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欣豐虎航空公司(Tiger Airways Pte Ltd,簡稱「虎航」)與菲律賓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宿霧太平洋結成聯盟。由此,宿霧太平洋將成為欣豐虎航空的第三個夥伴。欣豐虎航已經與印度的低成本航空香料航空和新加坡酷航開展合作。
這看似不經意的「聯盟」,會不會蘊含著深刻而廣泛的意義呢?畢竟我們身在亞洲這個低成本航空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任何舉措和戰略調整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或許都會刺激數年後的大變革。
欣豐虎航目前主要還是開展非股權的聯盟合作。現在,宿霧太平洋、欣豐虎和香料航空3家公司聯合起來的規模和航線網絡,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與亞洲航空公司和捷星等一較高下。
欣豐虎航集團目前有51架窄體飛機,包括在新加坡25架,在澳大利亞12架,在印尼9架,在菲律賓5架。宿霧太平洋目前擁有一支48架飛機的機隊。雙方合作加起來有99架飛機,這給兩家運營商帶來一定的規模優勢,如果再加上印度香料航空,機隊數量會達到155架飛機。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截至2013年12月31日,獅航擁有133架飛機,亞洲航空公司經營172架飛機(含亞航X),捷星運營116架飛機。
筆者認為,這個新的聯盟可視為實力較弱的亞洲低成本航空公司是為了應對或制衡大型低成本航空公司,而採取的「戰略舉措」。換言之,是一種不得已的「自救方式」。但是不管怎樣,這讓我們看見在東南亞市場上所出現的一種新趨勢。
對于欣豐虎航而言,與宿霧太平洋的聯盟合作,可以使公司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基地飛往北亞目的地。對於宿霧太平洋而言,此舉開闢了南亞和東南亞的新目的地。欣豐虎航目前有超過50個目的地;宿霧太平洋有24個國際旅遊目的地和33個國內目的地。雙方僅有兩條重疊的航線:新加坡到宿霧和馬尼拉。兩家運營商會在這兩條重疊航線上協調航班安排,以及探討在這些航線上建立聯合經營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雙方合作協議,欣豐虎航向後者出售虎航集團的菲律賓子公司。這項協議將讓欣豐虎航專注於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市場,並在臺灣計劃成立新公司。宿霧太平洋計劃保留當前的欣豐虎航菲律賓公司的所有運營業務,包括航線網絡、合格證、管理團隊和員工。在此期間,宿霧太平洋將使用自己的分銷網絡來銷售欣豐虎航菲律賓公司的航班機票,同時重新安排雙方的航班,避免重疊,以期明顯改善承運人的收益率和盈利能力。同時欣豐虎航菲律賓公司運營的5架飛機,包括2架空客A319和3架空客A320飛機將被重新部署到虎航其他子公司。
顯然,欣豐虎航現在正在採取的聯盟戰略是輕資產戰略。不再通過股權關係建立紐帶,更注重結成合作聯盟,該公司出售菲律賓子公司,並不在宿霧太平洋或香料航空參股。這些都表明雙方旨在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強項,取長補短。因此,聯盟至少在初期將限於航線網絡的協同作用,這是最容易產生成效的領域。兩家公司極有可能計劃在將來討論潛在的其他合作領域,包括聯合採購以及維修等。
而相比之下,亞洲航空公司的戰略是重資產,成立各種子公司/跨國界/合資企業,亞航在本地區最早推行此概念。反過來,亞航的成功,也成為亞洲重要變革的催化劑。監管障礙將被逐步消除,不管是全面服務航空公司子公司,或是跨境合資的低成本子公司。從技術層面上講,合資航空公司是本地承運人,50%以上股權是由本地公司持有,這也滿足了目前亞洲大多數雙邊協議中「有效控制」的要求。
必須看到,在競爭激烈的亞洲低成本航空市場上,聯盟不可能是整合兼併的理想替代品。但這種方式可以提供很多的好處,使較小的和獨立的運營商能夠更有效地同亞洲航空公司等低成本「巨無霸」競爭。(本文發表於中國民航報)
更多文章和觀點請訪問倪海雲專題。
(原標題:欣豐虎航結盟抗「敵」)
本文來源:民航資源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