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來臨前,自然界的萬物為躲避冬季的寒冷肅殺,早早地就聰明的選擇了「冬藏」,以利於保存或蓄積實力,待來年氣候轉暖時再行生長。
立冬節氣轉眼就到,這也意味著寒冬的如期降臨。中醫的養生之道,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要順從大自然的規律,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藏」,收藏的就是「陽氣」——將「五臟六腑的陽氣」收斂入腎。只有積累了足夠的陽氣,才能抵禦外邪,也就是冬季「寒燥之氣」的侵擾。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陽氣支持, 「陽氣」越充足,人體就會越強壯。
「陽氣」到底是什麼?在中醫幾千年文化中,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人體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陽氣從全盛到衰減的過程。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陽氣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的作用。陽氣虛,就會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導致身體禦寒能力下降。
唯有「陽氣」在體內推動運行,才能讓臟腑各司其職,維繫生命。肝氣疏洩、心氣運血、脾氣升清、肺氣宣降、腎氣藏精,如果某一個臟腑之氣虛弱,其功能也會相應變弱,身體則會變差。因此,嚴冬到來前,補好體內的「陽氣」,對冬季養生很重要。
那麼,心、肝、脾、肺、腎這五「氣」,我們該如何補?
喝炙甘草茶補心氣。中醫將心的生理功能稱為心氣;換而言之,心氣不足則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比如:心臟功能弱、運血無力,具體表現為手腳冰涼、抵抗力差等狀況。調理心氣的方法有:常喝山藥蓮子粥、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悅、適當參加體育鍛鍊。如果是上班族(或是老年人),可常備一味中藥——炙甘草,炙甘草是用蜂蜜炮製的甘草,具有滋陰養血,益氣通陽,復脈定悸的功效。具體方法是:將炙甘草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衝泡,早起空腹、晚上睡前各飲一次。
黃芪泡水補肝氣。在中醫體系中,肝氣指肝臟之精氣與功能,有升發透洩和舒暢全身氣機的作用。若肝氣不足,則會導致肝的疏洩功能異常,具體表現為頭昏眼花、視物模糊、面色萎黃、煩躁易怒等。
調理肝氣的方法有:每天用15克黃芪泡水代茶飲,20天為一個療程。黃芪,味甘,性微溫,有補氣固表的功效。艾灸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間的凹陷處)補肝氣,每天艾灸20分鐘。
常按陰陵泉穴補脾氣。中醫認為脾氣具有化水谷為精微,化水飲為津液,並轉輸到全身的作用,使臟腑、經絡等組織得到充分營養。脾氣足能統攝血液在脈管內正常運行,脾氣傷則血無以存,引發各種疾病。
調理脾氣的方法有:常按健脾穴——陰陵泉,以拇指循小腿內側上推,至膝關節下可觸及向內上方彎曲之處,該彎曲旁凹陷處即為陰陵泉穴。可用指揉法刺激該穴位,每次約5分鐘,以感覺酸脹為度。
艾灸肺俞穴補肺氣。肺主一身之氣,調節全身氣機,血液的正常運行也有賴於肺的輸布和調節,故有血非氣不運之說。
調理肺氣的方法有:點按肺俞穴。該穴是治療肺臟疾病的重要穴位,臨床上常用於改善肺臟功能。取穴時,低頭,頸部突出的椎骨向下數第三個椎骨突起處,下緣旁開兩橫指便是肺俞穴。刺激肺俞穴可通過點按法、揉按法、敲擊法、拔罐、艾灸、刮痧等。
冬季腎不藏水,春無生計!也就是說:我們冬季沒做好收藏之道,必傷腎!腎為先天之本,根基一動,春季百病立現。若腎氣不足,不僅早衰損壽,還會引發各種病症。補腎氣的方法有:按摩腎俞穴補腎氣:雙手放在腰眼位置上下揉搓,每次30下,連做2—3次以發熱為宜。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平衡整體,五臟在體內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和其他臟器、組織以及體內各種物質之間密切聯繫的。傷一髒而動全身,只有五臟平衡,體虛症狀才可痊癒。
靈芝是上千味中藥中唯一能入五經的上品藥。就中醫辯證看,靈芝可入五臟,補益全身五臟之氣,無論心、肺、肝、脾、腎臟虛弱,均可服用並有補益作用。
❖靈芝對腎臟的作用:補腎益氣,降低尿蛋白、淨化膽固醇、維護腎臟機能的正常工作。
❖靈芝對肺的作用:止咳平喘,活化肺細胞、增強肺泡活力、抗菌消炎。
❖靈芝對脾的作用:健脾止瀉,防止胃黏膜破損、促進胃腸運化功能、潤腸通便、清胃降火。
❖靈芝對心臟作用:養心安神,增強心肌收縮力、並能對心肌缺血起到保護;降壓、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抗血栓、抗缺血等。
❖靈芝對肝臟的作用:保肝護肝,活化肝細胞、改善肝功能;促進肝臟對藥物、毒物的代謝;護肝臟、減輕肝損傷;增強肝臟抗病毒能力。
而且靈芝不同於一般藥物只對某一方面營養不足進行補充和強化,也不同於一般藥物只對某種疾病起治療作用,而是在整體上雙向調節人體機能平衡,幫助將身體各系統功能調整至最佳狀態,從根本上全面的提升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