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月亮,地球會是什麼樣子?地球上會有生命嗎?以下是沒有月球的地球會發生什麼情況。
地球不會有四季變化。甚至不會有生命
月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之一。在太陽系已知的66顆衛星中,只有4顆比月球大。月球的強大引力為地球提供了一種稱為「約束力矩」的力,這種力起到穩定球體自轉的作用,使地球在其軌道上不會搖晃或碰撞。
火星的不同命運證實了月球對地球的貢獻。火星上只有兩顆小衛星。火星的自轉是不平衡的。經計算,其自轉軸與軌道的傾角在10度至50度之間波動。
如果地球附近沒有這樣「異常大」的月球,地球自轉軸的傾角將像火星一樣發生變化。月球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27%(1738公裡)。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的衛星相比,地球這顆衛星的大小確實是其母行星大小的一個非常大的比例。由於有這麼大的衛星,地球自轉軸傾斜角的變化被限制在正負1度的範圍內。
科學研究發現,只要地球自轉軸的傾角稍有變化,就會引起氣候的巨大變化。旋轉軸傾角越小,季節間的差異就越小。在這種情況下,極地地區所能接收到的陽光量也將減少,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溫差將變得更大。相反,如果旋轉軸的傾角變大,例如超過54度,赤道將比極地地區冷,而剛好位於赤道的區域甚至會凍結。在一個自轉軸傾角不穩定、氣候變化頻繁的行星上,環境自然比地球差得多。
沒有月球地球會發生什麼?毫無疑問,氣候和季節將不正常。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轉軸完全偏向太陽(90度),北極正直面太陽(就像今天的天王星一樣),那麼北半球的所有城市,如馬德裡、那不勒斯或紐約,將從4月底到8月繼續有白天。太陽會讓北極變得和赤道最熱的時候一樣熱!在為期六個月的夏季,北半球將成為一個完全乾燥的沙漠,而全球風暴則將大氣帶到了漫長黑暗、被黑夜籠罩的南半球。接著北半球的冬天來臨了,上面的區域陷入了長達六個月的黑暗之中,這意味著將會有一個冰凍的世界。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動植物將無法生存。
多虧了月球的保護,地月相互作用使地球自轉軸保持安全平衡。我們可以在地球上生存。
地球上一天的時閫將只有12小時,且狂風呼嘯
30億年前的一天,可能只有半天接近現代,在這期間,月球充當了地球自轉的減速器。月球引起的潮汐不斷衝刷地球表面,在陸地和海洋之間來回波動,從而產生巨大的摩擦力,使地球旋轉阻力更大,從而大大減緩了自轉速度。如果沒有月球潮汐的拖累,我們每天只有12個小時。
每天12小時不只是意味著我們的生活節奏在加快。地球上的一切都將發生難以想像的變化。地球自轉速度的增加直接影響到地球表面風的強度和方向。通常,恆星自轉得越快,風就越強,持續的時間也就越長。在黃道十二宮,一天只有10個小時,颶風就像旋轉的惡魔,可以持續幾十年甚至幾百年。
如果地球上的風總是呼嘯而過,地球上的生命將是另一番景象:因為地球的自傳速度更快,東西方向會有強烈的風暴和颶風,地球上也不會有樹木,因為植物必須牢牢地附著在地面上才能生存。動物需要更強壯,最好是與天然甲殼類動物在一起,因為只有這樣它們才能不被風吹起來——也許會是海龜和犰狳統治地球。即使它們能進化成高級智能生物,它們也不會互相交談,因為在風中說話顯然太難了。
地球將變得千瘡百孔
我們知道月球表面布滿了坑洞,其中許多是流星頻繁撞擊形成的隕石坑。在這些流星中,有些教科書是針對地球的。如果月球沒有起到盾牌的作用,流星就會與地球相撞,大量的流星對地球將是毀滅性的災難。6500萬年前,一次隕石撞擊導致地球霸主恐龍滅絕。
如果沒有月亮,世界將或多或少地改變命運。月球為地球做出了巨大貢獻,經受住了許多小行星的撞擊,樹立了保護地球的「大功告成」。在過去的30億年裡,小天體不斷撞擊月球,在月球上形成了許多撞擊坑,月球表面也斑駁斑駁,布滿了洞。據不完全統計,月球上直徑大於1公裡的隕石坑有3.3萬多個。
地球上將沒有山脈,甚至不會有穩固的陸地
導致月球形成的劇烈碰撞也將地殼的很大一部分拋入太空。然而,地球表面後續巖石圈的厚度只有早期地殼厚度的30%,更容易破裂。一些地質學家認為這就是它分裂成幾個部分的原因,導致不同的大陸板塊像「木筏」一樣漂流在厚而深的地幔上。這些「木筏」互相碰撞,形成山脈。例如,喜馬拉雅山是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的結果。如果沒有月球的誕生,這種漂移和碰撞就不會發生。我們的地球將像金星,有一個厚而光滑的外殼,並連接在一起。唯一的突出部分會被數百萬年的壞空氣衝走,而海面最終會被海水覆蓋,只留下幾個小火山島從水面上冒出來,就像今天的夏威夷群島或卡納群島。
海水將沒那麼鹹。生命也許不會出現
想像一下地球和月球形成的開始。當時,地球與月球的距離應該不到現在的一半,潮位比現在高出幾十倍。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更快,漲潮頻率也比現在更高,新形成的大陸海岸幾乎每三五個小時就會遭遇海嘯般的潮汐。
波濤洶湧的海水不斷衝刷,迅速侵蝕海岸巖石,溶解了大量隕石、彗星帶來的礦鹽和碳質有機質。這些潮汐在把原始海洋的淡水變成「生命湯」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一些科學家聲稱潮汐的循環為大分子鏈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蛋白質或基因載體DNA就是從大分子鏈中誕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