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企業家,任正非談及他常常感嘆:「提起他,我們只有追隨的份!」
馬雲曾三次登門拜訪他,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關係。
著名企業家張瑞敏評價他:「他是我最敬佩的企業家,他的成就和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
他就是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的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KDDI,日本第二電信在他的妥善經營下,這兩家企業都進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也因此封神,成為了世界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
然而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的一生難道就如此順利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絕對不是!」
稻盛和夫很小的時候,家裡就破產了,年輕的時候又染上了肺結核,讓他在陰影中度過了童年,高中學習成績平平,只考上了不入流的大學。
好不容易畢業了,恰逢日本經濟大蕭條,稻盛和夫畢業就失業了,在老師的「幫助」下,稻盛和夫來到了一家即將破產的企業實習……
這樣一個「衰仔」,比平常人還倒黴的衰人,他如何在27歲以後突然爆發,完成人生逆襲了呢?在稻盛和夫的作品裡,我們也許能找到一些啟發。
稻盛和夫告誡當代人:當你熬不下去的時候,也許是快要成功了,不如嘗試以下這幾點!
第一件事、與其等待喜歡的工作,不如想辦法愛上現在的工作
人們在剛接觸一個行業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兩點,首先是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行業,其次是薪資情況。
稻盛和夫剛畢業的時候,他來到松風工業(京瓷的前生),這是一家岌岌可危,連工資都發不起的企業,和大多數一同前來的畢業生一樣,稻盛和夫也很「嫌棄」這家企業,他已經考上了公務員,準備向家裡要身份證填報信息,然而得到的卻是家人的唾棄和批評,說他忘恩負義,沒定力。
受到批評的稻盛和夫徹夜未眠,他想清楚了一件事:「沒有不好的企業,只有幹不好的員工」,於是他決定留下來,死磕業績,證明自己。結果顯而易見,松風工業在稻盛和夫的帶領下投胎成為京瓷,後來擠入世界五百強。
第二件事、內心不渴望的東西,永遠不會來到你身邊,金錢也是如此
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一般不會去;可見可不見的人,一般見不到;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一般完不成。
有一個窮人天天抱怨自己沒錢,有天上帝來到他面前,問他為何而抱怨,窮人說自己太窮,憑什麼自己不能中彩票,憑什麼自己就沒錢……上帝聽過卻哭了,反問乞丐:「你最起碼要去買一張彩票吧?」
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心裡有想法,卻從來不渴望,不去做的人。要想好運發生在自己身上,首先得心懷好運,其次要著手去試一試。
第三件事、倒黴到了極點,便是運氣的轉折點,只需再堅持一下
世界上有兩種「不會」,一個人不會一直有好運,當然也不會一直倒黴。每個人的命運都是起伏的,有巔峰就有低谷,大家都知道拋物線在經歷了頂點之後,便呈下降的趨勢,而在經歷了最低點之後,便呈上升趨勢。
當你特別倒黴的時候,說明過一陣子將會有好事發生,只是時間還沒到,如果此時你熬不下去了,之前倒黴的事情,也就白白受苦了,因此咬咬牙,熬過去也許明天就是晴天。
總結寫在最後
在65那年,稻盛和夫褪去了一身西裝革履,將自己的股份全部分給京瓷員工,自己卻把目光放在了佛門,他剃度出家,在那青燈古佛的日子裡感悟人生。
後來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少走彎路,稻盛和夫復盤了65年的人生經驗,總結進了《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裡。
在書裡,稻盛和夫強調:「心不喚則物不至,內心沒有強烈的渴望,願望和理想就不會實現……」
馬雲讀過這本書後,在書的背面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很多事情我後來才想明白,而稻盛先生卻早年就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