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壺,「智能」這陣風裡不冷不熱的一個智能概念。對於喝水這些智能水壺們都做了些什麼,又做得怎麼樣,這裡選了三個產品做一個不完全的對比。
BluFit
一年多前,BluFit 在 Indiegogo 上以失敗謝幕,期滿時只籌到了目標的一半。BluFit 的蓋子裡裝有一枚藍牙晶片、水量感應器、可充電電池,可續航 7-10 天。
BluFit 提供的功能與其他眾籌成功的產品沒什麼區別,只是輸在了設計和體驗,無論是 UI 還是水壺的「小蠻腰」造型都不夠精緻,配色方案也顯得頗為凌亂,重點不突出。另外,水壺作為一個不怎麼受關注的日用品,一旦出現幾次因沒電而無法使用的情況,一秒鐘就失去了智能的光環。
HydrateMe
大概功能與實現方式與 BluFit 無異,都是在水壺蓋子上裝上了傳感器和藍牙晶片,不同的是HidrateMe 採用了紐扣電池,續航超過 1 年,這點必須好評。
似乎是吸取了 BluFit 的教訓,團隊在設計上下了一番功夫。水壺本身採用了富科技感的多面體造型,零部件結構都整合在了壺蓋裡,簡潔而有格調。水壺和 app 的配色都不錯,選擇了清新路線而且各種顏色能成體系,也就是說,把所有顏色的產品放一起也毫無違和感。
Trago
前兩個產品,無論是顏色和形狀都是中性偏陰柔的路線,Trago 黑色的壺蓋和不鏽鋼的水壺則選擇了更為陽剛的路線。「智能」的文章還是做在了壺蓋上,不過 Trago 的科技感更足,它用上了聲波技術來監測水的餘量。為了酷,能耗就漲了起來,即使用兩顆紐扣電池供電,續航也只有六個月,比 HidrateMe 短一半。
Trago 很討巧地使用了標準尺寸壺蓋,讓用戶可以為智能水壺蓋配上自己喜歡的款式,也能在幾種不同用途的水壺之間快速切換。app 方面,Trago 提供了一個與好友比賽的榜單功能,讓你實時看到自己與好友的喝水進度。另外 app 也支持與其他智能穿戴設備的互聯,Trago 支持 Myfitnesspal、Apple Health 和 Under Armour Record 等健康數據平臺,讓用戶可以在 Nike+ 和 Apple Watch 上跟蹤自己的飲水量。
小結
功能都是類似的,傳感器讀取喝水量,與手機同步提醒用戶喝水。BluFit 做出了功能型產品,HidrateMe 在視覺上做了大幅優化,而 Trago 又在用戶體驗上技高一籌。
其實「提醒喝水」是個不錯的功能,但作為單一賣點分量不足。今天的「智能」,很快就會成為低調的基本功能,因此僅僅能查看喝水進度的 app 吸引力是遠遠不夠的。
對於水壺這個隨身日用品,智能是個不錯的屬性,但最終還是得好用、好看才能讓消費者慷慨解囊。
【來自 愛範兒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