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被送上斷頭臺時,不慎踩了劊子手的腳,她下意識地說對不起

2020-12-16 魚羊秘史

看過《鐵達尼號》的朋友都知道裡面被稱為「海洋之心」的項鍊,而關於「海洋之心」是否真的存在的問題,人們也許會有所懷疑。其實,它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而瑪麗安東尼特就是它的曾經擁有者。

01

瑪麗安託瓦內特,是路易十六的王后。1755年生於維也納,是羅馬帝國弗蘭茨一世和奧地利女皇瑪利亞特裡薩最小的女兒,從小受盡寵愛,卻難逃政治聯姻的命運。11歲就被求婚,14歲嫁給路易十六,成為他的王太子妃。

在她還是孩童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個傳說:當莫扎特為皇家表演音樂會後,女皇甚是喜歡,問他想要什麼獎勵,他說:「希望在婚禮上與女皇最小的女兒親嘴。」瑪利亞被逗樂了。

瑪麗雖然自小接受皇室宮廷的教育,但是性子裡仍有孩兒般的淘氣。在學習上跟普通小朋友一樣,不愛學習,常常逃課。所以,她法語很差,歷史也沒學好。她的老師也曾說過,瑪麗喜歡玩樂,不喜歡思考。

儘管瑪利亞很寵愛這個小女兒,但也沒有忽視她的教育問題。尤其是個人修養方面,畢竟作為皇室貴族,禮儀方面是不能落下的。

02

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瑪麗安託瓦內特成為王后。此時19歲的她,性子仍然是天真爛漫,喜歡玩樂,熱衷舞會、時裝,甚至活得不像是端莊有禮的王后,而是一個活潑可愛,又有點驕縱的公主。

瑪麗善於交際,經常參加沙龍。在舞會中,永遠有她的身影,她就像是舞會的寵兒。像大多數普通女孩一樣,她喜愛時尚,喜歡華麗的裙裝,喜歡珠寶,而鑽石是她的最愛。

當時人們對瑪麗的奢靡生活頗有意見,甚至譏諷瑪麗,稱她為「赤字夫人」。對於瑪麗的奢侈,流傳已久的名言是:「如果沒有麵包,為什麼不吃蛋糕呢?」據說,當大臣告訴瑪麗,百姓連麵包都吃不起的時候,瑪麗天真地說出這樣一句話。

雖然瑪麗性子活潑,但生於王室,不至於單純到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她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傻白甜」,儘管缺乏像她母親那樣政治上的敏銳,但也未必能說出這番得罪人的話。

即便她生活奢侈,但說她把法國國庫完全揮霍掉,實在是誇大了!比起路易十四的情婦一晚上輸掉幾十萬裡弗,瑪麗作為王后的消費似乎就根算不上什麼了。何況,在君主制下,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貴族公主,要求她節儉持家似乎有點不合理。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時期,在戰爭上的花銷就很大。再加上皇室的揮霍無度,財政赤字的問題已經顯露了。而人們選擇性的忽視這個過程,而直接看結果,認定就是瑪麗王后揮霍過度導致的財政赤字。他們不敢直接歸因於國王,所以就把這罪名加在瑪麗這個王后身上,這難道不是他們逃避現實的接口嗎?

03

瑪麗的婚後生活看似不錯,實則她並不幸福,她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契合,路易十六並不能達到。路易十六是一個沒有什麼野心的國王,甚至整天沉迷於舞弄鐵鎖,而被稱為「鐵匠國王」。由於路易身體的原因,一直難以生育,而人們把責任歸於瑪麗身上,她受到臣民的譴責。路易十六深感愧疚,大多時候他也是縱容和維護瑪麗的。

在著名的「項鍊事件」中,民眾就是認為路易十六為了維護瑪麗王后的名聲,而沒有告她欺詐,也導致瑪麗的名聲在法國民眾眼中嚴重損壞。細想,瑪麗作為王后,根本沒有必要去為了一條鑽石項鍊而欺詐。1778年的時候,路易十六曾經想把這條項鍊作為禮物送給瑪麗,但由於這條項鍊最初是路易十五為送給情婦杜巴利夫人而命人打造的,所以瑪麗拒絕了。

然而,這條項鍊最終被一個叫讓娜的騙子所利用,甚至把瑪麗也牽扯其中。1784年,他為了勾搭上羅昂樞機,編造信件,假裝與王后瑪麗很熟悉。甚至僱傭一個長相像瑪麗的妓女妮可爾,與之見面,讓羅昂樞機相信王后瑪麗愛上他。

後來,他們相互勾結,騙取大量金錢。此時,珠寶匠也找上門,希望再次把那條項鍊推薦給王后。他們於是布局,偽造瑪麗允許的購買書,拿得項鍊後潛逃。後被抓獲入獄。

儘管審判後,瑪麗一清二白。但民眾仍然固執地認為這是上層貴族所玩的相互維護縱容的把戲,之後,瑪麗的形象一落千丈。而民眾對王室的不滿也愈演愈烈。

04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此時的路易十六和瑪麗成為革命的對象。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瑪麗身上的堅韌得以體現。在懦弱的路易十六面前,她顯得更加冷靜。

作為王室貴族,瑪麗展現了一個王后的驕傲。在群眾攻佔巴士底獄後,她仍堅持拒絕廢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權的要求。

1792年,法國對奧地利宣戰。而瑪麗,作為法國的王后,奧地利的公主,身份尷尬。面對革命勢力,她所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依靠娘家,希望通過外部勢力鎮壓革命。

然而,事情被揭露。此時,在法國革命者的眼中,瑪麗把法國的情報洩露給奧地利的行為等同於賣國。1793年,年僅38歲的瑪麗,被送上斷頭臺。

在斷頭臺上,她因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而道歉。直到死,她仍然保持著一個王后的尊嚴和氣度。

而路易十六和瑪麗被送上斷頭臺的事件,更加為後世「海洋之心」擁有「厄運之鑽」之稱的傳說重重地添上一筆。它的發現者塔維密爾的財產被兒子全部揮霍,晚年生活困難。它被獻給路易十四,結果路易十四患天花死去。後來路易十五送給了情婦,情婦被砍頭。之後,路易十六送給了瑪麗,最後夫妻雙雙被送斷頭臺。

05

對於瑪麗的一生,茨威格是這樣評價她的:「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其實,無論命運給予她的是什麼,她都只能接受。她的出身決定了她要承受該承受的東西,儘管她任性妄為,仍要聯姻;儘管她天真爛漫,仍要擔起王后的責任;儘管她被送上斷頭臺,仍保持著皇室的驕傲。

倘若,她只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兒女,或許她可以追隨自己喜歡的藝術,她在藝術方面很有天賦。或許她可以嫁給一個情投意合的男子,共度一生,或許她不用早早失去生命。

瑪麗,她只是一個時代的犧牲者。時代在改變,勢必要革命,而她站在被革命的一端,自然會被革命的浪潮毀掉。只是,歷史上大多醜化她的故事也存在政治因素,畢竟歷史的續寫是由勝利者決定的。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卜貝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王后即將斬首,上斷頭臺時無意踩了劊子手的腳,說一句話令人尊敬
    1755年,一個女嬰在奧地利王宮中呱呱墜地,父母為她取名為瑪麗·安託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她是一名真正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公主,從小就過著極度奢侈的生活,她根本就不知道愁苦為何物,當年她被判死刑,在走上斷頭臺的時候,瑪麗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輕輕說了一句話,流傳至今。她當時到底說了什麼?
  • 法國王后上斷頭臺時,到底對劊子手說了什麼,令人肅然起敬呢?
    法國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是法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處決的王后,她在上斷頭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令人肅然起敬。那麼,瑪麗王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她到底說了什麼呢?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政權進入瘋狂的「輪盤賭」,波旁王朝、吉倫特派、雅各賓派,輪流上臺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 法國王后在斷頭臺,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後,她這樣說!
    說到笑刑,其實這並不是路易十五的專利,早在中國古代就有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具體的內容就是:通過不停地撓人的腳掌,讓他狂笑不止,直到笑到岔氣而亡,或者招供為止。一般的罪犯自然受不了這種刑罰。但是,更加過分的是,路易十五選的工具是羔羊,也就是讓羊去舔罪犯的腳掌。波旁王朝末期,王朝內多了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關於她的美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 王后被判斬首,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一句話流傳至今
    法國的一位王后是一個很神奇的人物。法國的百姓是受了上百年的封建王朝的統治的,因此法國的落後封建的制度也是必須要廢除的。 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百姓們遭受了封建王朝已經長達了幾百年,所以,落後、封建的波旁王朝必須要迅速解除,所以,為了大革命,封建王朝的路易十六國王、瑪麗王后被老百姓們送上了 斷頭臺
  • 法國王后被判死刑,在斷頭臺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話太經典
    在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歐洲國家的思想雖然比亞洲國家開放,但當時的歐洲很多國家也保留了不少的封建習俗,當時法國的百姓,受封建制度欺壓了近百年,後來法國落後的封建制度被廢除後,法國皇后也被判了死刑,在斷頭臺無意踩到劊子手的腳,說了一句經典的話!
  • 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導語: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像是當年的法國皇后被送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的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 王后被送上斷頭臺,無意踩了劊子手一腳,說了一句話至今成為美談
    茨威格在《斷頭王后》裡說:「她那時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這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就是前奧地利公主、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之妻,瑪麗·安託瓦內特。瑪麗在1755年生於維也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所生的最小的一個女兒,她非常美麗,據說7歲時在舞會上遇見了6歲的莫扎特,被年幼的音樂家請求得到一個吻來作為彈奏《小星星》的獎勵,女皇聽了笑得前俯後仰。
  • 王后被士兵押上斷頭臺,行刑前優雅地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王后被士兵送上斷頭臺,臨刑前卻優雅對劊子手說:對不起,請原諒。 故事的主角,叫做瑪麗·安託瓦內特,她的身份,是法蘭西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 王后被判斬頭,上斷頭臺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接下來的話讓人銘記
    世界上的諸多國家都是從封建到開放,由君主立憲到共和,一點點發展而來,不少的歐洲國家現在還保留著封建習俗,尤其是英國更是如此,不過今天我們要說雖然是一位王后,但是和英國王后可沒關係,她是法國的瑪麗王后。
  • 王后要被斬首,刑場上不小心踩到劊子手的腳,一句話令人動容
    即使在外國歷史上,政府的每一次改朝換代都伴隨著殘酷的殺戮。自古以來,歐洲的王子和王后在我們心中有高貴氣質,他們離我們很遠。如果那些喜歡研究歐洲歷史的人現在對王后很熟悉,當她被送到刑場時,她說了一句非常感人的話,因為她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
  • 王后被送上刑臺時,不小心踩到劊子手,說了1句話至今傳為佳話
    「紅顏禍水」在我國古時並不少見,原因是當一個男人無法承擔其責任與擔當,做出錯誤的決定時,世人也會習慣性地將所有錯誤推給男人身邊的漂亮女人,認為君王是被他的寵妃所蠱惑了,而這種情況不單單出現在東方,也出現在西方國家。
  • 王后在行刑前,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說了一句話,至今被傳為佳話
    在路過馬嵬驛時發生士兵譁變,這位美貌的佳人就此含恨香消玉殞,時年38歲。人們向來把諸多的罪名加在她的身上,奢侈、恃寵而驕,其實她不過是政治場上的犧牲品。在另一個時期的法國,有一位王后經常被拿來跟她做對比,只因兩人有著相似的結局。那位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但她至死都保持著自己作為王后的尊嚴。從她無意踩劊子手一腳,跟劊子手說的一句話便能看出。
  • 王后被處決前,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她笑說一句話,至今傳為佳話
    就像歷史上所有的亡國禍水論一樣,君王昏庸大家不敢說,罪名全堆到女人頭上,是這個女人導致了君王墮落,所以她必須要死。 說來也巧,楊貴妃死了一千年後,遙遠的法國也出現了一位絕世美人,她同樣被冠上了「迷惑君王」等一系列罪名,同樣死在38歲的年紀,同樣連死後的體面都沒能保持,但她被處決前,卻因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而說出一句經典的話,至今傳為美談。
  •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
    法國末代王后太奢侈!拖鞋拍出35萬天價,大革命時被推上斷頭臺《斷頭皇后》中有這樣一句經典臺詞:「命運饋贈的禮物,暗中早已標註好了價格,只是當時太年輕不明白」。茨威格的這本書的主人公就是法國末代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一位堪比慈禧太后的女人。
  • 她是莫扎特都想娶的大美人,14歲嫁給法國國王,38歲被送上斷頭臺
    離別時,特蕾西亞女王嗚咽著對女兒說:別了,我最親愛的孩子。要好好對待法國人民,要讓他們稱頌說我給他們送去了一個天使。 帶著母親的囑託,瑪麗踏上了前往法蘭西的徵程。 不過瑪麗顯然不具備母儀天下的素養。在她小的時候,由於父母忙於政務,瑪麗的童年是在家庭教師的陪伴下度過的。
  • 法國王后被推上斷頭臺,不小心踩了劊子手一腳,說出一句話,流傳至今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太多不同,有一位美麗又悲情的斷頭王后,他曾經是奧地利的公主,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妻子,這個人就是瑪麗安託瓦內特。 其中有一次是特別誇張的,當時路易十六,希望給自己往後一個驚喜,所以又修建了一個小特裡亞農宮,在供電修建完成以後,又在良好的基礎上進行了其他的改建,最後在統計花費上,國王和王后一共在宮殿上花費了76萬法郎。
  • 法國王室的修養:王后踩到為其行刑劊子手的腳,依舊鄭重道歉
    現代的法國在世界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美食、輕工業,時尚等等。我們在歷史中了解最多的就是法國的一些封建統治,比如他所經歷的一些大革命等、運動等,最終能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確實不容易。法國在十五世紀時逐漸形成中央集權國家,而在十七世紀中葉時君主專制便達到了頂峰,來來回回總共經歷了將近數百年的時間才推到了封建秩序,建立了如今的共和國。
  • 「赤字皇后」瑪麗,是怎麼花光國庫,一步步將自己送上斷頭臺的?
    奧地利對於這個請求欣然應允,他們也需要一個戰略上的同盟牽制普魯士。就這樣,11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被選為法國皇太子路易·奧古斯特·德·波旁(也就是後來的路易十六)的未婚妻。 三年之後,14歲的瑪麗踏上了法國的大地,成為這個片土地的女主人。雖然她母儀天下,但是她並沒有母儀天下的資本,她生性好玩,熱衷於舞會,宴會,喜歡結交朋友,而且喜歡漂亮的衣服。
  • 王后被斬首前,無意踩到了劊子手,說的一句話,讓圍觀民眾沉默了!
    奧地利是歐洲國家和親最多的國家,奧地利和法國互相看不順眼300年,原因是法國曾幫助撒丁王國攻打奧地利,可隨著普魯士大英國逐漸強大,這兩個國家突然站在一條戰線上,1770年,奧地利和法國為了共同利益政治和親。奧地利派出的公主是14歲的瑪麗·安託瓦內特,瑪麗·安託瓦內特1755年出生在維也納,是奧地利最小,也是最漂亮的公主,法國人稱她「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
  • 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
    士兵們把癱瘓在被告席上的查理一世硬拉下來押進馬車,向聖・詹姆士宮飛馳而去。   判決之後,查理一世請求下院準許會見尚留在英格蘭的兩個孩子,即12歲的伊莉莎白公主和9歲的亨利王子,同時要求會見倫敦教區的賈克遜主教。他的兩項請求均被批准。並同意賈克遜可一直伴隨到查理一世上斷頭臺為止。第二天,賈克遜主教來到查理一世囚禁處。主教在跪見國王時,表示了極大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