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成熟時》這首歌詞黃偉文寫的不再有《浮誇》中的戾氣,《打回原形》中的自虐,而是像一位老者的教誨。以飲葡萄酒來暗語那些情場受的挫折,我們要靜候,配菜在所難免。不單單是感情,面對生命中的所有事情,都要有這種態度。就算最後一事無成,仍可一醉自救。
剛開始聽《葡萄成熟時》總是很困惑,貌似歪悶很喜歡把玩一個詞,一個概念,然後展開成故事,最後寫成歌。
《葡萄成熟時》雖然明顯是黃偉文花費了大心血大精力的作品,但是總有感覺他是才華橫溢地寫了一篇滿分作文,旁人淚流滿面,自己倒沒動什麼真情。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葡萄成熟時》從頭到尾,口吻是溫柔的,說出來卻一句一句都是殘酷。「當初的堅持現已令你很懷疑,你最末等到只有這枯枝」,「苦戀幾多次所得竟不如幾個後輩收成時,你真的很懷疑」。「應該怎麼愛可惜書裡從沒記載,終於摸出來但歲月卻不回來,錯過了春天可會再花開」。聽起來像是表達「我懂你的苦衷」,卻未免「懂得太多」,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又何苦拆穿。
或許是我要求太多,並非每首揭人傷疤的歌都要負責提供止痛藥水。但不能否認這首歌還是聽得人心潮澎湃。還記那年eason上海演唱會安可環節,我們坐在前排,用A4紙列印了《葡萄成熟時》當手牌點歌。eason指著手牌嘲笑我們「有做功課」,點這麼難是想他死嗎?但後來他還是唱了,不過不出意料後半首的歌詞還是忘個精光,最後全場合唱,實在是感動。
我知日後
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醞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誰都辛酸過
哪個沒有
《葡萄成熟時》和《沙龍》一樣,最撩我的,是整首歌的最後一句。不知從何時起,聽歌的時候開始講求一種「末句情懷」。每次陳奕迅唱到最後一句時,我都會覺得,自己對於他聲音的痴迷程度,又加重了幾分。他對於感情的把握,歌詞的演繹,總是精確得讓人震撼。
迄今為止,這首歌不管聽過多少個版本,最喜歡的,還是Eason演唱的版本,或者可以說,我更鍾情於他對最後一句的唱法。那種用低低的、輕輕的,好像是嘆息,又好像是勸慰的口氣唱最後一句詞的感覺,帶有一種無形的治癒力量,不僅僅是對於失戀的人,甚至對更多更多的失意者來說,這都是一種寬慰。在這五味雜陳的人生裡,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要歷經心酸。也許試著抽離出來看,回顧回顧過往,環顧環顧四周,展望展望將來,慢慢的,就不會再那麼難過了呢。
我想這或許也是這首歌能夠被很多人選作療傷曲的原因,它帶有一種神奇的,寬慰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