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是廣州市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同時越秀區也是廣州市政府、廣東省政府的所在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政府所在地,面積僅為33平方公裡,其面積小一直困擾著越秀區的發展。
越秀區內還有不少老舊小區和狹窄的道路,這些老舊歷史建築一直都困擾著越秀區發展,就比如之前地鐵11號線的拆遷,就因為歷史建築問題而拖延了不少時間。
隨著天河區珠江新城CBD和海珠區琶洲CBD的建設,越秀區的風頭更被天河區和搶去,越秀區也顯得越來越落幕,廣州市總部經濟被珠江新城CBD和琶洲CBD瓜分,金融產業落在天河金融城的擔子上。
越秀區難道就會慢慢衰落嗎?
答案是不會!
越秀區作為廣東省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政府所在地,轄區內擁有省教育廳、省疾控中心、省規劃局、省稅務局等高級行政機構,是廣州市以及廣東省的政治文化中心,這些機構管治著整個廣州市乃至廣東省,越秀區的地區是無可動搖的。
越秀區現狀確實是無地可用、老舊建築和市政規劃確實比不上其它新興的轄區,甚至經濟增長變得緩慢,經濟總量也僅為全市第三,但並不意味著越秀區會衰落。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構成經濟的三大產業結構。
第一產業是農林牧漁業和採礦業,是直接向自然界獲取資源的產業。
第二產業為工業,即從第一產業的成品中再加工製造成工業產品,還包括建築業,總的來說是加工製造的產業。
第三產業是服務業,即交通運輸、金融服務、商業、信息傳輸等服務第一和第二產業的服務業,理論上除了第一和第二產業外,其它的產業都劃分為第三產業。
上述便是傳統的三大產業結構,但進入到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更好地劃分產業類型,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機構便在第三產業的基礎上延伸出第四產業的概念。
什麼是第四產業?
第四產業的概念最早是由1998年哈佛大學提出來的,第四產業的特徵是用戶體驗和「紀念價值」。
第四產業的概念是指包括教育、文化、廣電、衛生(疾控)、體育、民政、環保、國防、司法、治安、社會保障、計生、宗教及民族事務等具有社會公共性和行政管理性的產業。第四產業將逐步體現社會性、人文性、生態性、物質性的關係結合。
按照第四產業的劃分,廣州市內只有越秀區最具備發展第四產業的條件。
其實越秀區一直以來便是圍繞著第四產業進行建設。
越秀區之前便以花果山片區打造國家級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該基地是以廣播電視製作和傳輸業務為主,這便是第四產業中的廣電產業。
2019年全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就落戶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越秀區作為華南地區最具歷史文化底蘊的區域,將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高地,打造廣州文化名片。
除了上述的產業之外,越秀區還在圍繞體育、旅遊、疾控、歷史等產業開始大力建設。
當初珠江新城的建設便是將越秀區內部分的第三產業服務業轉移到天河區,換句話說越秀區在逐漸淘汰第三產業,慢慢向第四產業轉型(也因為面積限制),第四產業是比第三產業更高級的產業。
如果把第三產業比作是「賺錢」,那麼第四產業便是「花錢」,廣電、疾控、司法、社會保障等屬於社會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產業,本身屬於「花錢」服務大眾的產業,對經濟貢獻並不大,但對於普通市民體驗卻是最直觀和最重要的。
由此可見,越秀區的並不是衰落,而是在圍繞第四產業進行建設,第四產業也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變得越來越重要,與我們每一個普通市民息息相關。
越秀區老舊建築等問題也會隨著廣州市第四產業的建設而慢慢整改轉型改造,將來會建設成社會服務型的產業。越秀區的經濟總量也許會逐漸被其它區超越,但越秀區的社會服務產業卻是全市最好的,所以說,越秀區將來會是廣州第四產業的高地。
大家覺得越秀區在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越秀區在未來城市的規劃中要注意什麼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