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 冬季到來前,補好五臟之「氣」!

2021-02-22 壽仙谷醫藥

嚴冬來臨前,自然界的萬物為躲避冬季的寒冷肅殺,早早地就聰明的選擇了「冬藏」,以利於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行生長。

立冬節氣轉眼就到,這也意味著寒冬的如期降臨。中醫的養生之道,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藏」,收藏的就是「陽氣」——將「五臟六腑的陽氣」收斂入腎。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陽氣,才能抵禦外邪,也就是冬季「寒燥之氣」的侵擾。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 「陽氣」越充足,人體就會越強壯。

「陽氣」到底是什麼?在中醫幾千年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人體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陽氣從全盛到衰減的過程。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

唯有「陽氣」在體內推動運行,才能讓臟腑各司其職,維繫生命。肝氣疏洩、心氣運血、脾氣升清、肺氣宣降、腎氣藏精,如果某一個臟腑之氣虛弱,其功能也會相應變弱,身體則會變差。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陽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

那麼,心、肝、脾、肺、腎這五「氣」,我們該如何補?

喝炙甘草茶補心氣。中醫將心的生理功能稱為心氣;換而言之,心氣不足則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臟功能弱、運血無力,具體表現為手腳冰涼、抵抗力差等狀況。調理心氣的方法有:常喝山藥蓮子粥、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悅、適當參加體育鍛鍊。如果是上班族(或是老年人),可常備一味中藥——炙甘草,炙甘草是用蜂蜜炮製的甘草,具有滋陰養血,益氣通陽,復脈定悸的功效。具體方法是:將炙甘草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衝泡,早起空腹、晚上睡前各飲一次。

黃芪泡水補肝氣。在中醫體系中,肝氣指肝臟之精氣與功能,有升發透洩和舒暢全身氣機的作用。若肝氣不足,則會導致肝的疏洩功能異常,具體表現為頭昏眼花、視物模糊、面色萎黃、煩躁易怒等。

調理肝氣的方法有:每天用15克黃芪泡水代茶飲,20天為一個療程。黃芪,味甘,性微溫,有補氣固表的功效。艾灸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間的凹陷處)補肝氣,每天艾灸20分鐘。

常按陰陵泉穴補脾氣。中醫認為脾氣具有化水谷為精微,化水飲為津液,並轉輸到全身的作用,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得到充分營養。脾氣足能統攝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脾氣傷則血無以存,引發各種疾病。

調理脾氣的方法有:常按健脾穴——陰陵泉,以拇指循小腿內側上推,至膝關節下可觸及向內上方彎曲之處,該彎曲旁凹陷處即為陰陵泉穴。可用指揉法刺激該穴位,每次約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度。

艾灸肺俞穴補肺氣。肺主一身之氣,調節全身氣機,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肺的輸布和調節,故有血非氣不運之說。

調理肺氣的方法有:點按肺俞穴。該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穴位,臨床上常用於改善肺臟功能。取穴時,低頭,頸部突出的椎骨向下數第三個椎骨突起處,下緣旁開兩橫指便是肺俞穴。刺激肺俞穴可通過點按法、揉按法、敲擊法、拔罐、艾灸、刮痧等。

冬季腎不藏水,春無生計!也就是說:我們冬季沒做好收藏之道,必傷腎!腎為先天之本,根基一動,春季百病立現。若腎氣不足,不僅早衰損壽,還會引發各種病症。補腎氣的方法有:按摩腎俞穴補腎氣:雙手放在腰眼位置上下揉搓,每次30下,連做2—3次以發熱為宜。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平衡整體,五臟在體內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臟器、組織以及體內各種物質之間密切聯繫的。傷一髒而動全身,只有五臟平衡,體虛症狀才可痊癒。

靈芝是上千味中藥中唯一能入五經的上品藥。就中醫辯證看,靈芝可入五臟,補益全身五臟之氣,無論心、肺、肝、脾、腎臟虛弱,均可服用並有補益作用。

靈芝對腎臟的作用:補腎益氣,降低尿蛋白、淨化膽固醇、維護腎臟機能的正常工作。

靈芝對肺的作用:止咳平喘,活化肺細胞、增強肺泡活力、抗菌消炎。

靈芝對脾的作用:健脾止瀉,防止胃黏膜破損、促進胃腸運化功能、潤腸通便、清胃降火。

靈芝對心臟作用:養心安神,增強心肌收縮力、並能對心肌缺血起到保護;降壓、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抗血栓、抗缺血等。

靈芝對肝臟的作用:保肝護肝,活化肝細胞、改善肝功能;促進肝臟對藥物、毒物的代謝;護肝臟、減輕肝損傷;增強肝臟抗病毒能力。

而且靈芝不同於一般藥物只對某一方面營養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也不同於一般藥物只對某種疾病起治療作用,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幫助將身體各系統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從根本上全面的提升人體健康。

相關焦點

  • 嚴冬到來前,幾招助你補好五臟氣!
    天氣越來越冷,中醫學強調「冬藏」,意思是說,嚴冬來臨前,萬物為避其寒冷肅殺而閉藏安靜,以利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生再長。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這時人體中的「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同樣會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
  • 喝TA補肝,揉TA補肺……想要冬不病,補好這五臟氣!
    意思是說,嚴冬來臨前,萬物為避其寒冷肅殺而閉藏安靜,以利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生再長。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這時人體中的「氣」同樣會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
  • 嚴冬來臨,幾招助你補五臟氣!
    天氣越來越冷,中醫學強調「冬藏」,意思是說,嚴冬來臨前,萬物為避其寒冷肅殺而閉藏安靜,以利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生再長。中醫認為「天人合一」,這時人體中的「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同樣會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如何理解「氣」,給大家舉個形象例子:一鍋白米,即便加入水仍為米,若加火烹之,則可轉化為米飯。人體的五臟六腑便如同這鍋米,「氣」便是這釜底薪火。
  • 三清丸學習十四補肝肺之陰,安五臟之功的沙參
    有養胃陰,清胃熱,生津液之功。常配麥冬、石斛等同用。【文獻別錄】《本草匯言.引林仲先醫案》:「治一切陰虛火炎,似虛似實,逆氣不降,清氣不升,為煩、為渴、為脹、為滿、不食。用真北沙參五錢水煎服。」《本草從新》:「專補肺陰,清肺火,治久嗽肺痿。」【用法用量】煎服,10~15g。
  • 靈芝入五行,補五臟之「虛」!(你該補了)
    正文共:2964字預估閱讀時間:3分鐘靈芝入五行,補五臟之「虛」 五行與五臟相生 人的五大臟器之間彼此依存,相輔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
  • 《五臟》之六十二: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
    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帝曰:神有餘不足何如?  岐伯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邪客於形,洒淅起於毫毛,未入於經絡也,故命曰神之微。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
  • 虛不受補越補越燥?專家提醒:四種體質人群冬季切勿盲目補陽
    胡世雲教授談到,中醫養生理念,講究「法於自然,順時養生」,提醒大家冬季應該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以養護調攝。「不時不吃,應季的食物多吃,反季節的食物,少吃、慎吃。南方人冬季不能大補,大補容易上火,需要防寒,但也要注意養陰。」
  • 立冬:一年中「進補」最佳時期,該怎麼補?
    意味著,隨著立冬節氣的到來,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立冬之後,陽氣消減,蟄伏在人體內,就需要通過飲食攝取更多的能量,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所以冬季宜食用可滋養五臟的溫補性藥膳,以達到防病強身、延年益壽的目的。冬令進補是最好的辦法。從原則上說,有不足就要補充。例如,腦力勞動者應多吃核桃仁;體力消耗大者應補充蛋、雞、魚、肉等食物。補多少,怎樣補,要因人而異。
  • 五臟虛證應該怎麼補?看看全面的五臟補益法
    一、補肺氣肺居上焦,稟受宗氣的充貫。宗氣是由水谷之氣上抵胸中與自然之氣相合而成,因水谷之氣是脾胃化谷布精所產生,故宗氣實為肺氣的本源(即「土生金」)。且肺腎同主呼吸,吸入之氣下抵丹田,以實真元之氣,由於腎之納氣保障了自然之氣的攝入,故腎有「氣之根」之稱,實為肺氣的根基。蓋脾為肺氣之母,腎為肺氣之根,脾腎充實是肺氣充足的根本條件,若脾腎虧虛則肺氣生化無源,反之,肺氣耗損也必然傷及脾腎。
  •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中醫科醫生教你冬季養生「四要點」
    冬至之後,天地間萬物皆調零衰敗,當此之時,人與萬物盡內藏矣,值蕭條零落之季,歸萬物之根本;於霜飛雪漲之時,藏五臟之陽氣。故爾冬季養生,亦不可或缺之要事。冬季飲食調養以甘溫為主,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則補之」的古訓,既少食生冷,也不宜燥熱,有針對性地食用滋陰潛陽的補益類膳食為宜。同時,為避免維生素缺乏,亦應攝取新鮮蔬菜。
  • 這個方法,專補五臟之氣
    所以一旦人的氣虛了,不僅能看出來她的精氣神不太好,也間接說明了她平時的生活可能過的不怎麼樣,這就很悲催了……看到右邊的某冪,忍不住想搖著她的肩膀問:你最近到底怎麼了!比如說呼吸系統上有個病,叫冷空氣過敏,稍微被冷空氣一刺激,就要打噴嚏、流鼻涕,還要長紅疹子,這就是明顯的氣不夠,抗不住!
  • 冬季補陰補得好,身體不長膘
    入冬後,很多人開始打著「貼膘禦寒」的旗號大吃大喝,大快朵頤之餘,體重也跟著蹭蹭往上漲。滋補滋過了頭,就滋出一身肥肉啦!冬季進補的正確打開方式,補陰才是關鍵!冬季來臨,氣溫下降,人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就愈發覺得應該增加飲食攝入,補充消耗的熱量。雞鴨魚肉來者不拒,這樣盲目「貼膘」,攝入過多能量,多餘的能量會轉化成脂肪在體內堆積,使人發胖。誰也不想在來年春天,發現自己胖了一圈。
  • 搭配好白蘿蔔,守護冬季孩子的脾胃!
    為什麼白蘿蔔是中醫推薦冬季的寶貝呢?朱燕中老師如是說:蘿蔔理氣通腑氣,走六腑,不走表,也不走五臟,因此既不會傷衛陽,也不會損及五臟藏精。冬季屬水,由腎所主,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精藏於內,腑氣容易鬱滯不通,鬱而化熱,蘿蔔通腑氣解鬱,可以清腑熱,利於五臟藏精。
  • 冬季補五氣,養生更有益!
    冬季天氣寒冷,萬物為避其寒冷肅殺而閉藏安靜,以利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生再長。這時人體中的「氣」(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同樣要在寒冬時節以藏為主。因此,在冬季,補好體內的「氣」,很重要。
  • 《脾胃論》(八) 治五臟之氣亂
    ,濁陰之氣逆在陽位,營氣順著血脈循行而衛氣逆行,清陽、濁陰互相干犯,逆亂於胸中,胸中出現煩悶不安。用藥時以苦、甘、寒性藥清洩肺火,針對胸中逆亂之氣,用分化的藥味祛邪氣。如因氣逆亂而吐瀉交作的,取足三裡穴,氣降即停止針刺,氣不降,反覆再刺足三裡。 【注】募穴: 指胸腹部有關臟腑的特定穴位,為臟腑之氣所聚之處。
  •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
    心對舌,肝對目,脾對口,肺對鼻,腎對耳,養五臟,做好這4補!1、補五臟茶茶也是養生之道,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對於茶的喜愛也是推崇。也可以飲一杯養五臟的代茶飲。養腎人參,百草之王,補脾益肺,大補元氣,滋養五臟,固本培元,可輕身延年。養肺百合,入心、肺二經,可寧心安神,滋養肺臟,調和五臟,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 清補養生 石斛靈芝好拍檔
    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全靠臟腑經絡功能的正常活動,臟腑經絡功能的正常活動,又依賴於氣、血、精、津液,人體內血、精、津液為陰,容易匱乏,久而久之陰虛形成,就會百病滋生。凡年長體弱、重病久病者,必歸為陰虛或氣陰兩虛。所以滋陰清補,對人體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
  • 冬季曬太陽竟有那麼多好處!
    頭為諸陽之首,五臟的精華之血和六腑的清陽之氣都匯聚於此,是曬太陽的重點部位。午飯後,太陽當頭,讓陽光曬在頭頂,溫煦百會穴(位於頭頂中心),曬一刻鐘左右,可以通暢百脈、養腦補陽。到了傍晚,太陽落山,可以將我們的身體背對著陽光。人體的背為陽,很多經脈和穴位都在我們的後背上,多曬曬後背,可以有效調理五臟氣血。最好的方法是能邊曬邊按摩,30分鐘效果最佳。
  • 立冬 | 溫補、清補,不如多喝這碗湯,陰陽雙補!
    本文轉自 杏林明師學社作者:杏林編輯部立冬,一年養生的大節骨眼每年11月7日或8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節。立,建始也。五行之氣往者過來者續於此。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養好五臟之五行圖
    五行養生之說由來已久,五行是相鄰相生,相隔相剋,中醫學裡講究「五行、五氣、五臟、五味、五色」,他們彼此勾連,相互提攜,相生相剋。五行和諧與否直關身體運營,哪一項強了弱了都會出現相應的身體症狀,所以,了解機體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木火土金水不僅是五種物質,而且是蘊含在這五種物質中的屬性、運動趨勢等。通過木火土金水的屬性就可以了解肝心脾肺腎的運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