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面鋪開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和「成本管控年」活動以來,新疆油田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各項安排部署,全油田上下轉變觀念、團結一心、奮力拼搏,抱著堅定的信念堅決打贏效益實現保衛戰。特別是瑪湖、吉慶、南緣以及老區等「四大戰場」紛紛結合自身特點,加大創新力度,科學精準施策,在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中各顯其能,為油田公司上半年提質增效工作取得突出成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瑪湖:全力開發「效益油」
面對規模效益開發難度大等難題,作為瑪湖開發主力軍百口泉採油廠統籌考慮當前任務和長遠發展,以提質增效為主線,瞄準制約瑪湖油區原油上產與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加快重點創新成果的轉化創效,推動瑪湖油區質效雙提,全力開發「效益油」。
首先做到精準發力,注重油藏整體評價。面對低油價的困局,百口泉採油廠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和提質增效專項行動,變思路、快增儲、快拿油。堅持尋找高效油氣藏不放鬆,突出高效勘探,採用多靶點兼探、產能井深淺兼顧等方式,重點在瑪湖地區侏羅系八道灣、瑪19井區開展評價工作,2020年上鑽評價井成功率100%,瑪湖油區中淺層八道灣組勘探取得重大進展,深化中央隆起帶富油構造認識,在瑪19井區取得重大發現,開闢了重大資源接替新領域。
其次不斷優化布局,提速油區產能建設,牢牢抓住衝刺200萬噸原油上產的主動權。2020年,該廠在瑪湖油區產能建設佔比超過70%,其中優化產能部署和方案設計是最大的提質增效。科研人員通過整體研究、精細解剖,大膽探索與嘗試開展超長水平井開發方案編制,借鑑瑪131井區小井距示範區成功經驗,對於瑪18井區南部開展一次井網部署產能方案編制,最大限度動用地質儲量,使瑪18井區等重點建產區的資源潛力進一步凸顯。目前已部署實施以及即將實施的瑪18井區小井距開發方案、瑪18井區補充部署次級油層開發方案有望讓瑪18井區和瑪2井區建產規模再成倍擴大。同時,為加快瑪131示範區、瑪2井區規模建產的速度,參建單位推廣石英砂替代、高比例滑溜水,並開展大段多簇密切割降本提效試驗,採用拉鏈式作業,實現了鑽井提速、壓裂提效,加快了瑪18井區、瑪2井區規模建產、高效開發步伐。
此外堅持刀刃向內,提升已建區塊產能。該廠科研人員通過大量研究分析,對已生產四年的瑪18井區艾湖1井斷塊直井區開展集團壓裂,人工增能,深挖油藏生產潛力,提升油藏可採程度,開發效果與效益有顯著提升。
吉慶:依靠創新贏未來
作為新型油田作業區,特別是作為國家級頁巖油建設示範區,吉慶油田作業區堅持以創新為龍頭,全面抓好提質增效工作。
該作業區深入實施「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新技術應用」三大工程,助力「油公司」模式進一步構建,力求從根本上提高單位綜合實力、風險防控能力和低油價下生存發展能力。
「技術創新才能制勝未來。」基於這一理念,吉慶油田作業區堅定不移向技術創新要效益。作業區以「讓採油更簡單、讓安全更容易、讓環保更智慧」為根本導向,加快攻關前瞻性、突破性和優化性等三大類關鍵技術,努力形成與新型高效油田作業區相配套的技術體系,為效益增儲上產提供強力支撐。
2020年,吉慶油田作業區深入實施八項重點技術攻關。為打造無人巡檢的「三無井場」,通過應用無杆泵採油、單井在線計量和數據遠程傳輸技術取代人工計量取樣、人工數據採集和人工巡迴檢查,最終實現「無杆泵採油+單井在線計量+無線數據傳輸+視頻監控」新型無人採油模式,將全面顛覆沿用百年的傳統採油方式,推動油田生產方式升級換代。
截至目前,已有32口生產井成功實現「無人值守,故障檢修」智能生產管理,極大提升了油田一線生產管理效率。2020年,作業區計劃建成60口無人化智能管理生產井,可實現年度經濟創效400萬元。
除了技術創新,吉慶油田作業區還不斷加大管理創新和新技術應用。
「我們靠創新走到現在,也要靠創新贏得未來。」吉慶油田作業區經理謝建勇表示,唯有不斷創新,方能引領企業效益發展、行穩致遠。
南緣:持續優化再提速
「針對南緣西段部署的探井,我們將進一步優化、集成鑽井配套技術,從『打成』向『打快、打好』轉變,實現提速降本。」勘探事業部南緣項目部副經理黃鴻說。
對於東段部署的井,由於目標構造類型多、地質特徵差異大、鑽探施工風險高,通過持續開展工程技術攻關,力保「打成」。南緣下組合構造存在類型多樣,壓力系統複雜,地層、壓力預測與實鑽誤差比較大等多種類型的風險點。為加快勘探節奏,南緣勘探項目部全力做好方案源頭把控,並結合實鑽認識,持續優化設計。
首先是優化井身結構設計。為確保必封點有效封固,滿足後期試油要求,目前已形成五類井身結構序列,從設計源頭降低複雜事故。
同時,該項目部還持續優化配套技術設計、鑽頭設計、特殊工藝設計,並加強固井、錄井、試油方案的優化。例如,通過優化鑽井工期設計,高泉6井工期比原先縮短了28天;天灣1井和天安1井也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分別縮短50天和27天。
「對比高探1井單層試油周期為93天,2020年我們提出的奮鬥目標是:單層試油周期為49天。」黃鴻說。
在加快勘探節奏的同時,南緣勘探項目部還加強精細管理,動員全員挖潛。高101、高102、高泉5井全井採用國產配方水泥漿及驅油清洗液體系,應用效果良好,單層固井費用節約300萬元以上。
老區:精益求精重實效
「在生產上精耕細作,在經營上精打細算,在管理上精雕細刻,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這是開發了60年的老廠採油二廠對提質增效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
「今年的注水管理工作有別於往年。在控本增效的背景下,我們堅持貫徹『注水是成本最低的開發措施』這一理念,將注水工作做精做細做實。」該廠油田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史樂說。
今年,採油二廠根據井組生產潛力、注水見效程度、恢復注水難度等,將全廠2198口注水井分為5類,調控工作由分類油藏管理細化至單井,為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及降低油田開發自然遞減率奠定了良好基礎。1到5月,共計優化注水466井次,綜合含水率、遞減率均控制在公司考核指標以內,調控工作取得實質性成效。
同時,該廠堅持「工程地質經營一體化」,實現效益增產。全年計劃增產措施205井次,預計累積增油8.2萬噸。
通過集中實施一批高效增產措施,同時開展群眾性管理挖潛等一系列工作,到5月下旬,採油二廠提前20天達到6680噸的油田公司百日上產會戰目標,並利用這20天的時間差將日產水平提升到7000噸新高,為圓滿完成全年生產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新疆油田老區各採油廠深耕不輟,闖出了一條奪油上產和提質增效的「突圍路」:
截至6月底,採油一廠原油日產水平達到4100噸,並提前39天完成百日上產會戰目標,不僅取得了會戰的全面勝利,更是在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圍繞制約油田發展的「瓶頸問題」和「技術難題」,部署了9大類32項措施,提出降本增效目標10537萬元,通過黨建引領、管理助力、科技創新,實現增效4422萬元,不僅圓滿完成了階段任務,也實現了「強體魄、上臺階」的目標。
紅山公司制定實施了74項有力舉措,確保在完成全年產油任務基礎上,堅決完成控投降本目標。同時,大力推進扁平化管理和智能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專業協同、環環相扣的管理體系,持續深化智能紅山PM、智能紅山HR兩大信息系統應用,不斷提升生產作業和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新港公司緊盯鍋爐能耗「源起點」,用蒸汽成本更低的直流鍋爐承替流化床鍋爐,停止效益較差的汽驅注汽,轉成效益較好的吞吐注汽,做好做足「汽」文章。同時一系列的提質增效措施,也讓公司上下人人變身「精算師」,舊料堆裡「淘寶」,零件重組「拼多多」。不斷激發員工潛能,提升企業發展潛力。
上半年,新疆油田生產原油653.8萬噸、天然氣14.6億方,並完成年控投降本計劃80%,實現了產量效益「雙過半」,為順利完成全年生產經營任務贏得了主動。(谷勝 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