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呼籲與確診病患同一時間段出現在同一地點的人,密切留意自己的健康狀況。
根據衛生部文告,新列出的地點和時間如下:
2)芽籠18巷Hin Sheng Coffee House咖啡店:11月16日晚上9點30分至17日凌晨12點30分;3)竹腳中心印度餐館Allauddin’s Briyani:11月17日中午11點30分至12點;4)愛雍·烏節(ION Orchard):11月18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5)芽籠峇魯巴剎和熟食中心:11月19日早上9點至10點;6)克拉碼頭The Central商場的西餐廳SQUE Rotisserie & Alehouse:11月20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11月21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11月27日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11月28日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7)濱海灣金沙賭場:11月21日中午11點40分至傍晚5點30分、11月27日下午2點20分至晚上7點;8)先得坊(The Centrepoint)的印尼餐館Dapur Penyet:11月24日傍晚5點30分至6點;9)丹戎巴葛義大利餐館d.o.c:11月25日下午2點至3點;10)威基路義大利餐餐館28Wilkie:11月25日下午3點30分至傍晚6點;11)碧山11街S11咖啡店:11月26日傍晚6點至晚上7點;12)老饕灣(Makansutra Gluttons Bay):11月28日下午1點至1點30分。文告提到,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的人應該已收到當局的通知。在同一個時間段到過那裡的人若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有發燒或失去味覺或嗅覺,應儘快去看醫生,並通知醫生曾去過什麼地方。
韓國女子回新工作,被安排到五星級酒店履行居家通知,沒想到酒店客房竟有「小強」在爬行,並稱連換四次、前後住進五間客房之後,蟑螂依舊陰魂不散,把她嚇破膽。
來自韓國的社交媒體經理李知修(27歲),目前已是本地永久居民,她上個月24日飛美國夏威夷探親,一個月後飛回新加坡,入境後按照當局規定,住進酒店隔離14天。
李知修告訴本報,班機上周二(24日)凌晨12時許抵達新加坡之後,全機的人都接居家通知,並在凌晨2時左右被安排住進新加坡國敦河畔大酒店。
住進客房,她卻發現床前的桌上有一隻蟑螂爬行,回神後環顧四周,發現還有兩隻蟑螂爬上床邊的小燈桌。
她打死蟑螂再次通知前臺,對方卻只將一罐殺蟲劑放到門口,讓她自己解決。
她對此感到不滿,再次投訴酒店,再次被安排換房。「進入第三間客房時,整個房間瀰漫著強烈的殺蟲劑味道,我當時強忍下來,沒想到清晨4時醒來時,又各別在牆壁和桌上看到蟑螂。」
李知修說,酒店客房換了又換,她之後入住的第四間和第五間客房,蟑螂依舊「陰魂不散」,嚇得她無法安眠。
她說,她無意小題大做,但連續五間客房都有蟑螂出現的情況,不會是偶然,更不可能是巧合。
李顯龍總理起訴時政網站《網絡公民》(The Online Citizen)總編許淵臣的案件,今天(1日)早上將在高庭續審,李總理已抵達法庭,並將接受辯方律師盤問。李顯龍總理在今天早上9點42分乘車抵達高庭,他搖下車窗向媒體揮手。
許淵臣的辯護律師在9點46分抵達法庭,他向媒體說聲早安。
今天的旁聽人數同昨天(30日)一樣,限制在20人內,以保持安全距離,預防2019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公眾要先排隊領號碼牌侯才能入場聽審。
在高庭外排隊等候領號碼牌的首位公眾是一位64歲的退休人士,他告訴《8視界新聞》記者,他是昨晚10點多抵達現場,漏夜排隊。
李總理是在許淵臣拒絕撤除一篇針對歐思禮路38號故居的報導以及做出道歉後,在去年正式起訴許淵臣。
居民投訴,有鄰居在樓梯間養蟑螂和蟲,涉事鄰居解釋,養的是杜比亞蟑螂,用來餵食金龍魚,並非害蟲。這起事件發生在新加坡芬薇連路(Fernvale Link)第468B座組屋。
網友Dennis日前在STOMP上載了一段約1分鐘56秒的影片和照片,指5樓樓梯間有一盒盒的蟲及蟑螂,蟑螂盒內還有剩餘的食物和蟑螂蛋。
飼養蟑螂蟲子的居民陳女士(46歲,家庭主婦)受訪時表示,她們所飼養的蟲子是粉蟲、蟑螂則是杜比亞蟑螂,都用來餵食金龍魚。
「這些都是在寵物店能夠買到的昆蟲,杜比亞蟑螂是較貴的品種,並非街上的害蟲,不是靠蛋繁殖。」
陳女士解釋說,杜比亞蟑螂不會飛,由於是飼養的昆蟲,離開盒子就會很快死掉,無需擔心。「我們接獲當局通知後也非常配合,移到走廊了,之後也打算將它們送走。」
宏茂橋市鎮會發言人受詢時表示,居民已經清除物品。負責人也提醒居民不要將個人物品放在樓梯間。「若發生火患,樓梯間不應有任何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