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阮光鋒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年底了,工作多,小夥伴們都是怎麼讓自己放鬆的呢?是不是和小編一樣,選擇工作之餘來一杯「肥宅快樂茶」?
是不是0卡路裡大家心裡有數 來源丨網絡
不過,正喝著茶的小編突然想起來一個問題。今年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這麼說,是不是過了元旦,再喝奶茶就沒有吸管用了?那以後豈不是只能撕開包裝直接「頓頓頓頓頓」?不要著急,既然要禁用塑料吸管,自然是有原因的。
來源丨網絡
1
塑料吸管的材料和危害
我們現在在餐飲店和外賣中見到的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材質大多都是聚乙烯塑料(PE)和聚丙烯塑料(PP)。
聚乙烯塑料 來源丨維基百科
聚乙烯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之一,例如塑膠袋、塑料桶等等都是聚乙烯製造的,而且它也是現在地球上塑料垃圾最主要的來源。
聚丙烯則是一種熱塑性塑料,可以對抗多種有機溶劑和酸鹼的腐蝕,而且很耐熱。例如,我們常見的豆漿、果汁飲料瓶,還有上文提到的奶茶吸管都是以PP制瓶的。合格的塑料吸管可以承受80℃左右的高溫,方便人們飲用熱飲。
聚丙烯塑料製作的杯蓋 來源丨維基百科
這兩種材料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性能優異,適合多種情況下的使用,但同時也非常難以降解。根據研究,一根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一般只有幾分鐘,但降解時間卻可能長達500年!可想而知,這麼多年以來,人類丟棄的塑料吸管和其他塑料垃圾對環境和動植物造成了多大的破壞。
2
吸管從哪來?
人類使用吸管的歷史可能長達上千年,早在古埃及時代,就已經有當時的人們利用麥稈飲用啤酒的壁畫了。唐代詩人杜甫在詩中也曾寫道「黃羊飫不羶,蘆酒多還醉」,其中「蘆酒」就是用蘆管飲用的酒。
古埃及壁畫上用吸管飲用啤酒的人物形象
來源丨Bildarchiv Preussischer Kulturbesitz|BiblicalArchaeology.org
實際上,麥稈和蘆葦等植物吸管作為人類最早使用的吸管被人們使用了上千年,直到現代的塑料吸管被發明出來之後,才漸漸被淡忘。
換句話說,只要是個細管子、吸起來不漏氣(而且不含有有害物質)就完全可以勝任吸管的工作。目前,除了一次性的塑料吸管之外,可以重複使用的玻璃吸管、矽膠吸管和不鏽鋼吸管等產品早就已經出現在市場上,並且受到人們的歡迎了。
不鏽鋼吸管和玻璃吸管 來源丨某購物網站
除開可以重複使用的吸管,人們也開發了更多更安全環保的一次性吸管,例如紙質吸管和可降解的PLA塑料吸管。一些飲品店和快餐店還設計採用了帶有飲用嘴的一體式杯蓋,飲用起來更加方便,而且也更不容易灑出來。
左為普通塑料吸管,右為帶飲用嘴的杯蓋
來源丨央視網
然而,不管是玻璃吸管還是不鏽鋼吸管,只要是可以重複使用的吸管,就存在再次使用時的消毒問題;而一次性的紙質吸管和可降解塑料吸管,在生產成本上又比普通塑料吸管高很多,這也成為了它們還沒有被大量普及的重要原因。
3
我們用了多少吸管?
再來看看我們現在使用的一次性塑料產品的用量。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達到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將近30000噸,大約相當於460億支!也就是說,平均到每個人頭上,我們每人每年大約用掉了30支吸管。
2015-2019年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產量統計
數據來源: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智研諮詢整理
以一個知名品牌咖啡連鎖店為例,它在全國範圍內的年均吸管使用量達到了200噸;而據統計,另一家知名快餐連鎖店每年的塑料吸管使用量高達400噸!
很多小夥伴可能都看過那個環保人士從一隻海龜鼻孔裡拔出卡在裡面多年的吸管的視頻,當塑料吸管、塑膠袋這種人造而且難以降解的材料被丟棄到自然界中,對於野生動物造成的傷害往往是持久甚至是致命的。想想看,這麼多吸管進入了自然界中,將會傷害多少野生動物吧。
鼻孔中卡住吸管的海龜 來源丨網絡
我們上面也提到了,最早的吸管其實也就是麥稈、紙管等可以天然降解的植物材料,只不過塑料的成本低廉、生產儲存又方便,才被人們推廣開來,成為我們現在最常使用的吸管產品。
下次再喝「肥宅快樂茶」的時候,把難以降解的塑料吸管換成更環保的可重複吸管或可降解吸管,既不影響飲用的口感,又為保護環境作出了貢獻,何樂而不為呢?