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個小板凳坐下,孟陽小心翼翼地將鄧大爺的左腳捧出,膝蓋上搭一個毛巾,放在自己腿上,然後對腳部噴酒精消毒,拿起事先準備好的修腳工具,開始了細緻的修腳服務。邊上一塊兒進行志願服務的,還有孟陽的父親孟建設。
像這樣的志願活動,父子倆已經一塊參與了21年。春節前,孟氏修腳志願服務隊裡20多名志願者,給10個社區裡的大爺大媽、保安等近200人送了一場「從頭到腳」的服務。「大家過去一年在社區防疫、值守垃圾桶,都辛苦了,能上門給他們理髮、修腳、按摩,也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孟陽說。
「90」後怎麼幹起了修腳?許多人見到孟陽都有這樣的疑惑。其實,孟陽家世代修腳,父親孟建設是第四代傳人,2000年,父親從修腳匠晉升為高級修腳師,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和志願服務隊。那一年,才10歲的孟陽從河北老家來北京過暑假,跟著父親一塊參加公益活動,遞遞毛巾、拿拿剪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從那之後,寒暑假只要有時間,孟陽總以一名小志願者的身份參與活動。
20歲,孟陽正式學習修腳,第一次單獨出診是在一個悶熱的午後。敲開門,對方一愣,「小夥子,你行嗎?我們家老人的腳,好多人都沒轍。」孟陽憨厚一笑,「您放心,我的手藝是我爸孟建設教的。」但掀開敷在老人腳上的熱毛巾,孟陽嚇了一跳——老人癱瘓多年,大腳趾的趾甲都長到肉裡去了。
「我爸這麼多年的好口碑,我不能給砸了。」孟陽也有點兒緊張,他半彎著腰,站著修腳。老人的趾甲很硬很厚,孟陽怕老人疼,不敢用趾甲鉗,只能用修腳刀一點一點修。很快,孟陽的腰酸得不行,汗珠滴滴答答往下落。兩個多小時後,老人的腳才修好,「腳,不疼了吧?」老人不能說話,只是笑著直衝孟陽點頭。看著老人的笑臉,孟陽突然有一種特滿足的感覺。
這件事對孟陽的觸動很大。「再普通的工作,為別人解決了難題,也會收到發自肺腑的感謝。」而這一次,也是他修腳生涯的開始。2012年,大學畢業,孟陽子承父業,正式入行。
國旗護衛隊,曾是父親的「老顧客」。從2000年起,孟建設就義務給戰士們修腳,孟陽也跟父親去過不少次,他還記得第一次見到戰士們的腳,心裡特別不是滋味。由於每天高強度的訓練,腳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血泡、腳墊……每一雙腳的背後,都是他們艱辛的付出。修完腳,戰士們齊刷刷地向志願者們敬軍禮。孟陽的腰,也挺得筆直,他一下子明白,為什麼父親的志願服務能堅持這麼多年。
上陣父子兵。近些年,孟陽常跟著父親走進社區、貧困家庭、殘疾人家庭等特殊人群,開展健康科普並義務修腳,他們的志願服務覆蓋超18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