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服裝批發市場來說,線上並不一定能成為其主要銷售渠道,但在如今市場客流量有限的情況下,拓展線上渠道還是極為必要的。線上線下都接單,才是最完美的狀態。
受疫情影響,線下客流仍未恢復
往年此時,各地服裝批發城早已客商雲集、人潮湧動。今年受疫情影響,一些批發市場還未開門營業。而已經營業的市場裡也沒太多人,不少檔口仍是大門緊閉,採購商也不多。
沒有客流,無疑給商戶和工廠帶來衝擊。貨品銷售不出去,導致商戶庫存增加,也產生了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降低了現金周轉率,與此同時,還耗費了人力、物力,佔用了倉儲,增加了管理成本。而庫存消化不出去也直接導致缺少現金流,直接影響下個季度的採購與良性周轉。
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商戶迫切需要一個銷售渠道將產品售出。受疫情影響,「宅經濟」在我國迅速升溫,人們越來越習慣在線上購物。在此背景下,服裝商戶紛紛轉戰線上,開啟直播、小程序賣貨模式。
政府協助商戶轉為「網貨供應商」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表示,疫情後消費發展會產生新的趨勢,如用戶消費行為線上化轉型加速,消費者更加注重服務的便捷化、個性化和品質化,電商平臺積累的數據可以及時反映這些趨勢,為線下企業提供參考,加快生產端的復工復產。
此外,電商平臺對接產業帶也符合地方政府的訴求。以廣州市為例,專業批發市場一直是廣州商貿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產業升級的需求,在2019年,廣州市將專業批發市場轉型疏解列為市九項重點工作之一。
一方面,廣州市政府希望通過電商、現代分銷等新商業模式推動批發市場升級。另一方面,批發市場也存在市場硬體設施差、交易手段落後、同質化低水平競爭,以及對城市治理帶來壓力等問題。電商平臺積極與產業帶、專業市場對接,也讓企業多了一個承接地。
廣州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正協助傳統批發市場整體搬上網,線上線下商鋪一一對應,幫助批發市場內批發商轉為「網貨供應商」。
線上找出路,直播消庫存
服裝批發產業為了「自救」開動腦筋尋求出路,而線上直播賣貨不需要線下人流聚集,就是一個很好的出路。像杭州四季青、廣州白馬、萬佳等市場,檔口店員紛紛參與到直播行列之中,通過線上渠道消化春裝庫存。
電商平臺直播賣貨不僅保障了互動性和實時反饋性,同時也縮短了用戶的決策時間,提升了效率。
電商直播賣貨,既讓用戶在平臺買到了實惠,又讓商戶獲得了新的銷售渠道。毫無疑問,直播賣貨愈發受到大眾認可。有數據顯示,去年直播電商GMV(成交總額)約超3000億元,未來有望衝擊萬億體量。
但對於沒有電商直播經驗的實體商戶而言,做線上直播賣貨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做三級市場服裝批發生意的朱先生稱,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自己也跟風做起了直播生意。但朱先生表示,直播賣貨的商戶越來越多,如何在平臺上獲得更多公域流量的權限,是當下面臨的最大困境。「沒有組織,沒有好的流量入口,僅憑一己之力在線上直播賣貨並非易事。」朱先生說。
用最簡單的方式完成交易
「做電商找死,不做電商等死」,是很多服裝商戶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找死」也許還有一線生機,但「等死」的消極態度是不可容忍的,所以一直以來商戶們都有轉戰線上嘗試。而近幾年,直播無疑成為了最火也較有成效的一種線上賣貨方式。
但如前文所說,直播對於一些商戶來說門檻是比較高的,前期也需要一定的鋪墊和投入,而且直播的主要意義在於拓展新客戶,但對於很多批發商來說,維護現有老客戶才是重中之重。
有數據指出,一個老客戶的拿貨數差不多是一個新客戶的12倍。老客戶佔一家店客戶總數也就10%,卻拿走了58%的貨。服裝批發生意的根基在老客戶,這是行業鐵律。 目前來說,維護老客戶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微信。因此,面對當前的疫情,很多商戶選擇讓老客戶微信補貨,直接通過微信對話即可實現交易。
通過微信這一渠道實現「無接觸補貨」,確實是疫情期間的銷售「上策」了。但微信補貨也有一定的局限所在,比如分享款式較為繁瑣、對帳不夠清晰等等。
而基於微信開發的銷貨小程序就該另當別論了。首先它擁有現有的微信客戶基礎,而且只需一鍵分享,客戶即可進店,也支持線上諮詢,更利於拓展新客戶,對帳也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