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四大戰場」創新不止 深耕不輟

2020-12-14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自全面鋪開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和「成本管控年」活動以來,新疆油田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各項安排部署,全油田上下轉變觀念、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抱著堅定的信念堅決打贏效益實現保衛戰。特別是瑪湖、吉慶、南緣以及老區等「四大戰場」紛紛結合自身特點,加大創新力度,科學精準施策,在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中各顯其能,為油田公司上半年提質增效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瑪湖:全力開發「效益油」

  面對規模效益開發難度大等難題,作為瑪湖開發主力軍百口泉採油廠統籌考慮當前任務和長遠發展,以提質增效為主線,瞄準制約瑪湖油區原油上產與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加快重點創新成果的轉化創效,推動瑪湖油區質效雙提,全力開發「效益油」。

  首先做到精準發力,注重油藏整體評價。面對低油價的困局,百口泉採油廠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和提質增效專項行動,變思路、快增儲、快拿油。堅持尋找高效油氣藏不放鬆,突出高效勘探,採用多靶點兼探、產能井深淺兼顧等方式,重點在瑪湖地區侏羅系八道灣、瑪19井區開展評價工作,2020年上鑽評價井成功率100%,瑪湖油區中淺層八道灣組勘探取得重大進展,深化中央隆起帶富油構造認識,在瑪19井區取得重大發現,開闢了重大資源接替新領域。

  其次不斷優化布局,提速油區產能建設,牢牢抓住衝刺200萬噸原油上產的主動權。2020年,該廠在瑪湖油區產能建設佔比超過70%,其中優化產能部署和方案設計是最大的提質增效。科研人員通過整體研究、精細解剖,大膽探索與嘗試開展超長水平井開發方案編制,借鑑瑪131井區小井距示範區成功經驗,對於瑪18井區南部開展一次井網部署產能方案編制,最大限度動用地質儲量,使瑪18井區等重點建產區的資源潛力進一步凸顯。目前已部署實施以及即將實施的瑪18井區小井距開發方案、瑪18井區補充部署次級油層開發方案有望讓瑪18井區和瑪2井區建產規模再成倍擴大。同時,為加快瑪131示範區、瑪2井區規模建產的速度,參建單位推廣石英砂替代、高比例滑溜水,並開展大段多簇密切割降本提效試驗,採用拉鏈式作業,實現了鑽井提速、壓裂提效,加快了瑪18井區、瑪2井區規模建產、高效開發步伐。

  此外堅持刀刃向內,提升已建區塊產能。該廠科研人員通過大量研究分析,對已生產四年的瑪18井區艾湖1井斷塊直井區開展集團壓裂,人工增能,深挖油藏生產潛力,提升油藏可採程度,開發效果與效益有顯著提升。

    吉慶:依靠創新贏未來

  作為新型油田作業區,特別是作為國家級頁巖油建設示範區,吉慶油田作業區堅持以創新為龍頭,全面抓好提質增效工作。

  該作業區深入實施「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新技術應用」三大工程,助力「油公司」模式進一步構建,力求從根本上提高單位綜合實力、風險防控能力和低油價下生存發展能力。

  「技術創新才能制勝未來。」基於這一理念,吉慶油田作業區堅定不移向技術創新要效益。作業區以「讓採油更簡單、讓安全更容易、讓環保更智慧」為根本導向,加快攻關前瞻性、突破性和優化性等三大類關鍵技術,努力形成與新型高效油田作業區相配套的技術體系,為效益增儲上產提供強力支撐。

  2020年,吉慶油田作業區深入實施八項重點技術攻關。為打造無人巡檢的「三無井場」,通過應用無杆泵採油、單井在線計量和數據遠程傳輸技術取代人工計量取樣、人工數據採集和人工巡迴檢查,最終實現「無杆泵採油+單井在線計量+無線數據傳輸+視頻監控」新型無人採油模式,將全面顛覆沿用百年的傳統採油方式,推動油田生產方式升級換代。

  截至目前,已有32口生產井成功實現「無人值守,故障檢修」智能生產管理,極大提升了油田一線生產管理效率。2020年,作業區計劃建成60口無人化智能管理生產井,可實現年度經濟創效400萬元。

  除了技術創新,吉慶油田作業區還不斷加大管理創新和新技術應用。

  「我們靠創新走到現在,也要靠創新贏得未來。」吉慶油田作業區經理謝建勇表示,唯有不斷創新,方能引領企業效益發展、行穩致遠。

   南緣:持續優化再提速

  「針對南緣西段部署的探井,我們將進一步優化、集成鑽井配套技術,從『打成』向『打快、打好』轉變,實現提速降本。」勘探事業部南緣項目部副經理黃鴻說。

  對於東段部署的井,由於目標構造類型多、地質特徵差異大、鑽探施工風險高,通過持續開展工程技術攻關,力保「打成」。南緣下組合構造存在類型多樣,壓力系統複雜,地層、壓力預測與實鑽誤差比較大等多種類型的風險點。為加快勘探節奏,南緣勘探項目部全力做好方案源頭把控,並結合實鑽認識,持續優化設計。

  首先是優化井身結構設計。為確保必封點有效封固,滿足後期試油要求,目前已形成五類井身結構序列,從設計源頭降低複雜事故。

  同時,該項目部還持續優化配套技術設計、鑽頭設計、特殊工藝設計,並加強固井、錄井、試油方案的優化。例如,通過優化鑽井工期設計,高泉6井工期比原先縮短了28天;天灣1井和天安1井也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分別縮短50天和27天。

  「對比高探1井單層試油周期為93天,2020年我們提出的奮鬥目標是:單層試油周期為49天。」黃鴻說。

  在加快勘探節奏的同時,南緣勘探項目部還加強精細管理,動員全員挖潛。高101、高102、高泉5井全井採用國產配方水泥漿及驅油清洗液體系,應用效果良好,單層固井費用節約300萬元以上。

  老區:精益求精重實效

  「在生產上精耕細作,在經營上精打細算,在管理上精雕細刻,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這是開發了60年的老廠採油二廠對提質增效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

  「今年的注水管理工作有別於往年。在控本增效的背景下,我們堅持貫徹『注水是成本最低的開發措施』這一理念,將注水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該廠油田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史樂說。

  今年,採油二廠根據井組生產潛力、注水見效程度、恢復注水難度等,將全廠2198口注水井分為5類,調控工作由分類油藏管理細化至單井,為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及降低油田開發自然遞減率奠定了良好基礎。1到5月,共計優化注水466井次,綜合含水率、遞減率均控制在公司考核指標以內,調控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

  同時,該廠堅持「工程地質經營一體化」,實現效益增產。全年計劃增產措施205井次,預計累積增油8.2萬噸。

  通過集中實施一批高效增產措施,同時開展群眾性管理挖潛等一系列工作,到5月下旬,採油二廠提前20天達到6680噸的油田公司百日上產會戰目標,並利用這20天的時間差將日產水平提升到7000噸新高,為圓滿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新疆油田老區各採油廠深耕不輟,闖出了一條奪油上產和提質增效的「突圍路」:

  截至6月底,採油一廠原油日產水平達到4100噸,並提前39天完成百日上產會戰目標,不僅取得了會戰的全面勝利,更是在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圍繞制約油田發展的「瓶頸問題」和「技術難題」,部署了9大類32項措施,提出降本增效目標10537萬元,通過黨建引領、管理助力、科技創新,實現增效4422萬元,不僅圓滿完成了階段任務,也實現了「強體魄、上臺階」的目標。

  紅山公司制定實施了74項有力舉措,確保在完成全年產油任務基礎上,堅決完成控投降本目標。同時,大力推進扁平化管理和智能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專業協同、環環相扣的管理體系,持續深化智能紅山PM、智能紅山HR兩大信息系統應用,不斷提升生產作業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新港公司緊盯鍋爐能耗「源起點」,用蒸汽成本更低的直流鍋爐承替流化床鍋爐,停止效益較差的汽驅注汽,轉成效益較好的吞吐注汽,做好做足「汽」文章。同時一系列的提質增效措施,也讓公司上下人人變身「精算師」,舊料堆裡「淘寶」,零件重組「拼多多」。不斷激發員工潛能,提升企業發展潛力。

  上半年,新疆油田生產原油653.8萬噸、天然氣14.6億方,並完成年控投降本計劃80%,實現了產量效益「雙過半」,為順利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贏得了主動。(谷勝 張睿)

相關焦點

  • 新疆塔裡木油田「西氣東輸」日供氣量創新高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10日電(蘇華) 記者10日從新疆塔裡木油田獲悉,該油田向「西氣東輸」管網日輸天然氣達到7224萬立方米,創歷史新高,保障了上海、湖北等省市區近4億民眾的生活用氣。塔裡木油田是中國陸上第三大油氣田,建有迪那2、克深等18座大中型氣田,形成年產300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能力。近兩年,塔裡木油田新發現中秋1、博孜9兩個超千億方大氣田。目前已形成「克拉—克深」「博孜—大北」「秋裡塔格」3個萬億立方米儲量大氣區格局。
  • 中國石油測井公司新疆分公司創新管理模式 助力油田勘探升級
    新疆日報訊(通訊員鍾銘銳 王豔報導)今年以來,中國石油測井公司新疆分公司立足市場,以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作為切入點,自上而下發動全員加入效益保衛戰,開創特色技術「融合道路」,激發一線生產「服務基因」,形成重點探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為油田始終保持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源頭介入,提前解決甲方難題。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隱藏油田在哪裡 隱藏油田位置匯總快來圍觀吧!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隱藏油田在哪裡 隱藏油田位置匯總快來圍觀吧!時間:2018-06-14 15:27   來源:18183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隱藏油田在哪裡 隱藏油田位置匯總快來圍觀吧!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隱藏油田在哪裡?
  • 西北油田:劉練創新工作室的「新夥伴兒」
    「劉練創新工作室又來了『新夥伴兒』,這款套管機械封隔器為順北4井喜獲高產油氣流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完井測試和增儲上產的『利器』。」9月13日西北油田完井測試管理中心劉練創新工作室裡,胡勇指著剛剛進入創新工作室的創新成果高興地說。
  • 寫在塔裡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之際(一)
    會戰31年來,塔裡木石油人始終牢記實現我國油氣資源戰略接替、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光榮使命,牢記黨和國家的殷切厚望,紮根「死亡之海」,深耕「希望高地」……  隆冬時節的塔裡木盆地,寒風凜冽,衝刺3000萬噸的塔裡木油田並未因寒冷而按下暫停鍵。
  • 新疆油田一口天然氣評價井獲高產工業氣流
    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27日電(白祺琪 覃建強) 陽春三月,新疆北部準噶爾盆地沙漠腹地春寒料峭。新疆油田採氣一厂部署在此的一口名為滴西328的天然氣井,26日試氣獲油壓25.5兆帕、日產氣6.2萬立方米高產工業氣流,「炸」響了2020年新疆油田天然氣開發建產的首個「春雷」。
  • 長慶油田採油一廠:「四大工程」推動質效雙提
    精細管理截至4月20日,長慶油田採油一廠管理的安塞油田今年已生產原油82.2萬噸,日均產油7406噸,產建鑽井進尺突破11萬米,新投油井67口。2020年,面對疫情及低油價帶來的諸多不利因素,一個開發近40年的安塞老油田硬穩產壓力巨大。安塞油田集中全員之力,以打好勘探增儲、老井穩產、產能建設、提質增效「四大工程」為抓手,推動油田把握住地上與地下、質量與效益、當前與長遠的平衡,實現長期穩產與質量效益並重的可持續發展。
  • 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天然氣勘探首獲重大突破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新疆油田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天然氣勘探首獲重大突破圖為新疆呼圖壁縣境內的呼探1井。新疆油田供圖中新網烏魯木齊12月17日電 (袁波 張睿 黃鴻)記者17日從中石油新疆油田獲悉,新疆油田16日在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呼圖壁縣境內的風險探井呼探1井獲得重大突破,在7367-7382米井段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61萬立方米,日產原油106.3立方米。
  • 新疆10億噸級大油田持續發力 日產原油近6000噸
    新華社烏魯木齊6月29日電(記者顧煜、杜剛)今年來,地處準噶爾盆地的10億噸級大油田——新疆瑪湖油田開發全面推進,日產原油水平達到5942噸。瑪湖油田計劃今年生產原油217.6萬噸。  準噶爾盆地油氣資源勘探潛力巨大,是中國石油原油上產和儲量增長的重要接替區域。
  • 我國曾經的石油重鎮:四大油田之一,如今石油枯竭淪為一座空城!
    石油能讓一個地方盛興,也能夠讓一個地方走向衰敗,冷湖油田就是如此,冷湖是一個位於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北部的一個湖泊,因為常年水都屬於冰冰涼涼的,所以才得名叫做冷湖,如今,讓你震撼的或許不是這個湖泊,而是這裡的一大片廢墟。
  • 新疆油田公司採氣一廠採氣隊團支部——「同幹採氣事,民漢一家親...
    是的,這就是新疆油田公司採氣一廠採氣隊的各民族團員青年們,他們正在用濃墨重彩書寫著基層共青團組織發展的絢麗篇章。 一、基本概況 新疆油田公司採氣一廠成立於2007年12月3日,是新疆油田公司首家專業化運作的採氣廠。負責準噶爾盆地天然氣的開發和管理,其前身是有著四十七年光榮歷史的新疆油田公司採油三廠。
  • 《多多自走棋》保持原創初心,堅守自走棋玩法深耕不輟
    作為自走棋玩法的原創,《多多自走棋》將會帶著堅守自走棋玩法深耕不輟的心態,精心打磨遊戲體驗,致力於讓全球超過30個國家及地區的玩家沉浸在自走棋玩法裡,感受公平競技帶來的樂趣。全新版本「龍脈覺醒」已於1月28日更新上線!
  • 新疆塔裡木油田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供氣逾1600億方
    中新社烏魯木齊1月13日電 (記者 陶拴科)記者13日從中國石油(601857)塔裡木油田公司獲悉,截至1月6日,塔裡木油田已累計向西氣東輸管網輸送天然氣達1600.4億立方米,相當於替代了2億餘噸標煤。  2015年來,塔裡木油田加快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步伐,夯實資源基礎。
  • 運鴻集團李玉保:深耕科技創新驅動 助力中國科技強國實踐
    科技實力進一步增強,支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我國建立創新型國家建設邁出新步伐。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勝利召開,全國各地各行業的1000多位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企業家等參與盛會,論壇主要圍繞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企業科技創新發展以及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進行探討分享、思維碰撞、智慧交流。
  • 新疆風城油田作業區液壓式抽油機舉升技術效果良好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何陽 趙婷)截至10月13日,新疆油田公司風城作業區液壓式抽油機試驗已完成15口,目前開井生產14口,措施前日產液量29.27噸,日產油量7.66噸;措施後日產液量49.3噸,日產油量14.7噸,累計產油1688.1噸,應用效果較好。
  • 塔裡木油田年油氣產量突破3000萬噸
    澎湃新聞12月21日從中國石油集團獲悉,截至當日零時,位於新疆南部的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年生產石油液體600.01萬噸、天然氣301.59億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3003.12萬噸,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進一步夯實新疆作為我國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儲備基地和陸上油氣戰略通道的地位
  • 塔裡木油田如何啃下「世界上最難啃的骨頭」
    塔裡木油田如何啃下「世界上最難啃的骨頭」 _光明網光明日報記者王瑟2020年12月21日零時,位於新疆南部的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年生產石油液體達600.01萬噸,天然氣達301.59億立方米,油氣當量達3003.12萬噸,成為我國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
  • 新疆塔裡木盆地建成大油氣田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21日電(記者顧煜)截至21日零時,位於新疆南部的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今年生產石油液體600.01萬噸、天然氣301.59億立方米,油氣當量達到3003.12萬噸。塔裡木油田全面建成3000萬噸大油氣田和300億立方米大氣區,進一步夯實新疆作為我國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儲備基地和陸上油氣戰略通道的地位,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重要戰略接替區。
  • 打好「三大保衛戰」 繪就大漠生態畫卷——西北油田綠色油田建設紀實
    初夏時節,萬物並秀,新疆南部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塔河油區內,風光旖旎的巴依孜湖、油井場站、落日餘暉、捕魚的漁夫、嬉戲的水鳥和油田道路構成美麗的畫卷。這是西北油田堅持清潔生產、建設生態油田的縮影。6月2日,三號聯合站內,技術人員正在評估「水套爐火嘴改造技術」試用成果,針對水套爐火嘴,用氣量大的技術難題,他們加強技改創新,新技術既降低了能源消耗,節約了生產成本,又減少了廢氣排放,創造出更好的生產、環保效益。技改創新是西北石油人為改善空氣品質所做的工作之一。
  • 中國的口罩產量能換回四大油田總產量的3倍
    長慶油田截至2月29日,長慶油田今年前兩個月生產油氣當量1022.47萬噸,其中原油403.16萬噸、天然氣77.7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38%,在疫情防控的不利影響下創造了生產1000萬噸油氣當量的最快紀錄。長慶油田一天產油大約6,7萬噸,油氣當量一天1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