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焙火次數越多,茶越好嗎?

2021-01-1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一款好巖茶,有什麼標準?

換個問法:你認為什麼樣的巖茶,才算好茶?

當之無愧的熱點話題。

得到的答案,絕對五花八門。

萬變不離其宗,最後必定會歸結到品種、山場、工藝、保存等元素。誠然,這四個答案,是「萬金油」式的回答。

品種,這是本身基因決定的,不可改變。

山場,全靠運氣好,能「投好胎」,好山場,更容易形成好品質。

保存,稍加把控即可規避。

至於工藝,那是絕對的試金石。成敗與否,工藝不可忽視。落實到實處,看似簡單的焙火,足以撼動巖茶的整體品質。

焙火,離我們很遠。

但它的力量,我們卻能輕鬆感知。

焙火到位的茶,口感醇、厚、滋味圓潤而飽滿,且能長時間保存。

焙火不到位的巖茶,口感遜色,保存時間有限。

但,關於焙火,有些誤區卻不該有。

前不久就看到某位茶掌柜談好茶,發表了一個「驚為天人」的言論:「我這肉桂,焙火五次,絕對的好茶。」

掌柜的潛臺詞是:焙火次數多=好茶。

焙火次數越多,茶越好嗎?

不!

如果您有此類似的誤區,那得好好改正。

關於焙火和茶品質之間的聯繫,有必要重新梳理一番。

焙火,巖茶的鳳凰臺

說句老套的話,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在眾多茶類中,巖茶的炭焙工藝,獨樹一幟,堪稱經典。

所謂的焙火,大傢伙兒也見過不少資料圖片。

是將巖茶置於一個竹製的容器中,再將這個容器覆蓋在炭火之上,調節好溫度,根據需求烘焙足夠時間。

這個過程,就稱之為焙火。

傳統工藝中,多用木炭為熱源進行烘焙。

炭焙的原理:利用炭火產生的溫度,使茶葉中的水分蒸發。同時茶葉中的內在物質受到紅外線的輻射,進一步發生物理、化學變化,從而提升茶葉品質。

如在炭火的溫度作用下,可祛除巖茶令人反感的青味,讓茶葉內在物質進一步醇化,以提高茶葉的醇厚度,讓茶香更加純淨。

巖茶之焙火,如鳳凰之涅槃。焙籠,就是巖茶的鳳凰臺。

經過炭火的錘鍊,方能形成獨特品質。

但,有一點要明確,焙火雖好,但也要有限度,並不是盲目焙火,反覆焙火。

中國人講究中庸思想,過猶不及,焙火亦是如此。

焙火次數越多,茶越好?

從一定程度來說,巖茶焙火次數和茶的品質並不能形成正比關係。

如開篇所說,一款茶的好與壞,與茶樹品種、山場、工藝等因素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不能單以焙火次數來衡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一款巖茶,為洲茶,其生長環境較為惡劣,土壤狀態差,這樣的茶,本身內質不足,先天缺陷。製作時,多次焙火。

從焙火次數來看,也焙了四次,那這樣的茶,能稱為好茶嗎?

顯然是不能如此武斷!茶葉好與否,需要通過品鑑進一步感知。

經過沸水衝泡,這泡茶難以改變湯水薄、不耐泡、香氣淡等特點,渾身上下都是缺陷,如何稱為好茶?

更何況,焙火太多次,會破壞巖茶的纖維結構,使其碳化,反而不能再喝。

如煎牛排一般,如果你覺得七分熟比較不能接受,那可以換成八分熟。但如果這款牛排已經是全熟了,你還要求廚師繼續煎,牛肉纖維早已經被破壞,到最後,只能吃被燒焦的牛排,真的是味同嚼蠟,像啃木頭。

故而,焙火,講究一個「度」,並非越多次越好。

什麼樣的巖茶,需要焙火五次?

來說說這位茶掌柜引以為傲的五道火,是怎麼回事。

看了掌柜的介紹,他喝的是肉桂,據說是正巖山場,2017年的肉桂,距今為止已經焙火五道。

此處,可提煉出兩個重要信息。

第一,這款茶是2017年的茶

第二,這款茶距今焙火五次

這中間,暴露出若干個問題。

要麼是這款茶的保存方法存在缺陷,要麼是這款茶的焙火不到位。

在保存方面,能做茶掌柜的,也不會沒有常識。

遮光、密封、乾燥、無異味,這是基本要求,是個掌柜都能做到,除非他一點也不專業,賣茶根本不走心,隨便把巖茶扔在一個潮溼的地方,導致茶葉受潮,在售賣前,只好重新焙火。

如果保存到位,茶葉還是要焙火五次,則說明巖茶的製作工藝不到位。焙火根本沒有焙透,沒有焙足,像撓痒痒似的輕輕焙火。

這種焙火方法,真是太浪費炭火!這打一次焙,大幾千的成本,這位茶農,出手真是闊綽!

第一次聽茶掌柜介紹這款茶焙了五次火,還以為他喝的是陳年巖茶。

陳年巖茶能留存至今,能焙火五次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但一聽到「2017年的肉桂」,心裡咯噔了一聲,這茶到底遭受了什麼非人虐待,竟然需要焙火五次?

如果我遇到了這樣的茶,肯定搖頭就走,五次焙火,巖茶中的香氣物質早已變得稀薄,喝在嘴裡也乏味得很。

說不定到手沒喝兩個月,又要把它遣散給茶掌柜,重新焙火。

這樣的茶,喝著也心累。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五焙成茶,焙火的次數多,就叫高火巖茶嗎?
    歷經高溫+長時間的焙火下,高火茶的幹茶色澤發黑,香氣物質保留不多。剛焙火不久後的成品茶,有濃烈的煙火氣。因為火功高,茶葉內部生成的褐色、黑色的水溶性色素物質越多。是以,高火巖茶擁有標準的湯色樣板——醬油湯。
  • 評茶篇———走進武夷巖茶 焙火工藝
    武夷焙火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十焙成金,武夷巖茶味從焙處醇。——王順明中國六大茶類顯少有茶品擁有焙火工藝,武夷巖茶形成獨特的韻味和茶香關鍵在於焙火。而武夷巖茶的焙火技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的重要因子,使武夷巖茶產生獨特的口感及風韻,令人流連忘返,難以忘懷。如果說做青是毛茶初制工藝中的精髓,那麼焙火就是精製過程中的諾曼第充滿著風險。
  • 武夷巖茶裡的水肉大是指什麼?帶您了解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水肉大就是水仙肉桂大紅袍,同屬於閩北烏龍,也是武夷巖茶的代表。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商品大紅袍是允許拼配的。水仙是小喬木,成品茶條索肥壯、色澤烏綠潤帶寶色、葉背常現沙粒,香幽長似蘭花,濃醇,湯色呈深橙黃色或金黃色,耐衝泡。
  • 武夷巖茶的炭焙
    在武夷山,中高檔武夷巖茶基本上還是採用傳統的古法炭焙技術。現在就全國各大茶類的焙火技術而言,確實還沒有哪種茶的焙火,能超過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古法炭焙技藝,難怪經常有人感嘆:「武夷焙法,實甲天下。」 巖茶炭焙一般是以」文火慢燉」為好,之所以強調文火慢燉是因為焙茶時溫度過高會使茶葉的芳香物質揮發過多,香氣降低,重則產生焦味茶葉失香。
  • 春茶科普學堂,今日主講武夷巖茶——焙火工藝
    今日主講--武夷巖茶焙火工藝武夷巖茶焙火工藝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幾個步驟:初焙(走水焙)、初制復火、以及精製足火。初焙的作用——揉捻後的茶葉水分充足,若沒有及時走水焙會在水分還陽後慢慢恢復舒展狀態,所以走水焙除了蒸發多餘水分的作用之外還有定型緊結條索的作用。同時在毛茶初制階段初焙可以迅速的鈍化酵素的活性,使得茶香發生變化,鞏固毛茶階段茶葉的穩定性以便穩定挑選勻堆等精製階段長時間的加工。
  • 探尋武夷巖茶「茶湯」裡的密碼
    這神秘的口感,都被隱藏在武夷巖茶緊結壯實帶寶色的外形內。許多剛剛接觸武夷巖茶的朋友都會好奇,為什麼武夷巖茶幹茶顏色如此奇特,寶色且烏潤。?為什麼武夷巖茶茶湯如此清透且深橙黃色,與大多數茶湯的顏色都不一樣。?
  • 教你看懂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
    武夷巖茶的製作有一整套工藝,從採摘到萎凋,殺青,揉捻,焙火等,皆有講究。其精緻工藝的關鍵步驟為「焙火」,決定著一款茶的最終口感走向和品質,按照「焙火」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六種:一,毛焙火通過焙火去除茶葉表層水分、雜味、使茶味得以體現。
  •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拼配,是焙火時拼,還是成品茶後拼?
    那款茶的拼配師功力並不淺。不過從巖茶的常見拼配方式看。一般的制茶師,不大願意從毛茶階段開始拼配。只因為,這樣要冒的風險太高了!《2》巖茶在正式焙火之前的拼配,武夷山當地稱走水茶的拼配。那就是焙火程度均整,火功協調,葉底深淺狀態一致。同一泡茶不會出現明顯的火功差別。《3》巖茶的精茶拼配,更能做出高品質的成品。精茶的概念,指經過焙火的茶。
  • 綠茶炒青易,紅茶發酵繁,武夷巖茶焙火是最難!
    這正是巖茶最本真的特點,從綠茶的炒青,小種紅茶的烘焙技法上,傳承和創新出來的新工藝。<02>各位看官先來看看武夷巖茶的制茶工藝:採青、萎凋、搖青、殺青、揉捻、焙火。我們會發現前五個步驟在制茶工藝中都比較常見,只有焙火,是不常接觸的。其實,焙火是巖茶製作工藝中最具神秘色彩的工序之一。
  • 焙火高低與巖茶品質,應該選擇哪種焙火的巖茶?
    但是說起來難做起來容易,對於普通茶友,也不必將巖茶當作甲骨文看待。知道品種,找到自己喜歡的滋味就可以了。武夷巖茶屬於烏龍茶的一種,經過鮮葉採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乾、挑揀和復焙等多個步驟。其中,焙火一步在巖茶製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影響巖茶最終的滋味呈現。
  • 了解下什麼是巖茶焙火,焙火都有什麼作用!
    愛好巖茶的朋友們都知道,巖茶那股碳香般的氣息是在中國六類茶當中獨具特有!就巖茶碳香的問題,就有很多茶友好奇稱:「這般獨特的香氣是巖茶與生具有的嗎?」顯然不是的!焙火其實主要是通過人工進行焙火以後,才會帶有那股碳香般的氣息!
  • 白茶、綠茶、普洱茶都不焙火,為什麼就巖茶要焙火呢?
    武夷巖茶要焙火,這所有喝巖茶的人都知道。那武夷巖茶為什麼要焙火?這個簡單的問題,往外面問一圈,很多人說不明白。哪怕是自己喝了很多年茶,開了店,做了茶掌柜,也未必能深入的聊清楚這個話題。另外,武夷巖茶的焙火,還能讓巖茶形成獨特的高香、濃味、耐泡、以及特別的口感韻味。一泡焙火恰當的優質巖茶,用醇厚甘滑四個字,能夠概況。《4》從巖茶的傳播需要看,焙火能讓巖茶更耐保存。
  • 存萃的武夷巖茶,從焙製做起(下)
    在武夷巖茶的焙制(上)中,我們聊到了茶的萎凋、做青、炒青、揉捻。那麼在這篇中我們來談談的接下來的烘焙,烘焙可謂是武夷巖茶的製作的獨特工序。首先就從茶為什麼要烘焙開始吧!茶葉焙火為半發酵烏龍茶精製重要部分。焙茶中最常聽到「三分茶七分火或七分茶三分火;」誰是君、誰是臣?
  • 武夷巖茶工藝裡的「焙透」,和火功的高低,是兩碼子事,別弄混了
    很多外面不懂巖茶的朋友,碰到了這樣的茶,會覺得很重口味。因為它的顏色重,苦澀味重,還帶一股濃濃的火味。這三點,坐實了武夷巖茶就是「炭燒茶」的認知誤區。但其實上啊,這並不是。麻花要替武夷巖茶說一句公道話,這樣可冤枉得很。
  • 詳解炭焙工藝如何造就上好的武夷巖茶
    炭焙工藝對武夷巖茶的成分影響武夷巖茶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青睞。武夷巖茶獨特品質的形成除了做青之外,炭焙工藝是形成武夷巖茶特有香氣和獨特的茶湯口感風韻的關鍵工序,對武夷巖茶香氣和滋味等品質特徵的形成影響很大。
  • 武夷巖茶制茶季已結束,為什麼遲遲沒有上市?
    小周同學茶廠近來陸續有一些茶友在詢問今年巖茶的新茶何時上市,所以今天也就說說這個巖茶為啥還沒上市已經六月中旬了,武夷巖茶的春茶也早都結束了,這時候武夷巖茶都差不多已經在焙火階段了,小周家的茶,經過第二道焙火,這時候火也退得差不多了,開始準備焙第三道火了,等第三道火焙完,退火一段時間也就可以上市了。小周今天就在巖茶上市之前,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 你最想知道的巖茶「焙火」問題,都在這了(上)
    武夷焙法,堪稱絕活。這把火對武夷巖茶來說,有多重要呢?焙茶焙到家,銀子不愁花!焙得好,出來的是上等好茶,眾人稱讚叫絕;焙得不好,就可惜了這一春的心血,令人惋惜不已。每年的四五月份,春夏之交,武夷山的茶農也帶著美好的希冀,開始了巖茶的初制。
  • 武夷巖茶大紅袍之「古法炭焙」
    品茶之記,於《歸田瑣記》中品出「武夷焙茶,實甲天下」。武夷巖茶古法炭焙作為大紅袍精製過程中技術性最強的工藝之一,是賦予大紅袍靈魂的關鍵。大紅袍讓世人重視到炭焙工藝的鬼斧神工,同時炭焙也成就了大紅袍獨有的風味和內質。
  • 為什麼「隔年陳」武夷巖茶比「當年新」武夷巖茶更值錢、更好喝?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文學家,也是深諳茶事的行家,他說「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未除莫接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有些茶以新為貴,但武夷巖茶卻是「隔年陳」比「當年新」來得更值錢,也更好喝。道理也很淺顯,這就不能不提及武夷巖茶的焙火工藝了。
  • 鐵觀音屬於武夷巖茶嗎?有什麼不一樣?
    鐵觀音並不是武夷巖茶,鐵觀音和武夷巖茶都歸屬於烏龍類,而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是不一樣的兩種茶。鐵觀音茶葉是閩南地區烏龍茶的代表,武夷巖茶是福建武夷山烏龍茶的代表,相關詳細介紹如下。1、採摘標準不一樣:武夷巖茶在採摘茶過程中,武夷巖茶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大開面到中開面的茶,茶枝的第一葉與第二葉的比例必須維持在1:1到1:2之間的;鐵觀音茶葉的採摘標準是採摘小開面到中開面的茶,第一葉和第二葉之間的比例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