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 10道夏季祛溼湯,助你趕跑「大溼兄」!

2021-02-22 南方美食特搜

時令已到中伏,此時正是高溫多雨之時,養生重點是祛溼,那麼夏季祛溼湯,你會做嗎?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十道夏季祛溼湯的做法。不想生病?趕緊來煲湯祛溼吧!

1、冬瓜海帶鯽魚湯

材料:冬瓜100克、海帶30克、蝦皮、鯽魚。

做法:冬瓜切片,海帶洗淨,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鹹性寒,可清熱利水,養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溼止渴。本方消暑除溼功效顯著,多數人都可以食用。

2、土茯苓麥冬豬骨湯

材料:土茯苓一兩,麥冬一兩,豬骨一斤,生薑適量。

做法:首先把豬骨焯水,然後與茯苓、麥冬、生薑一起放進鍋中,加足量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煲四小時,平素身體虛者還可以同時加紅棗和枸杞適量,最後以鹽調味即可。待湯冷後即可用勺盛起飲用。

功效:土茯苓性平,是利水祛溼的藥。功能主要就是除溼,解毒,通利關節,適用於溼熱淋濁,有清熱利溼,除心脾積熱的功效。麥冬的功能主治是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因此二者用在一起和豬骨煮湯,可以涼爽的過完夏天,有很好的祛溼功效。

3、牛大力豬大骨雞腳湯

材料:新鮮的牛大力150克,豬大骨500克,雞腳200克枸杞子20克。

做法:先將新鮮的牛大力洗淨後切成薄長條片狀備用;豬大骨和雞腳清洗乾淨後用開水滾一下去掉油沫;枸杞子清洗備用;最後將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煲內,加入2500毫升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2個小時;最後放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牛大力具有清熱解毒、疏肝潤肺、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疲勞之功,用來煲豬大骨和雞腳,其味道鮮美,具有健筋骨、活血行氣、逐水利溼作用。非常適合夏季祛溼提神飲用。

4、節瓜薏米鱔魚湯

材料:黃鱔200克,節瓜250克,薏米60克,芡實30克,冬菇15克,生薑4片。

做法:黃鱔剖淨去內臟,洗淨切段,放入開水中飛水;節瓜刮皮,洗淨切大塊;生薑、薏米、芡實分別洗淨,冬菇用水浸軟洗淨。將用料全部放入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用於溼熱下注筋骨所致的兩腳麻木、手足無力,也可用於小便短赤、風溼性關節炎、腳氣病等。薏米有健脾滲溼、除痺止瀉、清熱排膿的功能。芡實能益腎固精,健脾除溼。

5、陳皮蓮肉煲水鴨湯

材料:陳皮6克,去芯蓮子肉30克,薏米30克,懷山藥12克,生薑10克,水鴨肉250克。

做法:先將水鴨肉用清水洗淨血汙,斬件;薏米用鐵鍋炒至微黃;蓮子肉洗淨;懷山藥用水稍浸;陳皮、生薑用水洗淨。將全部用料一起放進湯煲內,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煲兩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健胃,祛溼止瀉,溼氣重而又大便稀爛者尤為適宜。

6、薏米陳皮鯉魚湯

材料:薏米50克、陳皮5克、冬瓜150克、鯉魚1條、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各物分別洗淨。藥材浸軟;冬瓜去皮、切塊;鯉魚宰洗淨,煎至微黃,濺入少許熱水。一起與瘦肉、姜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約8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約1小時便可。

功效:薏米有健脾滲溼、清熱排膿、除痺止瀉的功效,陳皮能潤燥祛溼、健脾理氣。合而煲鯉魚,能健脾祛溼、清熱化痰。適合於脾陽虛導致水溼不化、水腫、小便不利、倦乏等症狀的調理。

7、荷葉冬瓜薏米老鴨湯

材料:冬瓜,荷葉,老鴨,薏米,扁豆。

做法:冬瓜去皮洗淨切成塊;荷葉洗淨拭乾水;薏米、扁豆洗淨;老鴨洗淨,斬成大塊。再將冬瓜、荷葉、薏米、扁豆和老鴨放進瓦煲,注入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改中小火煲1小時左右。加適量鹽調味,便可食用。

功效:荷葉可清暑利溼,扁豆、薏米利水化溼,冬瓜清熱解暑,老鴨能滋陰養血,益胃生津。將其煲成湯飲用,既能清熱解暑去溼,又能益胃生津。

8、百合綠豆湯

材料:鮮百合100克,綠豆2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綠豆洗淨,百合掰開去皮,同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綠豆開花百合破爛時,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食適量。

功效:清熱解暑。用於暑日心煩、口乾、出汗者。亦可用於防治感暑。百合補中益氣,性味甘微苦,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溼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9、扁赤小豆節瓜湯

材料:炒扁豆50克,赤小豆50克,節瓜1斤,田雞4隻或瘦肉4兩,陳皮1角,幼鹽少許。

做法:炒扁豆、赤小豆、陳皮分別用清水洗淨放入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滾,然後加入已去皮切塊的節瓜、劏洗乾淨的田雞或瘦肉,改中火繼續煲一個半小時左右,加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溼、清熱解暑。適用於夏日精神疲乏,手腳無力,食欲不振,小便不暢。腎氣虛、小便頻密之人不宜多飲用。

10、山藥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藥15克,芡實(也叫雞頭米)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藥,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件,茨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90分鐘後,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健脾醒胃、祛溼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如果有興趣,周末有空不妨可以在家自己動手煲一款祛溼湯。驅走體內的溼氣,以上湯品很有效。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

特搜美食@原生態食材推介

優質牛大力,我推介粵森牛大力,千畝珍稀「南方人參」-牛大力生長在0汙染、負離子爆表的原生態萬畝大山中,吸收天地精華,歷經40000小時始成,十分稀有和珍貴,是難得的滋補珍品。



滋補珍品粵森牛大力,嘗鮮價78元/盒(500克,廣東省內包郵)

相關焦點

  • 夏季常備2碗湯,清痘痘,祛溼熱
    溼熱體質的形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夏季,雨水增多,空氣中的溼度非常高,又加上氣溫高,溼熱之氣旺盛。脾臟最怕溼邪,溼邪盛時首先攻擊的就是脾臟,脾臟運化水液的功能被溼邪困阻,不能正常運化溼熱之氣,導致停留在體內形成「溼熱」。二是現代人作息不規律、熬夜、久坐、暴飲暴食,吃過多油膩、甜食,加重了脾臟的負擔,使脾不能正常「運行」,水溼內停。
  • 三伏天養生 清熱祛溼湯
    三伏天養生喝什麼湯清熱祛溼?三伏天悶熱潮溼,適當喝些清熱祛溼湯有助於開胃,促進食慾。中國吃網為你介紹三伏天養生喝的清熱祛溼湯,讓你在三伏天也過得輕鬆。  三伏天養生喝什麼湯清熱祛溼?三伏天悶熱潮溼,適當喝些清熱祛溼湯有助於開胃,促進食慾。下面中國吃網菜譜大全為你介紹三伏天養生喝的清熱祛溼湯,讓你在三伏天也過得輕鬆。
  • 【養生】夏季健脾祛溼 不妨喝點石斛湯
    中醫經典文獻《黃帝內經》中稱,夏季是陽氣外洩,伏陰在內的季節。人的休息應順應季節變化,晚睡早起。每天應保持心情舒暢,做到神清氣靜,切忌暴怒,切忌大喜大悲,以防心火內生。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若夏季不注重養生,心火過旺而不得洩,就會導致肺陰虛症(即「火克金」),到了入秋就容易出現乾咳、久咳症狀。
  • 10款夏季養生湯的做法,祛溼健脾清熱
    夏季天氣炎熱,高溫多雨,很容易出現一些潮溼的情況,「溼氣通於脾」,飲食養生就應該清熱祛溼健脾淡補為宜,所以要多喝夏季清熱祛溼湯。
  • 夏季中醫養生小常識盤點 助你安全度過夏季
    夏季天氣炎熱,在這樣炎熱的環境之中,很多人都開始出現各種問題,比如說食欲不振、頭暈、中暑等等,不管是哪一種不適,不及時調理的話,都會給健康帶來傷害。面對此種情況,務必要做好保健措施,才能讓自己安全度過炎熱的夏季。所以說,快來了解一下夏季中醫養生小常識,幫助保護自己。
  • 夏季時節溼熱多,祛溼清熱涼勿過
    8、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體重增加。9、耳內溼(耳禪溼),毛髮粗糙,易脫落。10、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齒痕舌」。11、女性陰部潮溼(瘙癢異味),白帶量多;男性陰囊潮溼,或者慢性前列腺炎,小便到了最後,會帶一點黏液。
  • 中醫養生|夏季養生湯水推薦
  • 夏季消暑、排溼、瘦身,嫩薑全都榜上有名!
    尤其是高溫和高溼的夏季,常使人感到黏膩煩躁,渾身不自在。不少人解決這一難題的方法就是:躲進冷氣房,猛灌冷飲。這樣雖然可以立即將悶熱壓下去,但從中醫觀點來看,反而使得熱氣不易發散,滯留於臟腑之間,甚至必須消耗身體本身的元氣以因應突如其來的寒冷,不利養生。如何發揚傳統智慧,讓身心清涼,安度酷暑?
  • 夏季祛溼,要飲這湯,老少皆宜
    夏季南方暑溼現象比較嚴重,溼熱天氣容易引發身體功能紊亂,通常會干擾到腸、胃、脾的正常工作。
  • 【養生食譜】清熱解毒去溼湯
    清熱解毒祛溼湯有哪些?夏季多雨潮溼,體內溼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甚至出現腸胃炎。
  • 香港LP平臺|夏季是艾灸祛溼的黃金時間,LP艾炙貼只需輕鬆一貼.
    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溼而引起的。夏天炎熱,常常讓人忽視了「溼氣」的存在,然而,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反而夏天特別多。夏季著涼感冒,都是因為溼氣纏身引起的! 為什麼夏季會溼氣重?為什麼會溼氣重?有兩種說法:一是外溼,夏季的雨水多,空氣比較潮溼,容易導致人體外溼氣;二是內溼,這是因為體內脾虛造成的。
  • 最適宜夏季飲用的清熱祛溼湯
    五月是一個多雨的季節,特別是南方地區,高溫多雨的天氣下,極易讓體內生溼,溼氣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注意清溼熱,容易四肢睏倦
  • 立夏後多喝3款湯祛溼又美味
    立夏後如何祛溼?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些清熱祛溼的湯水,助大家趕走溼氣。  立夏後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是由於人體內的水分調控失衡,水分排不出體外造成的。《黃帝內經·素問》記載:「太陰之上,溼氣主之。」溼氣過重會讓人出現四肢酸痛、手腳冰冷、舌苔厚黃、大便溏瀉等症狀。。
  • 黃梅天,快快遠離「大溼兄」
    衣服曬不幹,房間溼漉漉,牆角家具有發黴,上下班時間總飄雨,還有體內溼氣重得讓人提不起勁來……「溼」身的感覺真不爽,以下攻略快快收好,讓你和家人遠離「大溼兄」! 不走「潮」流清潔是防潮防黴的基礎。把衣物清洗乾淨,重視領口、袖口、口袋等部位。若清洗得不徹底,這些地方就會成為細菌滋生的樂土。
  • 夏季養生
    因此,清燥解熱是夏季養生的關鍵。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睏倦煩躁和悶熱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靜,做到神清氣和,切忌暴怒,以防心火內生。注意養心,夏季是心臟病的高發期,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
  • 溼氣重,別只喝赤豆薏米湯,這五寶煮一煮,祛溼健脾,簡單零失敗
    導讀:夏季,雨多溼氣大,教你一道「五寶湯」,祛溼又健脾,才花5塊錢。立夏後氣候變得更加溼熱,祛溼和祛暑是這個季節養生的重點。
  • 清熱祛溼湯 10款養生湯幫你清除溼氣
    夏季是一個高溫多雨的季節,很容易出現一些潮溼的情況,這樣人體就會很容易出現溼氣,溼氣的危害是非常大,很傷害我們的身體健康,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除溼氣呢?今天給小編介紹9款養生湯,讓你吃出健康。  夏季養病是一個很好的季節,那麼清熱祛溼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所以大家可以在這裡季節裡清除一下自己體內的溼氣哦!  夏季清熱祛溼湯  夏季是溼熱多雨季節,「溼氣通於脾」,飲食養生就應該清熱祛溼健脾淡補為宜,所以要多喝夏季清熱祛溼湯。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十款養生湯的做法。
  • 夏季除溼氣的方法與祛溼的食物
    專家建議:芳香能夠醒脾。將薄荷、生薑涼拌,稍微放點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過來,才能利溼。具體來說,噁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氣水,吃參苓白朮丸。舌苔膩、早上肚子偏大者,說明身體裡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虛、脾不健運的表現,可吃薏仁山藥粥或山藥冬瓜湯。  溼毒分溼熱毒和寒溼毒:  脾胃溼熱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黃膩、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狀。
  • 這五款夏季必備的健脾祛溼湯,讓你無「溼」一身輕!
    清代廣東名醫何夢瑤就說廣東人易致溼熱:「人多中溼,肢體重倦,病多上脘鬱悶,胸中虛煩,腰膝疼痛,腿足寒厥。」中醫理論認為,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可因溼久留不除而化熱,臟腑經絡運行受阻,可見全身溼熱症狀的病理變化,其中就包括了肝膽溼熱。
  • 夏季養生 | 夏季時令如何清心火、養心陽、心神、心陰、心血
    黃帝內經》關於夏季養生的總綱是:「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的三個月,天地之氣交通,萬物繁榮茂盛,開花的開花,結果的結果,人順應天地,養生要做到這幾點:1.夜臥早起;2.無厭於日;3.勿怒;4.若有所愛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