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在頭面部的循行有:
「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
頷厭、懸顱、懸釐穴、曲鬢穴。其中曲鬢在頭部,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的垂線與耳尖水平線的交點。頷厭、懸顱、懸釐穴分別在頭維穴與曲鬢穴連線的上、中、下四分之一處。
此外,還有率谷穴、天衝、浮白、頭竅陰、完骨穴。天衝穴在耳根後緣直上,入髮際2寸,完骨穴在耳後乳突後下方凹陷中,浮白、頭竅陰分別在天衝穴與完骨穴連線的上、中三分之一處。
關於定位很多人可能會疑惑:在頭面部的骨度分寸法當中,兩乳突連線為9寸;兩個額角髮際之間為9寸;前髮際正中到後髮際正中為12寸,並沒有告訴我們兩個耳尖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如何取穴比較準確呢?
關於這個問題,《黃帝明堂經》有記載:「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嚼而取之」,我們知道頭面部咀嚼肌主要包括咬肌與顳肌,其中顳肌呈扇形,起自顳窩的顳骨和顳筋膜深面,肌束下行集中移行為腱,經顴弓深面,止於下頜骨冠突的尖、外側面、前緣及後緣,具有上提下頜骨,並拉下頜骨向後,參與咀嚼的功能。所以正確取率谷穴的方法應該是:用力咬牙時,耳尖稍上方感覺有一個明顯向上如蟋蟀嘴巴鼓起的張力明顯增高的一個點。這種眼睛相關病症多是由於顳肌緊張,壓迫穿行在顳肌深面的下頜動脈,進而使眶下動脈供血不足,影響球周供血;也會因影響顳淺動脈顴支,影響眼周的供血。顳肌過度緊張引起眼部相關疾病的時候應當直刺,針尖止於顳肌筋膜上,引發彌散狀針感,個別患者還會引發顳肌抽動。
課程詳情,請諮詢程氏針灸招生顧問
畢老師:13811245625(手機同微信)
方老師:18311482654(手機同微信)
文字 | 程氏針灸
圖片 | 來自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程氏針灸傳承中心:
地址:海澱區遠大路39號青清商廈二層
課程顧問:
畢老師:13811245625(手機同微信)
方老師:18311482654(手機同微信)
徐老師:13811245627(手機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