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避孕失敗、或因胎兒本身問題而不得已將腹中的胎兒放棄時,我們必須做人工流產,今天小編整理了妊娠10周以上胎兒的流產術——鉗刮術,想了解的朋友速速閱讀吧。
妊娠10~14周因胎兒骨骼形成,已經不適應用單純的負壓吸引術,需將胎兒用卵圓鉗鉗夾取出,此手術稱為鉗刮術。由於手術難度大,風險高,一般需要住院手術,尤其妊娠12周以上必須住院。
1. 妊娠10~14周以內自願要求終止妊娠而無禁忌證者。
2. 因某些疾病(包括遺傳性疾病)不宜繼續妊娠者。
3. 其他流產方法失敗者。
除與人工流產吸宮術相同以外,術前還需測血型,肝、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等。
1. 術前宮頸準備(可選下列方法之一)
(1) 機械擴張法:應用本法擴張宮頸,必須術前陰道準備2~3天。
1) 術前24小時用16號或18號專用無菌導尿管一根,放入宮腔內,留下部分用無菌紗布捲住,置於後穹隆。
2) 術前24小時用滅菌宮頸擴張棒或親水棒擴張宮頸。
(2) 藥物準備
1) 術前2~3小時口服或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0.4~ 0.6mg。
2) 術前1~2小時將卡孕栓0.5~1mg置入陰道後穹隆。
1. 與負壓吸宮術1~6項相同。
2. 宮頸擴張器自4.5號~10號或12號。
3. 用大號吸管或卵圓鉗進入宮腔破羊膜,流盡羊水(測羊水量),其後才能酌情應用宮縮劑。
4. 取胎盤
(1) 用有齒卵圓鉗沿子宮前或後壁逐漸進入宮底。
(2) 到達宮底後退出1cm,在前壁、後壁或側壁尋找胎盤附著部位。
(3) 夾住胎盤(幅度宜小),左右輕輕搖動,使胎盤逐漸剝離,以便能完整地或大塊地鉗出。
5. 取出胎體時,儘量保持胎兒縱位,避孕胎兒骨骼傷及宮壁,如妊娠月份較大,可先取胎體後取胎盤。
6. 保留取出的胎塊,手術結束時核對是否完整。
7. 用中號鈍刮匙或6~7號吸管清理淨宮腔內殘留組織,術後測量宮腔深度。
8. 觀察宮腔有無活躍性出血及宮縮情況,宮縮欠佳者可注射縮宮素。
9. 用紗布拭淨陰道,除去宮頸鉗。取出陰道窺陰器。
10. 填寫手術記錄。
1. 凡進入宮腔的任何器械嚴禁碰觸陰道壁,以防感染。
2. 手術時,特別是破羊水後要注意孕婦面色及主訴,警惕羊水栓塞。
3. 手術操作要穩、準、輕、巧,避免暴力,以防子宮穿孔和宮頸裂傷。如發現有物嵌頓、堵塞在子宮頸內口上取出困難時,不可強取,應將鉗夾的胎頭或胎體向上稍稍退回,在宮腔內夾碎,並將被夾物調轉方向,使胎體縱軸與宮頸方向一致,鉗夾取出。如按上述方法取出仍有困難,應迅速再擴大宮頸口,或宮頸旁註射0.5%利多卡因5~10ml,使頸管鬆弛,以利於將子宮內容物取出。
4. 出血較多時應儘快查明原因,及時妥善處理,可宮頸注射或靜脈滴注縮宮素。
妊娠12周以上,術後休息3周。其他同人工流產吸宮術。
對風險的鉗刮術認識:孕10~14周胎兒骨骼形成,羊水量較少,既不能行負壓吸引,又不能行羊膜腔穿刺術,而鉗刮術風險大,易產生宮頸及子宮壁的損傷,宮旁血腫,骨片殘留等併發症。為降低人工流產鉗刮術的風險,目前臨床常以藥物流產替代鉗刮術,臨床效果滿意,並有多篇報導證實。雖然藥物流產對孕10~14周妊娠有很高的流產成功率,但對於臨床或流產過程中胚胎未排出而出血多的緊急情況,需快速終止妊娠者,超聲定位下鉗刮術是比較理想的選擇。對藥物流產藥物禁忌或不敏感者,鉗刮術仍是目前終止適齡孕周的主要手術方法。因此藥物流產不能替代鉗刮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