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精美貴重的文物,幾座珍寶館也陳列不了。」對於中國而言,文物的數量應該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
中國文化上下綿延五千年,五千年中,隨著王朝的興亡更替,軍事、文化、經濟也在快速發展。時間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留下來的都是精華。原本,流傳至今的應該有數不清的奇珍異寶,然而由於一百多年被列強的欺辱史,鬥轉星移間,我國已經丟失了大量文物,有些流入其他國家,有些則是深埋黃土地的某一個角落。身為中國人,從未忘記對歷史的傳承,對古代文化的研究。
流傳至今的古籍文物相比幾千年的歷史存在的數量太少了,想要了解古代歷史,文物本就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對象,文物是架構起了現代和古代的橋梁。這也是為何文物部門總是在研究文物的重要原因,也是這個機構存在的意義。那麼,面對文物身為老百姓又應該怎麼做呢?
一、老漢撿到文物竟不知為何價值
在重慶的一個偏遠山區,易老漢如往常一樣,出門放牛。他是一個性格十分孤僻的老頭,與他人喜歡熱鬧的性子不同,他自來便喜歡安靜,更不善於和人打交道,就連放牛都要選擇四周無人的環境,典型的社交恐懼症。
這天,他和往常一樣,尋找了一個十分僻靜的地方,放牛後不久他的身體就有點吃不消了,恰好在這時他看到遠處就有一個空房子,他便牽著牛來到了空房子的前面,席地而坐。
雖說年級已經六十幾歲了,但他的眼神還是十分好使,草地上露出的一個「鐵片」引起了他的注意,反正閒著也是無聊,加之人的好奇心,他立馬刨開土地,將鐵片挖了出來。
這一看讓他震驚了,這是一把鏽跡斑斑的寶劍,不過劍鞘早已不見了。挖出寶劍後,仔細端詳了這個寶劍,寶劍雖然早已鏽蝕,但依然能夠辨別寶劍上面有幾個小字。
易老漢沒有將寶劍當一回事,他也沒有文物的概念,只是覺得這玩意比較稀奇,也就一直當做一個玩具在玩耍。
然而,隨著寶劍出現在易老漢手中的次數越來越多,且農村本就是一個藏不住事情的地方。因此,易老漢放牛撿到了寶劍的事情,傳遍了整個村子。一時之間,易老漢家中來客是絡繹不絕,紛紛想要目睹這把寶劍的光彩。
人都有炫耀的心思,雖然老祖宗教導我們財不露白,但人的驕傲自豪的炫耀之心,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每當有人前來觀看,易老漢總是毫不藏私的拿出來給大家看。
久而久之,也有不少鄰居勸易老漢可以拿去鑑定一下,看值多少錢。畢竟他們都認為寶劍很有可能是件價值不菲的文物。
那麼,易老漢會去鑑定嗎?鑑定之後他會怎麼處理寶劍呢?
二、清朝時期的老物件
在鄰居多次勸說下,易老漢終於動身前去鑑定機構了,不過他並沒有去鑑寶的節目,而是直接找到了當地文物局,讓對方幫忙鑑定。
專家在仔細查看後,得出結論,這件文物的時間存在比較久遠,至少已經處於清朝時期。不過,至於是什麼年限,屬於什麼類型的寶劍,因為上面刻的字太過於模糊了,因此無法輕易得到結論。
專家詢問了易老漢這件寶劍的來歷後,便勸誡對方上交國家,因為按照我國文物保護法來說,凡是出土的文物,都應上交國家。
這對於我國文物而言是一個最大的保護方式,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確保自己所獲得文物,不會因為交易買賣而流出中國。
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國因處於弱勢地位,根本談不上外交,也沒有與強國較量的資本,在此情況下,我國大量文物流失去了國外,尤其是八國聯軍侵華時,圓明園的寶貝更是丟失了不少。
文物對於國外的人而言,只能代表見證了這個文物本身,而對於中國而言,文物代表的古代工匠技藝的傳承,更代表歷史的見證,更是我國現代社會連結古代歷史的橋梁。
因此,文物背後所承載的歷史意義遠遠高於其本身的製造價值。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專家才會勸解讓易老漢上交。
然而,易老漢並沒有理會專家說的話,僅僅只是告訴對方,他再考慮下。那麼,考慮的結果會如專家所預期的那樣嗎?
三、文物磨成菜刀,令專家氣憤
對於易老漢而言,這件文物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大用處,加之這件文物本身也值不了多少錢,鑑於這樣的情況,易老漢決定不上交文物。
其實,背後的原因還是因為易老漢認為這是自己撿到的的東西就應該是自己,和他人無關,更不應該成為無償繳納給國家的物品。
更讓人氣憤的還是,易老漢認為既然專家讓他上交,他就偏偏不上交,但是他又怕專家會堅持不懈的騷擾他。於是,他就想著讓寶劍變形,失去原本的價值就行了。就這樣,他左思右想,終於決定將其磨成菜刀。
然而,在磨刀的過程中,他發現劍身上面隱隱有幾個字,不過由於易老漢並沒有多少文化,不識字,他還請來了當地識字的小夥幫他看一下。最終,得到劍身上面的字是「青龍劍」,也就是這把劍的名字。
易老漢覺得這個名字特別霸氣,認為拿它來切菜十分豪氣,他就繼續將寶劍進行改造,他不止把寶劍上面的花紋磨平了,更把這把劍的劍柄和劍尖都去掉了。
原本,易老漢家中有寶劍的事情,就得到了周邊鄰居的關注,這下易老漢打造青龍劍的事情又傳揚開了。對此還議論紛紛,說易老漢如《臨川夢隱奸》中所說的:「嚇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時文朋友,拜倒轅門,盲稱瞎贊。」沒有遠大的見識,鼠目寸光,竟然拿寶劍來切菜。
這件事情一晃就是幾年,而易老漢手中的菜刀也越來越好用了。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國家的政策也開始逐漸的完善起來,對於文物的保護也越來越重視了。2015年,當地文物局就派出人來找到易老漢,想要說服他拿出青龍劍上交國家。
易老漢在聽說了對方的來意後,直接拿出自己的御用菜刀,告知專家寶劍早就被自己磨成了菜刀了。專家發現,菜刀上的所有紋路早就被磨平了,也早已失去了文物價值了。
專家十分氣憤,但也無可奈何。真是讓旁人也很心痛,一件好好的文物竟然被磨成了菜刀,專家更是悔恨自己當初沒有極力勸阻易老漢將寶劍帶回家,應該盡力的說服對方將寶劍留下做研究。
小結
綜上所述,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物件,這是千年歷史精華的存在,更是工匠技藝的傳承。而這把寶劍本就出土於中國這片土地,因此本就屬於國家所有,而易老漢僅僅只是因為專家讓自己上交本不屬於自己的物件,便賭氣不願意上交,從而將其變成一把毫無任何用處的菜刀,不得不說這樣的做法著實讓人氣憤。
同時,也強烈的意識到,人們對於文物所承載的價值的無知,也對於文物保護法法律的意識缺失,還一心存著撿到的物品就是自己所屬這種心思,本就不應該。而正是因為易老漢對文物的無知,導致了這件文物早已失去了其研究價值,著實讓人氣憤和無奈。
參考文獻:
《鳳翔》
《臨川夢隱奸》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