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在其著作《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一書中說道:「兒童智商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能成為人中龍鳳。然而很多人以為,孩子是否聰明,要等長大了才知道,但其實,在他們6歲前就已經初現端倪。
案例:孩子的「煩人」行為竟是高智商
彤彤從小就是一個對任何事情十分好奇的孩子,被媽媽戲稱為「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因為,彤彤每天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
「媽媽,為什麼小火車只能往前開,不能往後退呢?」
「媽媽,為什麼你說彩虹有7種顏色,可是我看到的只有5種呢?」
「爸爸,為什麼你長鬍子,爺爺長鬍子,而媽媽不長呢?」
...................
諸如此類的問題,彤彤媽每天都要聽到十幾個,在心情好時間充裕的時候,她還會認真回答,可是連續被問煩了,就會粗暴地說沒有為什麼。
彤彤媽對此非常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都懂事聽話,而自己孩子卻永遠不消停,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於是,彤彤媽預約了一位兒童專家給孩子做了一個系統的檢查,專家告訴彤彤媽,孩子不僅沒有問題,還屬於智力發育超群的人群,之所以總是有那麼多問題,是因為彤彤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強。
其實,生活中像彤彤媽這樣,將孩子的一些「好問」的行為歸咎於頑皮,而硬生生錯過了孩子智力發育培養的關鍵期。
高智商孩子6歲前會出現三個「超前能力」
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在其著作《天才兒童——科學培育兒童指南》一書中說道:「兒童智商在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
1、記憶力強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記事,對於很多事物只是圖新鮮,很快就會將之忘在腦後。
但是高智商的孩子記憶力都很強,只聽過一次的話、見過一次的東西,或者僅去過一次的地方,都能將其清清楚楚地記住,或者抓住核心點。哪怕過了很長一段時間,還能將其描述出來,可能會有些許信息缺失,但很少出現偏差。
記憶力超群的孩子,往往大腦發育良好,智商自然也高出同齡人一大截。
因此,父母可以針對孩子進行一些記憶訓練,在科學開發孩子智力的基礎上,還能增加其知識儲存量。
2、模仿能力強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孩子們多數行為養成,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
生活中,父母時常會發現孩子經常會模仿父母、家人,甚至是陌生人的行為或者神態,有的模仿得還真的挺像那麼回事兒的。
但是,有些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卻不甚歡喜,特別是模仿說話常被禁止,認為是不好的習慣,但其實,無需一刀切。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與否,是直接和智力發育掛鈎的,模仿能力強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
不過,模仿也有限度,在孩子判斷力尚且不夠的情況下,父母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防止學習一些不好的習慣。
3、好奇心強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項能力,他們面對那些超出他們認知範圍的事情,習慣性「刨根問底」。
孩子心中有疑問,說明他們是真的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而認真地提出來,則體現了他們的專注力。
無論是思考還是表達的過程,無一不體現他們思維的獨特性、跳躍性,以及專注度。這就意味著他們智力發育情況更好。
因此,父母對此不要覺得他們煩,就忽略或者敷衍他們的提問。而是應當認真對待,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來回答問題。如果觸及知識盲區,也應該通過查閱資料,或者求助他們的方式來進行解答。
除此之外,那些從小就特別有主見,做事情喜歡「另闢蹊徑」的孩子,往往智商發育都高出同齡人一大截,父母對此不可盲目地阻止,應當在尊重的基礎上進行正向引導,讓其智力在「正軌」上發育。
【今日一問】你家孩子是否也是好奇寶寶?都問出過什麼「奇葩」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