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界大佬怒斥收藏騙局: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太垃圾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收藏界大佬怒斥收藏騙局: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簡直是垃圾市場

來源:華夏調查

本報記者 公培佳 北京報導

百度一下「收藏騙局」,相關結果高達591萬條。現實中的收藏騙局更是頻頻見諸報端,動輒幾萬數十萬甚至上億元。到底是因為騙子太高明,還是因為消費者太容易入坑?亂象叢生的國內收藏市場如何適應消費升級的大環境?未來的藝術品市場還是不是朝陽產業?

「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簡直是個垃圾市場,大多數的拍賣價格都是做上去的,毫無參考價值。」近日,北京九藏天下董事長王家興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專訪時直言收藏界弊病。只不過,他在痛數亂象之後,看到的卻是國內藝術品收藏領域寬闊的市場空間,他甚至認為,在消費升級背景下,文化收藏版塊將是下一個資本風口。

收藏騙局還有多少坑?

《華夏時報》:九藏天下剛剛接待了一位特殊來訪者?

王家興:是的。就在前兩天,九藏天下正在準備成立十周年活動的時候,一位滿頭銀髮穿著舊軍裝的老者,騎著三輪車從北京南部的房山來到九藏位於北京北部的昌平總部。我一看,老者胸前戴滿了授獎徽章,三輪車上拉的是他花了30多萬從一個叫李娜的人手裡買的藏品。在經過詳細了解後確認,是李娜冒充九藏工作人員,通過團夥編織了一個收藏騙局。具體做法是,先鎖定被騙對象,再承諾高價回收銷售假藏品,同夥出馬鑑定藏品價值可以進行高價拍賣。在這個精心編織的騙局下,這位見過世面的革命老前輩成了受害者。這種情況下,我立即幫助老者撥打了報警電話。

《華夏時報》:這樣的騙局不是第一次了吧!

王家興:不久前,一對夫妻從山東東營專門來到公司,騙子打著九藏的名義承諾回收,讓他們一下花20多萬買了一堆假藏品。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的藝術品市場消費風氣不好,國內這個行業裡坑蒙拐騙的人太多。

《華夏時報》:我注意到,這兩個案例裡騙局都使用了個關鍵詞「承諾回收」。

王家興:在藝術品收藏領域,承諾回收的基本都是騙子;因為你只要承諾回收了,就會有兌現不了的那一天。正規的大公司不會承諾回收,不然那就賣瘋了,承諾回收本質是金融的玩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騙局,起碼也是用心不良。

《華夏時報》:正規的收藏類公司都怎麼做?

王家興:像九藏,業務人員入職第一天,就要籤個承諾書:不得誇大宣傳、不得承諾回收、不得承諾拍賣。這是經紀人職業規範,所有產品價格由公司總部統一定,任何人篡改不了,保證產品沒有問題、價格沒有問題,所有的訂單都會有售後,售後人員在確認業務人員沒有觸犯職業規範之後,訂單才會生效。

《華夏時報》:在騙局裡,騙子一般都用什麼樣的說辭?

王家興:套路很多,最常見的無非是誇大升值、承諾回收、幫助拍賣。

《華夏時報》:可是我注意到,你們公司業務裡有回收這一塊?

王家興:我們有專門回收的部門,那是面向所有消費者的藝術品回收,比如誰有藏品需要變現,我們可做這個業務,這和出售時承諾回收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拍賣價格很多都是做出來」?

《華夏時報》:現在的收藏市場早已不只是小打小鬧的騙子和老百姓閒散資金在裡面,是不是還有更加堂而皇之的欺騙存在?

王家興:國外的藝術品市場很成熟,再加上各種配套如鑑定保真、藝術銀行、倉儲物流、藝術基金等,是一個完整的生態;但中國真正把藝術品市場化,也就從九幾年才開始,形成時間還很短,又遇上發育不良。

以書畫市場為例,目前一級市場主要指畫廊,二級市場主要指拍賣,而國內的拍賣市場簡直就是個垃圾市場,藝術品拍賣行有四五百家,即便是十大拍賣行裡,所謂的交易記錄,很多也是多個利益方共同做出來的,假拍,只是現場拍個照片,過個記錄,然後成交價就出來了,問題是這樣的成交價根本沒有參考價值。

《華夏時報》:我們看到誰的作品拍賣價格多高多高,原來不是真的?

王家興:有的藝術家說他的作品一平尺拍出了15萬元,記錄什麼的都有,這個15萬就被當成了參照物。實際上,他的學術價值根本達不到,也不能再便宜去賣,因為前面的消費者會找他幹仗,結果就很可能因為價高被卡死了。這個市場的生態就壞了,至於這個老師的作品到底值多少錢,誰也說不清楚。

《華夏時報》:什麼原因使得藝術品拍賣市場如此混亂?

王家興:核心原因主要是歷史原因;行業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消費者得不到好的保障;另外,藝術家群體本身也是一個大問題,沒有誠信,他跟你不講誠信,對他而言這個東西是虛的沒用,只有價格上去了才會名利雙收,還有就是法治意識很淡薄。所以,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平臺去針對性地改變,制定藝術市場規則,按我的規則來,我能保證你安安心心地去創造自己靈魂深處的東西。比如,制定藝術家籤約合作標準、經紀人合作標準、經紀人從業標準等。

畫廊滑向沒落怎麼辦?

《華夏時報》:聽你這麼說,替消費者感到後怕。一級市場情況是不是好些?

王家興:全國大概有一萬多家畫廊,最近3年,畫廊賠本的超過了95%,有很多畫廊死掉了。

死掉的原因,我個人覺得,一是畫廊本身就性質惡劣,比如有個地方畫廊扎堆,達到上千家,事實是那裡藝術品行業文化人很少,從業人員本身素質不高,這個圈子有很多不健康、不合法的行徑;二是即便正規的籤約藝術家去售賣作品的,也是因為之前藝術品市場存在一個很大的灰色地帶,雅賄偏多,而這幾年所謂高端藝術品市場受衝擊首當其衝;三是當年靠一些信息不對稱倒騰生意,現在網際網路化信息透明了,商業模式落後了;四是傳統畫廊新的作品更新跟不上,還沒有更廣泛的客戶來源,那些客戶都買了好幾遍了,終究會有買不動的一天。

《華夏時報》:畫廊更大的作用其實是承擔了藝術品交易經紀人的角色?

王家興:這個角色非常重要。以專業的眼光一手牽兩頭,為此,我們專門把原來業務人員進行了調整,換成更專業更活躍的經紀人。舉個例子,藝術家本身有個成長過程,40歲、50歲、60歲可能都有一系列作品在這個市場上,成名之前作品便宜,成名以後價格上來了;這時對藝術家本人而言,一個人很難面對這麼一個複雜的市場,需要有專業團隊,以往一般是畫廊在做這個工作,如辦個畫展賺得幾張畫,可這並不能形成一個系統的鏈條幫藝術家解決系統化問題。

其實一個藝術家就是一個IP,這個IP存在的是一個系統化問題,有一二級市場的問題、歷史的問題、現在的問題和未來的問題,這就需要一個專業團隊來給他幫忙。

《華夏時報》:如果這樣的話,即便是專業團隊服務的對象也不宜太多吧?

王家興:藝術品市場突破傳統畫廊模式之後,實行網際網路+,消費者群體暴增,產品的量要大,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前兩年我一直想籤約更多藝術家,籤了150多個,但是這裡面魚龍混雜,致使優秀的藝術家市場開拓也做不透。這對於我們的品牌就有影響,所以今年上半年開始九藏在做減法,減到現在大概還有20多個籤約藝術家。

《華夏時報》:市場還是要精耕細作。

王家興:單說價格這一點,一件作品有流通價、串貨價、銷售價,怎麼既讓作品價值如實體現,又能讓藏家以合理價格入手,做到這點才會讓藝術品市場進入健康發展軌道上來。

刺破「官帽子」價格泡沫

《華夏時報》:那你認為,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價格泡沫大不大?

王家興:泡沫肯定有,還不小。這兩年,受經濟整體情況影響,收藏市場降溫不少,趁這個機會,吹大的泡沫正好去刺破。

《華夏時報》:泡沫重災區主要在哪裡?

王家興:九藏有個規則,帶「官帽子」的藝術家不籤,目前的市場價格能炒起來,學術水平卻炒不出來,「官帽子」藝術家的風險太大了。

所以我們一般只籤真正有藝術水平的藝術家,如一線名家,這個屬於高端領域,實力派則是我們重點打造的;還有新銳,八大美院每年畢業的優秀年輕人,作品嶄露頭角也很接地氣。我們每籤一個老師,都要做他的學術價值的市場研究,對員工進行培訓,考核完90分及格,然後你才可以銷售這個老師的作品,保證這個老師作品的真正價值能夠完整地傳遞到藏家那裡。

《華夏時報》:藝術品領域的官氣很重,使得市場變了味道?

王家興:多年來,藝術品領域是按「官帽子」大小來定價,美協會員多少錢、理事多少錢、副主席多少錢、主席多少錢等等。這就像個官場了,不是藝術家群體。前不久全國美展上出的醜聞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華夏時報》:聽說,你們為了對藝術品市場進行規範還做過一件眾矢之的的事。

王家興:2012年,網際網路電商賣錢幣、郵票的本身就很少,行業內一大波騙子公司存在,北京大概有上萬家,很嚇人,他們從市場上採購一些郵票,以十倍、幾十倍價格售賣。為了規範這個市場亂象,九藏把新中國成立以後所有的錢幣、郵票圖片材料找到,編輯上線,明碼標價,每月更新一次價格。這個事情對行業影響非常大,加速了眾多郵幣公司的死亡。

《華夏時報》:除了市場缺少規範,哪一方面還比較薄弱?

王家興:國內藝術界現在最缺的是百家爭鳴氛圍和有立場的藝術評論,沒人敢講真話,派別太嚴重,互相看不起。當年像範增跟黃永玉,兩人針對作品互相「掐架」,你批評我下我諷刺你一下,現在兩人都出名了也挺好。

藝術品消費藍海

《華夏時報》:是不是說,一旦藝術品市場開始去泡沫化,這個市場就危險了?

王家興:恰恰相反。現在的經濟環境難以支撐市場火熱,這反倒是個整頓市場的好時機。

九藏天下現在整整十年了,我在十周年活動上有個發言是:5年前我覺得我踏入了一個最差的行業,郵幣市場高度壟斷,藝術市場各種亂象,幹到行業的第1名也最多可能是房地產行業的第100名、金融行業的第1000名,這輩子也不會進入中國500強,於是無心再戰;但是目前我認為,我們選擇的是一個最好的行業,中國正走在從小康到富裕的道路上,文化產業必將迎來大的發展,行業的問題促使我們要有更多的社會擔當,同時也必將促使我們成為文化產業中一家有獨特社會價值的企業;另外橫看其他行業,我們這個行業是很少有的沒有被BAT佔領山頭的,這使我們有更大勇氣去面向未來。

《華夏時報》:你更看好這個市場?

王家興:盛世收藏。現在就是盛世。

藝術品收藏市場是下一個投資風口。有幾個信號,特色民宿價格不便宜還預訂不上,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消費;去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的人群越來越多,大眾文化消費急劇升溫;公司現在想招聘個優秀的美工非常難,工資開到比經理都高了也招不滿,人才需求缺口大說明行業依然在上升期。

文化消費是未來消費升級的一大項,溫飽之後大眾需要提升生活品質,需要拓寬投資渠道。中國經濟消費力量正在從啞鈴狀向橄欖型過度。文化藝術品行業既虛又實,我非常堅信文化產業將是下一波中國經濟的核心推動力,「文化+」是繼「網際網路+」的下一波發展紅利。

《華夏時報》:那麼什麼類型的收藏公司在目前受衝擊會小些?

王家興:民營企業能扛過十年實屬不易,在小、散、亂的收藏藝術品行業裡顯得尤為如此。九藏天下是一家經營文化藝術品的生態型平臺公司,為文化藝術品行業提供交易、鑑定、回收、策展等全系列服務。目前,九藏天下擁有近100萬會員用戶。這一輪市場調整對九藏反而是個利好,我們的藏家全是老百姓,加上網際網路營銷模式,消費群體巨大。

《華夏時報》:藝術品收藏市場要打造一個好的生態。

王家興:我們想打造一個閉環生態鏈。公司的核心是交易,交易之後呢?要有對作品的鑑定備案,藝術品行業也急需解決這個瓶頸,現在看來,一旦加上了區塊鏈就能打破瓶頸。之前的備案手段很麻煩,成本也高,備一張書畫要3000多元,把很多人關在了門外,其實就是把你的資料庫掃描到我的資料庫,然後去比對,沒有其他技術含量了,所以這對於整個藝術品的交易過程沒有太多的幫助;而我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備案呢?比如拿個手機去掃一下,信息就出來了,這個作品我從誰那買的多少錢買的,流傳有序,作品到底哪幾個藏家過了手,每一次交易實際上就是給作品投了一票,再想出手也是信息齊全。

所以,我們想的就是未來把區塊鏈技術融合到鑑定備案上,然後再打造倉儲環節,很多藏家的東西不一定非得拿回家,用我的鑑定備案技術,我給你發個產權證,就和買房一樣,沒有人把房子背著跑,你拿著電子產權證可以到庫房提貨,也可以做交易。這其實還可延伸到藝術金融領域,未來需要做的還很多,這也是九藏天下的使命和發展空間所在。

相關焦點

  • 九鼎經典拍賣:藝術品收藏平民化 使藝術普惠大眾
    近年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藝術品拍賣行業逐漸走進人們視野,成為人人追捧的熱門行業之一,藝術品收藏,是靈魂深處的交流,是個人眼界認知的體現,是人們精神文化消費主力,同時也是傳統文化與工藝的特殊物質載體。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的概念流傳至今,人們對藝術品收藏的腳步從未停下。
  • 古董收藏市場-最大的騙局
    古董收藏市場--最大的騙局 4、現在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收藏藝術品的人也逐漸變多起來。收藏的類別也是五花八門:珠寶玉器、書畫瓷器、錢幣珍郵、文玩雜項等等。收藏藝術品講究以藏養藏,所以很多收藏愛好者都有出售自己手中寶貝的需求。這種需求恰好被無良商家和詐 騙團夥所利用,從2006年開始以古今通寶為首的各種收藏公司、拍賣公司、文化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應運而生。
  • 古玩拍賣市場:原來這麼多貓膩?
    據抽樣調查,99%的收藏家從不到大拍賣會上買藝術品,因為能稱上收藏家的人已在市場上跌打滾爬多年,深諳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合理價格。那麼誰在舉牌? 二、 「天價」拍品來無蹤去無影 上億元、上幾千萬的拍品最吸引人的眼球,但幾乎無人能打聽到它的行蹤,即便拍賣公司一般的工作人員也未必知道,屬最高機密。一紙拍賣規定,掩蓋了無數真相。國內外拍場上,一直有幾條大鱷在興風作浪。他們有時拉高出貨,呼風喚雨;有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大聲疾呼,「藝術品拍賣10億元時代就要到了。」
  • 2016年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十大事件
    縱觀2016年,國內藝術品市場新聞不斷、生機勃勃、浪潮湧動、信心增強。這可以從下面的十大事件中一窺其貌。1, 文化部於2016年初發布了新修訂的《藝術品經營管理辦法》,2016年3月15日起施行。該修訂後的《辦法》將原來的「美術品」概念改成了「藝術品」,並將網絡藝術品、鑑定評估等納入監管範圍,下放了審批事項,簡化了審批程序和壓縮了行政審批時限。
  • |收藏界的大佬|為何喜愛收藏|收藏家投資人為何在拍場 購賣呢?
    中國有哪些收藏大佬?馬未都實際上現在的收藏市場,都是資本說了算,也就是說有錢的人都可以收藏那些價值不菲的收藏品,就連馬未都也望洋興嘆,覺得自己現在也玩不起那些高端的收藏品,實在是太貴了。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說現在古玩收藏市場裡面,真正懂收藏,稱得上收藏家的人,卻大多數買不起這些收藏品,而那些一擲千金的人,沒有幾個是內行的人,稱得上收藏家的更是寥寥無幾。他們之所以花大價錢購買這些天價收藏品,目的無非是兩個,一個是附庸風雅,還有一個就是追逐利益。
  • 2020年中國收藏界公認:國內10大頂級富豪企業收藏家
    排名第二位:張宗憲 張宗憲 中國藝術品收藏家,他花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不遺餘力地收藏中國瓷器和中國字畫,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內受到普遍敬重。他是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賣公司在香港拓展市場的主要推動者。同時他對北京、上海幾大藝術品拍賣公司也傾注了大量精力和財力。
  • 2020收藏:市場與藏家開了一個大玩笑
    一、收藏家不去大型拍賣會舉牌據抽樣調查,99%的收藏家從不到大拍賣會上買藝術品,因為能稱上收藏家的人已在市場上跌打滾爬多年,深諳藝術品在市場上的合理價格。那麼誰在舉牌?二、 「天價」拍品來無蹤去無影上億元、上幾千萬的拍品最吸引人的眼球,但幾乎無人能打聽到它的行蹤,即便拍賣公司一般的工作人員也未必知道,屬最高機密。一紙拍賣規定,掩蓋了無數真相。國內外拍場上,一直有幾條大鱷在興風作浪。他們有時拉高出貨,呼風喚雨;有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甚至大聲疾呼,「藝術品拍賣10億元時代就要到了。」
  • 九鼎經典拍賣:淺析藝術品鑑賞之道
    一件藝術作品的收藏,其背後的支撐點便是鑑賞,因為藝術品鑑賞既可以提高收藏者的藝術修養,也可通過日積月累的鑑賞經驗來提升自己的眼力與專業,更好地了解藝術背後的時代風貌與民俗文化,每一件藏品上面鐫刻的紋飾比如在收藏界一直備受追捧的元青花。
  • 神韻拍賣:創新拍賣玩法,為藝術品市場「輸血」
    2020年,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提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闢就業新空間,打破慣性思維,創新治理理念。 在政策的支持下,眾多新業態、新職業應運而生,行業新形態正在蓬勃發展。
  • 河南澤雨拍賣舉行冬季藝術品鞏義專場拍賣會
    由河南澤雨拍賣有限公司主辦冬季藝術品拍賣會於2020年11月29日在鞏義隆重舉行。河南澤雨拍賣作為本次拍賣會的主辦方,匯聚眾多民間收藏家及藏品,對彰顯河洛文化在傳統文化領域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展示鞏義文化風採。促進河南省收藏業與全國收藏界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 古董拍賣是一場騙局 就像社會的醜陋現象
    古董拍賣是一場騙局 就像社會的醜陋現象 2、一些規模較小的拍賣公司常採取「虛假鑑定、高估藏品」的花招欺騙賣家送拍以套取高額圖錄費;而一些拍賣「巨頭」為招攬賣家,不惜打腫臉充胖子,用「聯手做局、虛報『天價』成 交額」等手段渲染炒作、炫耀「實力」。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何屢屢陷入誠信危機?
  • 藝術品拍賣十大騙術揭秘
    原標題:藝術品拍賣十大騙術揭秘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收藏藝術品的人逐漸多起來。收藏的類別也是五花八門:珠寶玉器、書畫瓷器、錢幣珍郵、文玩雜項等。收藏藝術品講究以藏養藏,所以很多收藏愛好者都有出售自己手中寶貝的需求。
  • 華夏拍賣(深圳)2020首屆藝術品拍賣會今開幕
    今日下午,華夏拍賣(深圳)2020首屆藝術品拍賣會在羅湖水貝珠寶IBC環球商務中心開幕,並舉行了首拍預展。據介紹,此次拍賣會將舉行12個拍賣專場,匯聚達2000餘件藝術珍品,涵括瓷器雜項、中國書畫、玉器珍玩、佛教藝術品、佳釀臻茗等門類。
  • 這樣的「古玩藝術品交易」騙局!
    近年來,古玩字畫等藝術品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的又一投資渠道,開始受到追捧。可是隨著收藏熱的興起,古玩拍賣行業亂象叢生,甚至處處是陷阱、騙局。近日,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松江法院)就審理了一起詐騙案,揭開古玩藝術品交易中的騙局。
  • 古董拍賣騙局四步曲(值得分享)
    凡此種種,都是在市場瘋狂擴張之後的後遺症,一切終歸理性,理性終是孤獨。有買就有賣,在收藏界也是如此,自古都說以藏養藏,這是真理。而時至今日,古董成交的最好方式,應該說,仍然應該首推拍賣。畢竟,古董這種不可再生的藝術品,去拍賣行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體現嘛。
  • 新民藝評|藝術品拍賣何時「翻臺」?
    回顧2020年藝術品市場,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就是市場需要一次「翻臺」。飯店裡所謂「翻臺」,就是前一批吃客結帳,換一批吃客上桌。藝術品市場尤其是拍賣市場裡的「翻臺」,是指這一桌吃的時間太長,殘剩著一些飯菜,吃客們依然高談闊論著,旁邊服務員偷偷拿眼睛斜你。
  • 整個收藏界都驚了,究竟是什麼樣的藏品讓大佬舉牌,拍出1.16億!
    在中外收藏界裡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明清佛像不僅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也漸漸成為整個中國佛像市場的偏向主體,增值空間更加寬泛。近年來,明清佛像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拍賣屢創新紀錄。藏家們對於精緻工藝,品相完好的佛像有更高的收藏欲望,2015年的春拍開始,佛像價格的走勢就是直線上升。這件明永樂時期,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就被拍出1.16億的高價,到現在為止還是記錄的保持者,這轟動了整個收藏界。
  • 馬未都作為當今收藏界大佬卻不收藏任何字畫,因為他懂得知難而退
    文·段宏剛盛世玩收藏,這是人們的共識。如果說起當今收藏圈,1955年出生於京城的馬未都絕對是一位繞不過去的風雲人物。由於在收藏圈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都很大,許多人乾脆稱呼馬未都為「馬爺」,這種現象在國內收藏圈也絕無僅有。關於收藏,馬未都有一句名言,他說:收藏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交易,更是在交心。
  • 藝術品金融與中山油畫家楊偉東作品展示
    藝術品作為新興投資市場,已經越過房地產和股市,開始成為高淨值人士資產配置的選擇。但國內藝術基金只有少數產品能夠善始善終,兌付的背後暗藏「兇險」。在這矛盾統一的市場浪潮之下,多數市場資金已經轉向封存期相對較長的私募型藝術品基金,更有機構開始探索全產業鏈模式,希望助力藝術品基金走出目前的困境。
  • 古錢幣拍賣騙局,謹防上當受騙!
    隨著時代的發展,錢幣的收藏也火熱起來,網絡上不少關於錢幣的文章,有很多標題是這樣的,「驚呆了,這枚錢幣幾千萬,快看看你家有沒有?」等類似的文章,今天整理一些騙子的套路,和大家一起分享錢幣界的常見騙局,謹防大家上當受騙。 1、低價值的錢幣,被鑑定師、評估師說成是天價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