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醫美行業預測:呈現6大特點,實現20%增長

2020-12-26 美業新緯度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盛典」)成功舉辦。本屆盛典揭曉了醫美界「諾貝爾獎」,即第二屆「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得主。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

盛典現場,新氧宣布開始籌備專項支持中國醫美學術基金。新氧將拿出1000萬學術培訓資金,旨在鼓勵醫美醫生進行科研創新,希望未來能夠與協和醫學院共同打造成中國首個專注醫美醫生科研的學術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盛典上對醫美行業的發展總結和趨勢解讀同樣值得期待。

醫美行業首次萎縮,但也釋放了積極信號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失去了兩位數的年度增速。在今年8月的美沃斯醫學美容大會上,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引用了市場研究機構沙利文的數據——中國醫美行業的預計增長規模約為5.7%。

隨著對更多機構的走訪了解,在盛典上,金星再次談到了醫美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行業可能整體出現萎縮,這是過去十幾二十年來從來都沒有遇到過的情況。」

市場在走向萎縮,但來自天眼查的數據顯示,2020年倒閉的醫美機構數為1410家,遠遠少於2019年的2404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或許與以下現象有關:

1. 輕醫美市場迅猛爆發

根據新氧平臺的數據,今年輕醫美市場取得了突破式增長,特別是大光電抗衰在經過過去幾年持續的市場教育後,在今年迅速爆發,熱瑪吉、熱拉提等項目在今年成為爆品,可能預示著未來幾年在以設備、產品為導向的大光電高客單價的項目上,還有巨大的潛力。

熱瑪吉

2. 醫美用戶突破圈層

在過去,醫美用戶的標籤是時尚、前衛、消費能力強,但是隨著輕醫美撬動市場,醫美用戶的年齡、職業範圍都有所擴大。醫美正在變成女性的一項主流消費,意味著市場規模會持續擴大

3. 醫美線上化程度提升

疫情推動了線上化進程,據新氧數據顏究院數據,2020年8月,新氧移動端月活一度達到974萬,2020年,新氧在線醫美服務市場的規模增長了12.2%。

擺脫市場低迷,新氧為何能逆勢增長?

作為醫美行業的平臺公司,新氧在2020年的主題也是應對危機。通過在線化和智能化技術,新氧幫機構提升溝通效率和成交率,同時加大對品牌、內容和醫生資源的投入。根據最新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新氧科技在第三季度的營收實現了同比18.9%的增長,平均月活用戶更是同比增長了153.7%。

新氧科技董事長、CEO 金星

金星將新氧逆勢增長的原因,歸功於以下幾點:

1. 提升系統效率

新氧的線上運營系統直接決定著機構的運營效率,今年新氧對系統的升級包括了頁面改版、營銷推廣模塊的改版、增加了機構的任務看板、優化了用戶的會話功能……升級後,系統的運營效率明顯提升。

針對審核效率低、反應速度慢、反饋不精準的問題,新氧對內容審核進行了全面升級,目前醫生的認證審核率已經達到了81.8%,醫生資質審核時間縮短了至少30%。

2. 定向精準投放

作為消費者和商家的雙向匹配平臺,新氧希望商家能精準觸達潛在消費者,而消費者也可以得到更多幫助,去作出消費決策。通過算法和搜索策略的迭代,以及精準獲客模型,新氧內容的點擊率,以及有效私信量都有了明顯提升。

另外,新氧還對年度火熱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進行了植入,在植入期間,新氧的自然流量同比增長了228%。

3. 產品創新

在產品創新方面,新氧推出了新氧體驗官,這是一個聯合上遊廠商和機構,提供一些免費項目,讓消費者報名體驗並且去分享自己的體驗報告的活動。

截至2020年11月13日,體驗官活動累計有58萬人參與,如果一個體驗官分享2~3篇日記,這一活動已經為新氧帶來了上百萬用戶真實體驗日記的增長。

視頻面診也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在年初到現在,已經有超過80萬次用戶視頻面診的發起量,單日峰值達到了14463次。視頻面診為醫患雙方搭建了線上通道,為整個行業提升效率,節約成本。

為了幫機構獲取更多優質顧客,新氧還上線了美次卡,由新氧平臺來做品項挑選,做品項的定價,然後嚴選設備、藥品、醫生都合規,服務優質的機構加入美次卡服務網絡。消費者購買次卡後,可以在所有服務機構中通用,大大提升了消費者的決策效率。

推出兩個月後,已經有1.2萬人購買美次卡,交易額達到了1800萬。表明消費者對這一模式的認可度較高,未來會持續推廣。

VR看店的推出,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身臨其境地了解機構的環境、設備儀器、醫生的資料,而且能隨時通過私信進行轉化。

4. 完善行業基礎信息

隨著對公立醫院、醫美機構的覆蓋,新氧平臺上展示的醫美機構數量已經超過1.1萬家,同時展示了超過2萬名醫美醫生的信息。

為了完善這些行業基礎信息,新氧將機構和醫生的管理系統也進行了整體重構,隨著這套醫美機構和醫生數據的大百科系統完善,醫美機構的匹配精準度和營銷效率就會隨之提高。

明年或重回20%高增長

在盛典上,金星還表達了自己對醫美行業未來發展的態度。

「我們對中國醫美行業復甦充滿了信心。」金星表示,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將能夠達到7.8%,伴隨著新冠疫苗陸續上市以及疫情的逐步緩解,明年一線城市將會率先成為「成熟的醫美消費市場」,並且呈現出六大特點。

1. 供需兩旺

2. 消費者將更加理性,年齡、職業分布將會更加多樣化

3. 手術類醫美項目,將會更加倚重醫生的技術和審美

4. 非手術類醫美項目更加看重新產品和服務質量

5. 消費者需求升級,效果、性價比都重要

6. 好醫生、專業機構會得到市場的溢價

「過去幾年,醫美行業以每年百分之二十幾的速度增長,說明消費者對這種新型消費方式是有需求的,而且它對生活美容、化妝品,都是一種消費升級。從醫美對於中國人口滲透率來講,我們跟日本、韓國,甚至臺灣地區相比,可能都有6~7倍的差距,這就是我們巨大的增長空間。」在採訪環節,金星說道,今年受到疫情衝擊比較嚴重,但是我個人預測,明年行業會有2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

相關焦點

  • 行業專家共話2021新增長趨勢 醫美行業如何搶佔復甦先機?
    記者 趙雯琪12月19日,在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上,來自醫美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廠商、平臺、機構、醫生等共話醫美未來趨勢,中國醫美行業代表、專家共同回顧2020年的醫美發展,展望2021年的新趨勢方向。
  • 行業專家共話2021新增長趨勢 醫美行業如何搶佔復甦先機? | 每經網
    記者 趙雯琪12月19日,在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上,來自醫美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廠商、平臺、機構、醫生等共話醫美未來趨勢,中國醫美行業代表、專家共同回顧2020年的醫美發展,展望2021年的新趨勢方向。
  • 線上市場增長12%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北京商報訊(記者 姚倩)12月19日,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醫美服務線上化趨勢成為現場討論的焦點。據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介紹,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超過醫美市場總體增幅。2020年,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如何找到確定性增長路徑,是醫美產業鏈各環節關注的焦點。
  • 醫美龍頭強勢6連板,行業暴利堪比茅臺!機構看好千億顏值盛宴
    顏值經濟火熱,機構預測行業未來可突破3000億。 借「需求側改革」東風,醫美概念強勢 今日盤面上,醫美概念強勢,朗姿股份6連板,悅心健康、奧園美谷2連板,東寶生物大漲20%。
  • 2021的醫美發展新風向,你都知道了嗎?
    進入2021後,關於本年度的醫美發展風向,是各位醫美人關注的重點。今天領健君將結合最新行業資訊,將今年的趨勢做個簡單整理與預測。  行業復甦  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對醫美市場影響顯著,根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但在線醫美平臺市場規模保持兩位數同比增長。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精細化運營平臺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新氧以精細化運營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2021年中國醫美行業產業鏈圖譜上中下遊深度剖析
    隨著經濟條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觀念也逐步發生了改變,大眾對美的感受和追求愈加強烈,醫療美容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醫療美容產業鏈中,行業上遊為醫療美容耗材、藥品生產商及器械設備的製造商,醫美行業中遊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皮膚科和非公立醫療美容機構,下遊為廣大終端消費者,包括手術類消費者和非手術類消費者。
  • 愛美客:一隻醫美行業龍頭股,毛利率堪比茅臺
    醫美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年複合增長在20%以上據Frost & Sullivan數據,近年來中國醫美市場規模迅速擴大,2018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216.7億元,相對於2014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3.6%,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601.3億元。
  • 華泰證券:預計麗珠集團2020年有望實現超20%的業績增長
    原標題:華泰證券:預計麗珠集團2020年有望實現超20%的業績增長   華泰證券發布麗珠集團的研報指出,公司昨日晚間發布中長期事業合伙人草案
  • 醫美行業復甦 明年或將回歸約20%高增速
    受疫情影響,今年醫美行業遭受重挫。據國際權威調研機構Sullivan預測,今年中國醫美行業的年增長率在5.7%,相比過去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創五年來新低。明年醫美市場是否能回歸高增長?12月19日,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預測醫美行業明年將回歸2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
  • 醫美加速線上化消費都有哪些新特點?
    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醫美行業數據報告。顏究院數據顯示,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趨勢明顯,醫美垂直類電商平臺市場份額逐步提高。行業呈現頭部聚集疫情加速線上化對於醫美行業而言,2020年是蟄伏的一年。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2020年醫美企業年度註銷企業數1709家,同比2019年2351家減少27%。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眼下年末已至,在顏值經濟風口和疫情衝擊「交織」下,2020年醫美行業的發展到底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行業已呈現較為積極的態勢。以新氧為例,其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兩成,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4%。
  • 醫美行業深度:全球醫美市場有望在2020年破萬億,微整佔主導增長
    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220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醫美接受度和滲透率提升等驅動,預計仍將維持約24.2%的高增長。到2021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其中,微整形市場玻尿酸和肉毒素填充位列最受歡迎醫美項目,引領微整市場快速增長,2018-2023年年複合增速為26.3%。
  • 機構預測:2021年房地產市場趨緩 開發投資額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
    本報記者 夏晨翔 北京報導「預計2021年全國房地產市場將呈現銷售面積小幅調整、均價平穩上漲、新開工維持高位、投資中高速增長的特點。」土地方面,300城宅地供需規模同比小幅增長,一線城市推地量及優質地塊推出量增加,帶動樓面價結構性上漲。對於2021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報告》預測稱,展望2021年,中央將多舉措暢通國內大循環,充分挖掘國內需求潛力,經濟運行繼續向好;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同時更加注重在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控通脹之間把握綜合平衡,為經濟恢復提供更有利的資金環境。
  • 頂智周報|2020年中國醫美服務行業預計增長規模為5.7%
    導讀:這周醫美行業都發生了哪些事?頂智醫美小編都幫整理好啦!(創氪網)2020年中國醫美服務行業預計增長規模為5.7%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發布最新中國醫美服務市場數據。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將大幅收窄至5.7%,同比2019年下挫13個百分點。
  • 中國隱形眼鏡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1年版)
    隱形眼鏡具有既薄又輕、丌影響外觀、視野更廣闊的諸多特點讓其受到了近視人群,別是愛美的女性用戶的鐘愛,高漲的市場需求也促使這個行業繼續成長。**年,國內眼鏡零售市場總額近300億元,其中隱形眼鏡(包括護理產品)佔到30%,即90億元。這意味著,隱形眼鏡市場規模近**年來一直在以約30%的速度增長。
  • 「技術突破」激烈角逐、行業復甦箭在弦上 這場盛典為醫美送上一劑...
    也是在這屆盛典上,來自醫美產業鏈各關鍵環節的廠商、平臺、機構、醫生等共話醫美未來趨勢,中國醫美行業代表、專家共同回顧2020年的醫美發展,展望2021年的新趨勢方向,同時誕生了備受矚目的「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和「萬裡挑醫」的「2020年度百大名醫綠寶石醫生榜」等獎項,成為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和引路人。
  • 新氧CEO金星:醫美行業線上化是長期趨勢
    「醫美行業在這麼多年激烈競爭當中,在優勝劣汰下,其實很多機構已經有了非常強的抗壓能力的。」金星說。與此同時,醫美消費者在加速線上化,並向頭部平臺聚攏。今年8月,新氧移動端活躍用戶量登頂中國垂直醫療類APP首位。2020年第三季度,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量870萬,同比增長高達153.7%。
  • 醫美行業藍海無垠,當紅花旦玻尿酸,國產品牌替代空間巨大?
    員工持股平臺的股份限售期為公司上市後3年,實現了對重要員工的股權綁定,保障了公司核心團隊的穩定性。營收利潤快速增長,拳頭產品貢獻突出公司業績保持高速增長,近6年利潤複合增速超61%。由於醫美產品進入市場需經過嚴格的產品審批制度,導致行業內合規競爭者數量較少;同時公司產品差異化較強、議價權高,因此毛利率穩定保持在較高水平,且近3年逐步提升,2019年達到92.6%。拳頭產品貢獻主要業績,規模效應驅動單位營業成本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