有經商頭腦的莎士比亞順利入股劇團,成為股東。
  • 用不一樣的態度看《莎翁情史》
    半露酥肩嚮往著自然淳樸的愛情佇立在窗前完全是融合了性感和純真的風情,唇邊的一絲微笑半是張狂半是羞澀的期待著月光下的愛人乘詩破句踏戲而來。在最美好的靜待的歲月,連點點憂愁都化作了不知名的風情。戲中的她是她,他是他,而戲外的她卻是他,他倒像是個局外人,看著自己的劇作由心愛的女人演繹。儘管舞臺上的她光彩奪目聲情並茂,可只有私會下的他們才真正理解劇本中的一字一句是如何的發自內心。
  • 莎士比亞先有女兒,後有龍鳳胎,遺囑中只給太太「一張次好的床」
    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莎翁情史》是環球影片公司1998年出品的愛情電影,影片以莎士比亞創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講述了一代文豪莎士比亞的的人物軼事及其浪漫的愛情史,並點出其創作莎翁情史一位名叫薇奧拉的小姐假扮成男人,前去劇場為莎士比亞試演,莎翁也發現了她是女人,他們倆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湧噴薄而出,將他們的愛情付諸成文字,他就是戲中的羅密歐
  • 家長和孩子為什麼要讀莎士比亞的作品?(莎翁作品集)
    用這句經典臺詞,來引出今天的主角:莎士比亞。在華人世界,大家尊稱他「莎翁」。 莎士比亞,一個地球人皆知的劇作家。維基百科是這樣描述的:莎士比亞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語作家」,沒有之一。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在英國斯特拉特福。
  • 莎士比亞慣用雙胞胎手法,看起來是安排,側面反映莎翁現實生活
    想必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並知道這句話出自於《哈姆雷特》,更知道這部偉大的歌劇是出自莎士比亞之手。莎翁這位用筆徵服這個世界舞臺的天才,用儘自己的才華,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色彩,很多人看不透莎翁,但其實在每一部他的巨作中,都有他生活的足跡。就說莎士比亞慣用雙胞胎手法,看起來是安排,側面反映莎翁現實生活。
  • 為什麼要學習莎翁十四行詩?一起探尋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前世今生
    王小波曾經援引過一個英國老太的評語:沒有讀過莎士比亞,沒有背過彌爾頓的人根本不配英語寫作。多麼學究氣的話卻暗示了莎士比亞作品在英語文學上地位和重要程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這就需要我們「沿波討源」,也就是說學習莎翁的作品我們要從他所處的時代開始...
  • 莎翁逝世404周年,走吧,一起去感受英國文化血脈
    跟隨 莎翁的腳步,踏上這趟通往埃文河畔斯特拉特德鼓舞人心之旅。 讓我們準備好羽毛筆、十四行詩和長絲襪,深入研究莎士比亞的世界。在這次旅行中,可以通過生命、愛情和死亡來了解和講述 英國最優秀的作家的故事。
  • 葛倫克蘿絲:葛妮絲派楚莎翁情史奪後沒道理
    1999年葛妮絲派楚(Gwyneth Paltrow)憑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奪得最佳女主角大獎,儘管她之前已經拿下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等前哨戰的獎座,還是有很多人認為她是爆冷封后,認為當屆其他入圍者更有資格獲獎。
  • 安妮海瑟薇400年後再與莎士比亞相愛?原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這時候影爺就不由得想到之前看過一部關於莎士比亞的電影——《莎翁情史》影爺個人覺得這部影片跟《羅密歐與朱麗葉》有點相似之處,但這不是一部關於莎士比亞的傳記,因為在歷史中是找不到他跟微奧拉這位貴族小姐的愛情經歷
  • 讀懂了莎士比亞,你人生的困惑,他都有解藥
    來源:中國經營報熟讀莎士比亞作品的人,確實可怕——優秀得可怕!如果列一個莎翁忠實讀者清單,上面會寫滿如雷貫耳的名字:歌德、狄更斯、雨果、邱吉爾、霍金、魯迅、金庸……歌德說:我讀到他的第一頁,就使我這一生都屬於他了。
  • 永恆的莎士比亞
    習大大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喜愛之情可見一斑。幾百年來,莎翁的作品滋潤著億萬人的心田,他筆下的人物和優美的詞句滲透於英美文化的每個角落。   今天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紀念日,因為看重這個「大日子」,英國幾乎以慶祝女王九十大壽的規模,來紀念這位國寶級人物。 而對於我們來說,紀念莎翁,最好的方式便是閱讀他的作品。
  • 莎士比亞有一首愛情詩,能讀懂一半,你也可以稱為半個情聖了!
    可有些時候,想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還得擁有點情商、還得真情流露出對愛情的迷戀。例如;莎士比亞有一首愛情詩,能讀懂一半,你也可以稱為半個情聖了!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華人社會常尊稱為莎翁,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當時人文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
  • 跨越世紀的愛戀:莎士比亞與其妻安妮·海瑟薇在21世紀再次相遇?
    【導讀】:你會羨慕甜甜的戀愛嗎,你會渴望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愛情嗎?這一篇文章喵喵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一段跨越世紀的愛戀」,他們的愛情故事可不是影視劇,是真真實實存在的!21世紀的安妮·海瑟薇與「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大多數女生小時候也會幻想灰姑娘與白馬王子的故事,但他們終究是童話故事。我們生活中似童話的愛情故事也不盡少數,而那些從「童話」變成「泡影」的也不盡少數。若問道怎樣才能收穫美好的愛情呢?好多人都會說:多走走,多看看,相信自己的心,愛情總會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